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三三章介入中东的准备 (第1/3页)
三三三章 介入中东的准备 三三三章介入中东的准备 拉姆海镇的牧民很幸福,因为他们是第一个牧镇的居民。 牧镇,是政府在牧区的新农村建设。 牧镇,就是让过着游牧生活的牧民定居下来。 拉姆海镇是第一个牧镇,是样板。 牧镇相对于以前牧民的生活,有两个最大的变化。 第一个大变化是牧镇的居民不再住毡帐,而是像汉人那样住砖盖的房子,也就是从游牧到定居的转变。 第二个大变化是放牧模式的改变,以前是放养,现在是圈养。 这些变化,牧民有的很喜欢,比如住大房子,人多了热闹,再比如牧镇里有医院,有学校,在很多方面,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最不习惯的变化是不能像以前那样放牧了,牛羊得关起来,他们需要把牧草割回家来喂养牛羊。 变化很不习惯,但又是必须的,这么多人聚居在一起,如果放养,周边的牧场肯定是不够的。 变化不习惯,但值得,别的不说,他们现在不用担心草原上最可怕的白灾黑灾了。 白灾和黑灾是所有牧民的梦魇。 白灾又叫白毛风,是牧区一大灾害,冬春季节里,牧区出现白毛风时,大风呼啸,雪花飞舞,到处是白茫茫一片,能见度极低,会使游牧的牧民和羊群迷失方向。 同时,因天寒地冻、粮草不足,牧民和牲畜都可能被冻伤冻死。 第二个大灾是黑灾。 草原冬季少雪或无雪,使牲畜缺水,疫病流行,膘情下降,母畜流产,甚至造成大批牲畜死亡,这就是黑灾。 牛羊圈养之后,不需外出放牧,白灾不怕了;牧镇里有机井,还有兽医,黑灾自然也不怕了。 除了这些,政府还有不少承诺,比如,如果牛羊因灾害大批死亡,政府至少承担三分之二的损失;比如,如果有因牧草不足造成的损失,政府负责解决,并全额负担牧民相应的损失;比如,对牧民进行补贴,卖出一只牛羊给予一定数额的补贴。 牧民是信任政府的,别的不说,政府说他们二十年内不用缴税了就说到做到,这都好几年了,真的是一分钱都不收。 不管这皇粮交给谁,缴纳皇粮都是天经地义的,政府连这都说到做到,那还有啥说的。 可是,尽管牧民信任政府,尽管有了这么多的好处,但习惯的力量是极其巨大的,所以,一年多了,牧镇的兴建现在也只有拉姆海镇这一个。 但是,变化既然开始了,不管多慢,只要是真的好东西,自然就会发展起来的。 拉姆海镇的名气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牧民不辞辛苦跑到拉姆海镇来看个究竟,连来自外蒙古的牧民都有。 蒙古人民是豪爽好客的,但是,那也得是在好的起的前提下,于是,不知不觉,拉姆海镇的牧民多了一种营生。 前来参观的牧民很生气,但是,又对拉姆海镇的生活很羡慕。 现在,外蒙的牧民过来参观的越来越多,变化,在悄然地发生着。 ―――― 金秋,九月末,韩立洪到了甘肃。 对韩立洪的到来,邓公有些意外。 对韩立洪其人,邓公感到不可思议,除了很多种种,邓公不明白韩立洪为什么这么信任他。 青海、甘肃、宁夏、新疆,这是多么大的一块土地,韩立洪就是这么交到了他的手里,而且从来都不闻不问。 现在,这四地的官员,百分之六十都是**的干部,剩下的百分之四十,还有百分之三十是他到来之后提拔的当地人。 不仅如此,韩立洪还对四地给予了大量的资助。 四地的税收全部留下自用,再加上韩立洪给予的大量补助,那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好的。 所以,现在的青海、甘肃、宁夏、新疆那就如世外桃源一般,百姓安家乐业,处处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象。 与邓公深谈一夜,第二天,韩立洪和邓公一起下去视察。 这次视察,看的主要是回民聚居的地区。 历史上,青海、甘肃、宁夏成了回民聚居地是为了制衡藏民,但现在,已经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了。 今天,中国的形势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观。 在阿萨姆和纳加兰地区,现在已经移居了十万人口,而且还在陆续往那儿移民。 如此一来,任何想在西藏搞事儿的想法都变成了根本不可行。 别的不说,要是有人在西藏搞事儿,中央政府只要切断物资供应,那就是天神来搞事儿,也必定被广大藏民抛弃。 西藏那边没人搞事儿,这边也没有,而中国从来没有为单纯的宗教原因起过冲突的,所以自然是政通人和,各族都和睦相处,没有任何问题。 政府对宗教人士非常友好,尤其是对回民的瓣。 政府对瓣不仅给予政治地位,使瓣成了当地的道德裁判者,拥有崇高的威望,更给予经济上的照顾,每个瓣光是政府给予的各种补贴就足以让一家人衣食无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