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4/7页)
阵乐曲声,好像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 他和她亲密地依偎在一起。 他们忘掉了他们是一对离异的夫妻,忘掉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争执和不愉快,忘掉了他们现时的状况和关系,忘掉了世间的一切;面对着幼子的夭亡,面对着神圣、奥秘的死,面对着人类的大悲哀。 人生够古怪的了。 两颗心可以分开,分开的心又可以契合起来。归根到底,人,是孤独的。一个人在漫长的道路上行走着,会有心灵的碰撞,会有生命的交汇,到头来,一切都要过去;人,还是孤零零的,背着沉重的回忆,独自走向那不可知的终点… 她坐直了,打开提包,拿出粉盒,掩饰一下脸上的泪痕。 “我走了。” “我送你。” 他们走在柏林的大街上。柏林的夜街是繁华的,店铺、剧场、饭店、夜总会,闪着彩色的灯;行人有的匆忙,有的悠闲,来来往往。 志摩和幼仪好像踯躅在沙漠里,有骆驼的寂寞。 “幼仪,”一句话,在志摩的心里翻上翻下,最终还是说了“现在,你更孤单了。今后怎样打算?” 幼仪斜看了志摩一眼。“你是问我是否准备再结婚?” 志摩点点头。 “暂时不考虑。志摩,说真的,对你我的分手,我没有怨恨,只有感谢。你想,一个没有丈夫的女人在异国乡土上独自生活下去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力量?现在我拥有了这种勇气和力量。我,从中国的旧式家庭、僻乡小镇来到伦敦、来到柏林,学教育、学哲学,我,换了一个头脑,换了一颗心。我获得了自己的人格,我变得强大了。我真想站在高处向中国女同胞大声疾呼:你们出来吧,离 开三从四德,抛开锅灶针线,走出家庭,到知识的源泉来渴饮吧!” “幼仪,我羡慕你的进步。” “是的,我进步了。现在,再回头看看我过去的生活,生活的那个社会,多么偏狭、落后和可笑呵。我要回国去兴办教育,办几所现代式的学校,不但要在硖石办,还要在北京、上海办。” “你真是个有勇气有胆识的女性。” “我就是要凭这勇气和胆识,向鼠胆又妄自尊大的中国社会扔几颗炸弹,震惊震惊那些醉生梦死的老爷先生们!” “我,一定帮你摇旗呐喊。” “可是…可是,”她突然捂住脸哭了起来“我只能教育别人家的孩子,再也不能教育我们的彼得了。” 志摩默默地抚摸她的肩头。 走到一家剧院门口,那里在演《茶花女》。 “幼仪,我们进去换换心情吧。” 春天已到柏林。公园里,枝头繁花似锦,草坪翠绿如茵;白色的长椅,错落有致地散置在鸟语花香间。 志摩独个儿斜着身子靠在一张长椅上。昨晚送幼仪到她的寓所前,回到旅馆已是午夜一点半钟。 上午又去惠兹里宾街三十二号,见到了盛放小彼得骨灰的锡瓶,拥抱了忠诚多情的芬妮,志摩又痛哭一场。下午独自出来走走,信步来到公园里。 他愣愣地坐着,想象着自己也在那黑色的送葬人流里,默默地走着。小彼得的一切都成了过去:他的顽皮,他的欢乐,他对爸爸的思念,他的疾病,他的痛苦,他的死亡,一切都已过去了。然而,他的父亲加给他的孤独、寂寞、悲哀,却永远留在这个自谴自责的父亲的心里。 一只彩色的大皮球滚到他的脚下。他俯身拾起,一抬头看见面前站着一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两只眼睛像蓝宝石。志摩将球捧起还给他,他说了不少话表示感谢和友善,志摩尽管一句也听不懂,却觉得抑扬顿挫,悦耳动听。志摩无言地抚摸着他的头。一分钟里,他们成了好朋友;孩子似乎理解到他心境压抑沉重。 小朋友不再嬉笑蹦跳,他拉着志摩的手,向一片树林走去。树林后面有一个清亮的大池塘,一个球形的音乐厅濒塘而起。一支弦乐队正在演奏。小孩和志摩坐下了。莫扎特献给海顿的六首四重奏中的第二首,D小调(K.421)。小孩怀里抱着大皮球,静静地聆听着;忽然,他放下皮球,比着手势告诉志摩,他也有一张小提琴,会拉好几个曲子。 莫扎特的这首四重奏是在他妻子康施坦莎分娩时谱写的,荡漾着柔肠千转、动人心弦的感情。一个小生命即将诞生… 我的彼得呢?彼得啊彼得!再过五六年,不也就像这个德国孩子一样大了吗?也会有他那慧敏的资质,柔和的性情,秀美的体态,也会有他对音乐的天生的爱好…亲爱的小彼得,今天早晨,你mama将你生前日常把弄的玩具: 小车、小马、小鹅、小琴、小书,一件件的指给我看。你穿过的衣服鞋帽,你妈也含着眼泪从橱里拿出来给我抚摩。mama讲你种种淘气的趣事,我仿佛呀到你在楼板上奔来跑去的脚步声响。我这个你几乎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父亲,这时心里有一个尖锐的刺痛,父性的爱像一股泉水从眼里汩汩地涌出。可惜迟了,这慈爱的甘液不能救活已经萎折了的鲜花,只能在你亡灵的周遭永远无声地流转… 我的话你永远听不见了,我只是想在悼念里稍稍疏泄我的积愫。我的情愫,是怨,是爱,是仟侮,是怅惘?这怨,这爱,这忏悔,这怅惘,是对你还是对你可怜的mama?彼得!你妈,她何尝有一天接近过快乐和幸福?她在不幸的逆境中证明她的智断,她的忍耐,尤其是她的勇敢与胆识。 顽强的生命在痛苦挣扎。他要冲破这窒息、混沌的母胎,降临 人间,每一丝的焦虑和苦恼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欢乐… 生的赞歌更衬显了死的悲哀。 志摩在音乐里听到了彼得远去的脚步声… 他抚摩着身边的孩子,那么的轻柔,那么的深情,那么的忧伤,仿佛是在抚磨着自己破碎的心灵… (二十) 小曼在北京酒筵上听朋友谈起志摩的小儿子死了。 她回到家里关起门来不停地哭,为志摩哭,为幼仪哭,为从未见过面的小彼得哭。 夜深了,小曼对着孤灯,写她的日记: …这一下有十几天没有亲近你了,吾爱,现在我又可 以痛痛快快地来写了。前些日因为接不着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