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近赛珍珠 (第5/22页)
。赛珍珠的母亲过去从来不害怕中国人,可是突然之间,她竟然会对中国人怕成那样。赛珍珠终于在这一天,开始意识到了中国人对她的敌意,同时也是第一次意识到,一个西方人对古老中国可能会有的恐惧,那种藏在内心深处的恐惧。在这之前,赛珍珠只知道中国人不喜欢那些坏的洋鬼子。她从来没有把自己和那些坏的洋鬼子联系在一起。她和中国人一样,恨那些坏洋鬼子,恨那些在中国不可一世耀武扬威的外国人。 在她居住过的一个城市里,有一个稍欠教养的美国传教士,对下人常常傲慢无礼,动不动就大动肝火。几乎所有的中国仆人在他那里都干不长,他属于那种中国人人见人恨的坏洋鬼子,可是却有位老女佣为他干了许多年。赛珍珠从老女佣那里了解到她能够忍气吞声的秘密。这位老女佣很有些幽默感,她觉得赛珍珠是一个靠得住的女孩子,决定让她分享她的秘密。原来那个洋鬼子的窗前,放着一个巨大的盛雨水的容器,他嫌井水苦涩,从来不喝井水,只喝平时积蓄的雨水。老女佣住在阁楼上,每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窗户,将自己的便盆倒在铁皮的屋顶上。黄澄澄的尿液沿着屋脊流入水槽,再流过盛水的容器。这便是老女佣对坏主人的报复,这种报复给她带来快感,这种快感给了她忍受主人脾气暴戾的毅力。当她受到主人不公平的对待时,想到主人喝着她的尿液,她便苦中作乐地笑起来。 3 我始终觉得把赛珍珠在中国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将会非常有趣。一部好的影片,无非是找到了一双好的观察世界的眼睛。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在赛珍珠的眼睛里,和今天教科书上所记述的历史,并不完全相同。虽然以血缘而论,赛珍珠是百分之百的西方人,她长得金发碧眼、牛高马大,但是东方潜移默化的教育,很自然地就给了她一种与纯粹的西方人根本不同的性格。美国是赛珍珠的第一祖国,但是中文却成了她的第一母语。她不仅仅会说流利的中文,而且在整个童年时期,她都是用中文来思考问题。现代语言学告诉我们,一个人若离开了语言将无法进行思考。换句话说,赛珍珠的童年,差不多都是浸泡在东方文化之中的。 童年的赛珍珠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洋人”“洋人”对她只是一种不愉快的提醒。她和中国的孩子们掺和在一起在庙前的空地上看戏,从戏里似是而非地知道中国的历史,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中国历史上的那些英雄豪杰。逢年过节,她穿上地道的中国衣服,梳着中国女孩的发辫,穿着中国工匠手工制作的皮鞋走街穿巷,拜访她的中国小朋友。每到一处,大家鞠躬行礼,互赠礼物,拜年问安,恭喜发财。中国的世界就是她的世界,她去拜访她的那些好朋友,她的好朋友也回访她。童年的世界里充满了欢乐,也充满烦恼。当赛珍珠在游戏中,与小伙伴发生了什么不快,在街上走过,被那些陌生的小孩唤做“小洋鬼子”的时候,她便会不甘示弱地以“乌龟王八蛋”作为回答。当别人把她当做异类的时候,她就把别人叫做“杂种”这些骂人的话,都是从用人和老妈子那里学来的。赛珍珠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如何用中国人的思维对付中国人,她知道中国人最忌讳别人喊他们是“龟孙”是“杂种”没有什么比这更能侮辱人。 赛珍珠童年的中国印象,是用人和老妈子的世界。她所结交的那些所谓好朋友,大多也是用人和老妈子的孩子。这些人是她了解世界的第一扇窗户。在她的那些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小说中,很多故事都是从这扇窗户里看到的。她的奶妈,干粗活的男仆,做饭的女厨娘,养花的花匠,一个个都是说故事的高手。他们精彩的故事,使得一个本该感到寂寞的异国小女孩,在生活中充满了盎然的乐趣。她听到许多一个女孩子也许还不应该听到的故事。这些故事本来并不是说给她听的,它们只是女仆之间的悄悄话,是东家长西家短,其中相当一部分和性有关系。高贵的洋主人在中国仆人的眼里,并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她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她们的主人们的隐私,尽情地嘲笑他们。一个神情严肃的男主人,喜欢坐在中国的马桶上酗酒,然后人事不省地跌倒在地上。一个女主人为了什么不可知的原因,总是不和丈夫同床,结果她的丈夫便无缘无故地找下人的错处来撒气,把那些不是太值钱的瓷器摔碎在地上。有位男主人令人可笑地好色,他的肚子很大,想勾引所有的女用人,连生着癞痢头的门房妻子也不放过,于是他的妻子便去和别的洋人眉来眼去。一位女佣讲自己所以离开她原来的主人,就是因为她不安分的女主人,想勾引她的游手好闲的丈夫,她发誓自己的丈夫已经和那位不要脸的女主人睡过觉了,并且根据她丈夫的描述,由于洋女人的那玩意儿太大,毫无乐趣可言。 献身宗教事业的父母,总是把女儿过于放心地交给那些看上去所知甚少的劳动人民去教育。到了赛珍珠必须识字的时候,他们又为女儿找了一位姓孔的先生当家庭教师。这位孔夫子的后裔,十分尽职地向赛珍珠灌输地道的中国儒家文化。他向赛珍珠灌输孔子的思想,大讲忠孝仁义信,把孔子的学术思想推崇到了最高境界。有趣的是,笃信基督教的赛珍珠父母,并没有因此感到不快。也许,世界上的宗教,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冲突。总之,在教育上,赛珍珠成为真正的“杂种”她是美国人,同时也是中国人。东西方两种文化同时在她身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她跟随父母学习英文,又和周围的用人及老妈子说汉语,不仅能说中国的官话,而且会说很土的方言。她从父母那里接受基督教的教义,又从家庭教师孔先生那里接受儒家思想。她身上既有作为一个洋人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让她感到自己高中国人一等,同时又常恨自己不能像她的好朋友那样,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在中国人敌视西方的目光中,她甚至羞于自己的洋人血统。她的双重身份,使她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十分特殊的人。她是一个矛盾体,是一个文化上的混血儿。 轰轰烈烈的义和团运动,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洋人的威风。赛珍珠亲眼目睹了在中国横行无阻的传教士们,那些信教的教民,如何在突然之间惊惶失措,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投无路。在教堂高耸的塔楼上,升起了一面小小的红旗,这是事先约好的信号,它表明危险正在向大家迫近。但是这场革命来得快,去得更快。义和团运动的直接后果,是八国联军攻入了北京城。中国人的脸面丢尽了。慈禧太后狼狈西窜,洋人提什么不合理的条件,都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尽管中国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