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战之一代功枭_三一九章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一九章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第1/3页)

    三一九章 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三一九章恶毒之极的黑神军

    瓦弄,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这里山高林密,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到处都是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绝对是易守难攻之地。

    杜聿明的第五军司令部就设在这里。

    因为心里有了定见,加之部队的战斗力不次于小鬼子多少,所以,在从缅甸撤往印度的途中,可以步步为营,基本没有受到什么损失。

    杜聿明清楚,如果没有韩立洪捎给他的那句话,部队的伤亡至少得是现在的十倍以上。

    撤入缅甸之后,杜聿明率领麾下第五军没有深入印度,而是进到阿萨姆地区后北上,进入了藏南地区。

    这里居高临下,小鬼子要是敢来,那就是找死。

    他的第五军在这儿安营扎寨,日本人在阿萨姆一带,就至少得留下两个师团的兵力。

    杜聿明、孙立人、戴安澜三人站在山巅,极目远眺,一望无际的南亚大平原似乎依稀可见。

    美英跟黑神军的协议还没有公开,只有小范围的人知道,杜聿明就是这小范围的人之一。

    杜聿明非常清楚这份协议的重大意义。

    西藏一直都是个不稳定的因素,但当他站在这儿的那一刻起,西藏就再也不是问题。

    战后,由于占据了密支那以北和阿萨姆地区,完全可以通过公路、铁路把阿萨姆、密支那和云南连在一起,而这样一来,西藏就几乎等于变成了内陆。

    今后,中央政府绝对是西藏的天了,就是完全对西藏不闻不问,也绝不会有一点问题。

    何况,占据密支那和阿萨姆之后,更可以进而影响,甚至是掌控南亚大陆。

    “唉…”杜聿明悠悠地叹了一口气,如果蒋校长的胸怀能够开阔一些该有多好

    杜聿明不仅仅军人的才华,别的东西他也能看到很多,他清楚,战后,国家绝不会一帆风顺,说不定还要经历多少波折。

    “唉,这儿要是属于我们的就好了”良久,孙立人叹息了一声。

    藏南本就是中国的,而阿萨姆地区从古至今一直都是独立存在的,直到英国人来了才强行把整个南亚揉合在了一处。

    印度人正在闹独立,一旦印度人在如今的版图下获得独立,那对中国的将来必定会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

    戴安澜也道:“将来可能会很麻烦。”

    沉默片刻,杜聿明终是没忍住,他道:“没有麻烦。”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愣了。

    杜聿明不吐不快,他继续道:“黑神军已经跟英美达成了协议,密支那以北、阿萨姆、那加兰、曼尼普尔都是我们的了。”

    孙立人和戴安澜都彻底呆住了。

    许久,戴安澜艰难地问道:“军座,这是真的?”

    杜聿明点了点头。

    孙立人和戴安澜的脸色都越来越红。

    “啊…”突然,望着飘渺的天地,戴安澜纵声长啸。

    “啊…”“啊…”跟着,杜聿明和孙立人也都不由自主,放声呐喊起来。

    ――――

    河南大旱。

    大旱的苗头在去年就开始了。

    夏秋两季,原本是雨水丰沛的季节,但却滴雨未下,整日都是骄阳似火。

    韩立洪知道四二年河南大旱,饿死三百万人的事儿,但具体的他是不太清楚。

    韩立洪没有把这场大旱放在心上,因为他心里有底。

    河南物阜民丰,又多年没遭受战火摧残,而且,自三九年黑神军入主河南之后,总税赋至少降低四层,所以,民间殷实的很。

    就是城市的居民家里都有储粮的习惯,农民家里自然更不用说,基本上都有一年家用的存粮。

    何况,河南四〇年就建立了常平仓制度,而且因为韩立洪的干预,储粮的规模很大,所以,仅凭河南自身,就可平稳渡过旱灾。

    河南省主席是商震。

    当河南归了黑神军,商震六神无主的时候,韩立洪向他发出了邀请。

    接到韩立洪的邀请,商震自是喜出望外。

    商震大才,又被赋予了极大的权力,使之得以尽情施展,两三年下来,河南便大治,士农工商,百业兴旺。

    去年秋末的时候,商震就上报说,担心明年可能出现大旱,河南早作准备,中央也要做些准备。

    因而,韩立洪放心的很。

    但是,再放心,当大旱真的来临,韩立洪还是要到河南来看看。

    五月初,韩立洪到了河南,到了滑县。

    河南是中国的粮仓,而滑县又是河南的粮仓,当韩立洪到了滑县,他有了毛骨悚然的感觉。

    田地干裂,一碰就变成了细沙;都五月了,地上基本看不到多少绿草,树枝刚刚冒出了绿芽。

    如此大旱,虽然不会有人挨饿,但老百姓自然人人都愁苦之极。

    一路走过,一幕幕惨剧在脑海里拂过:孩子没人买、一个大姑娘换不了四斗米、易子而食、三百万人生生饿死…

    那位蒋委员长,丝毫也不相信河南有大灾,税粮一粒都不能少,报道河南大旱灾的大公报停刊三天…

    直到四三年,伟大的蒋委员长才算知道了河南真的发生了大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