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3/7页)
让他带着他的景仰、崇敬,带着他的迷惘、惶惑去游览古老而年轻、贫困而强大的莫斯科城吧。 他在冰雪里足足排了半个钟点的队,去瞻仰列宁遗体。 他走上被各种鞋子磨亮了的石阶,拉响托尔斯泰故居的门铃。 房子的主人是列夫·托尔斯泰的大女儿达吉娅娜。她六十岁,高高的颧骨使人联想起她的那位伟大的父亲。她欢迎志摩的拜访,领着他到几个房间里去看看。在最大的一间里,坐着许多青年男女,是她的学生,她教他们画画。 在托尔斯泰的书房里,志摩站立良久。他看着那张古旧的大书桌,看着那些厚重的直垂及地的大窗帘,看着那架古老的大钟,他想象着一只骨节棱棱的大手抓着笔在疾写,写出了苦难深重的俄罗斯的悲壮史诗… 达吉娅娜告诉志摩,下星期,她就要去法国讲学,出境护照已经领到了。她又讲起她父母亲的晚年,老夫妇怎样不停地吵嘴。一只雪白的小猫在一张长桌子上跳着玩。_ 志摩告辞了。她一直送到外面。在过道上,他遇见刚回家门的她的女儿;十八九岁,漂亮、活泼,面容上已经没有一点点列夫的影子了。 姑娘朝志摩笑了笑,就进去了。 在门口握别,达吉妞娜用流利的英语对志摩说,感谢他来,因为现在已经不大有人来看这座老房子了。 志摩没说什么,只是用力地紧握她的手。 走了一段路,他又回过头去看看那座灰色的老房子。他在心底里向《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的作者告别。 他又转换了几辆车,赶到MonesiereVinozositch,将一束鲜花放在瓷青色的契诃夫墓碑上。 他想起伦敦那个下雨天,在曼殊斐尔那间温馨、彩色的卧室里谈论契柯夫的情景。如今被谈论的人沉默了,曼殊斐尔也睡在大理石板下面,听凭别人谈论她了… 他又绕到后园,在一块扁平的白石前默哀几分钟。——克鲁泡特金长眠在这里。 (十九) 志摩一到柏林旅馆,放下行囊,就和幼仪通电话。 幼仪的声音有点异样。志摩问起一直跟幼仪在德国生活的小儿子彼得,她半晌没有答话,最后说:“你等着,我马上来。” 半小时后,幼仪来到志摩的房间。她穿着一身黑衣服。两年多不见,从装束到谈吐都带着nongnong的德国味了。 志摩问这问那,她都是简短地回答,似乎漠然无动,又像心不在焉,只是用呆滞的目光看着一只圆球形的台灯。 志摩打开皮箱,拿出四把檀香扇。“这是杭州买的,知道你喜欢,欧洲买不到,多带了几把,你留着慢慢用吧,送人也是很好的礼品。” 幼仪接过扇子放在一边,没有道谢,也没有作声。 志摩用惊疑的眼光打量幼仪。他以为那是她的矜持,感到离了婚的男女,的确不妨保持一点距离。 “这是给小彼得的。”他又从皮箱里拿出一套绿绸衣裤和两只瓷器哈巴狗“你怎么不带他一起来,也让我看看我的小儿子呀!” “你已经看不到他了。”幼仪的眼神没有离开台灯。 “什么意思?”志摩紧张了。 “一星期前…”泪珠大颗大颗落下,声音哽咽了。 志摩摔掉手中的东西,急步走到坐在长沙发上的幼仪面前,双手抓住她的双肩。“一星期前怎么啦,快说,你快说呀!” “志摩,饶恕我…我没有带好他,他去了,永远地去了…我们的小彼得…”她一面说一面用力地绞着手指,似乎要绞断它们,才可以减少一点心头的痛楚。 他头脑“轰”的一声,颓然倒在沙发上。他的双眼直楞愣地盯视着前方,可是什么也没有看见。一切形体,一切光亮,一切动静,一切声音,都失去了意义,他统统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了。 幼仪放声哭了。 志摩只感到自己的脑髓已化做一滩糨糊,粘乎乎的,什么也不能思考,什么也不能感受。他的胸口隐隐作痛,喉咙里有什么东西在爬。他不知道自己是否在流泪。 他下意识地伸过手臂搂住幼仪。幼仪将头依靠在他的胸前。 他们同时感到需要对方的支持和慰藉,这种支持和慰藉是任何别人所不能给予的。 她边哭边断断续续地叙说: “他拉完提琴——是一支练习曲。他已经拉得有板有眼了…几天来,这个曲子一直在我脑子里响着——吃了两粒鱼肝油丸,他就去睡了。我替他盖被子时,他睁着小眼睛问我:“爸爸再过几天来看彼得?”…我和保姆芬妮说了几句话,回到房间里整理心理学笔记…两个小时后,突然听到彼得的叫喊,怪响的,我还以为是梦吃呢,他不住地喊。我和芬妮同时奔到他的床边,只见他用小手捧住肚子,不断地哭喊:‘mama,彼得痛!彼得痛!’…送到儿童医院,黑塞医生——彼得有病都是他看的——给他抽血化验,诊断是腹膜炎…没有来得及推进手术室,彼得的喊声愈来愈低,最后,他瞧了我一眼,啊,多么悲哀的一眼!…小脑袋一歪,就不响了…黑塞医生指了抬他的眼皮;扳了板下巴颜,在自己胸前画了个十字,摇着头就走开了…芬妮当场昏了过去,我抱住彼得的身体大哭…以后的事我就记不清了,像个木偶似的听人摆布…有八十个人送殡,中国人、德国人都有,还有小朋友…凡是见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我总要回国的,不能让他孤零零地葬在异国土地上,就将他火化了…以后我回去,带他走,让他归葬在他从没有到过的家乡…他多苦啊,小小的生命,没有父亲,没有故土…” 志摩的心头长久地震动着。这时他才感到无比的痛苦和遗恨。他对不起彼得,对不起幼仪。他将她楼得更紧了。 “…最伤心最痛苦的,不是我,是芬妮。四十多岁的老处女,年轻时爱过一个人,痴痴地等了十几年,哪知那男人早已跟别人结了婚…好不容易得了个彼得,容受她母性的爱;她把全部心力倾注在彼得身上,每晚每早要为他祷告…如今两手空空,沮眼汪汪,连祷告也不做了,她说上帝对她太残酷…这几天,倒是我常常在劝慰她了…” 她不说了,也不哭了。 房间里静极了。半开的窗外不时飘进一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