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第4/4页)

银行受徐家亲属张公权委托料理志摩后事的陈先生负责,从遇难处运到济南,装硷以后,暂停城中一个小庙里。

    天下着雨,起先靡靡细密,渐落渐大,到达小庙时,附近地面已全是泥浆。大家没有撑伞,一行人默默地在雨下泥浆中一步一步走向小庙。

    志摩已换上从济南买到的一套上等寿衣:青缎瓜皮小帽,浅蓝绸抱,外罩黑纱马褂,脚上一双粉底黑色云头如意寿字鞋。

    志摩,一代诗魂,穿了这么一身与他性情爱好全然不相称的衣冠,静静地躺在当货栈用的房中的大大小小的陶土器罐中间。遗容无痛苦状,双目垂闭,形同酣眠,安详、恬静;仿佛刚刚写完一首长诗,摆脱了创作的苦痛、欢乐、激奋,放下纸笔,小想片刻,随时会睁开眼,笑着对大家说:“咦,你们怎么都来了?我做了一个飞翔的梦,现在醒了。”

    阿欢一见父亲,号啕大哭,飞扑上去,舅舅一把抱住他,紧紧地搂住。朋友们无不垂泪掩泣。

    志摩,属于大家的志摩,就这样,带着他的欢笑、热忱、坦白、无私的友情,永远地去了。

    梁思成将一只用碧绿的铁树叶作主体,附上一些白花的希腊雕刻式的花圈轻轻地放在志摩遗体前。这是徽音和他通宵拭泪做成的。

    当晚十点,张慰慈携同阿欢扶枢南下。

    棺木运到上海万国殡仪馆,有人提出重硷,张幼仪竭力反对,遗体未被惊动。随后,设奠于上海静安寺,上海文艺界聚全哀悼。

    十二月六日中午,北平举行追悼会,会场设在马神庙北京大学二院大礼堂;会堂由林徽音亲手布置。鲜花丛下,玻璃盒内放着梁思成从开山脚下拾捡回来的一块残机木条。到会二百余人,丁文江主持,胡适报告史迹,丁再致答辞。

    翌年初春,志摩灵柩归葬故土东山万五窝。坟墓是用厚实石块镶成的一只巨大石礅。碑石暂阙,等凌叔华手书碑文。

    申如先生,老泪纵横;小曼抚棺哀恸,昏绝数次;幼仪和阿欢,母子相抱而泣。祭坛设在西山腰梅坛。全国名士,一时云集;花圈和挽联把一座苍翠的西山染白了。

    悼辞挽联凝结着亲人、朋友的哀念和痛惜,化成了一声声呼唤,被天风吹上云际。志摩呵,你可听到吗?

    考史诗所载,沈湘捉月,文人横死,各有伤心;尔本超然,岂期邂逅罡风,亦遭惨劫!

    自襁褓以来,求学从师,夫妇保持,最怜独子;母今逝矣,忍使凄凉老父,重赋招魂?

    ——徐申如挽

    多少前尘成噩梦,五载哀欢,匆匆永诀,天道复奚论,欲死未能因母老;

    万千别恨向谁言,一身愁病,渺渺离魂,人间应不久,遗文编就答君心。

    ——陆小曼挽

    万里快鹏飞,独憾翳云遂失路,

    一朝惊鹤化,我怜弱息去招魂。

    ——张幼仪挽

    一周星两丧诗人,苏之南湖,浙之东海;八阅月重挥悲泪,昔哭老姊,今哭贤甥。

    ——沈佐辰挽

    两卷新诗,廿年旧友,相连同时天涯,只为佳人难再得;

    一声何满,几点齐烟,化鹤重归华表,应愁高处不胜寒。

    ——郁达夫挽

    归神于九霄之间,直看噫籁成诗,更忆招花微笑貌;

    北来无三日不见,已诺为余编剧,谁怜推枕失声时。

    ——梅兰芳挽

    粉碎向虚空,昆山真炼成并尽,

    文章憎命达,云鹏应悔不高飞。

    ——叶恭绰换

    器利国滋昏,事同无定河边,虾种横行,壮志奈何齐粉化;

    文章交有道,忆到南皮宴上,龙头先去,新诗至竟结缘难。

    ——章士到换

    叹君风度比行云,来也飘飘,去也飘飘;

    嗟我衷歌吊诗魂,民何凄凄,雨何凄凄。

    ——李惟建、黄庐隐挽

    中国诗人独数君,一飞竟报丧斯文。冰霜哀乐都成梦,文采风流最不群。猛虎集成传绝笔,开山顶上作天坟。年来家国无穷感,野哭哀鸿未忍闻。

    ——张孝若挽

    天纵奇才死亦奇,云车风马想威仪。卅年哀乐春婆梦,留与人间一卷诗。白门衰柳镇斜烟,黑水寒墓动九边,料得神州无死所,故飞吟蜕入寥天。新月娟娟笔一枝,是清非薄不凡姿。光华十里联秋驾,哭到交情意已私。

    ——黄炎培挽

    招魂孙大雨

    你去了,你去了,志摩,

    一天的浓雾

    掩护着你向那边,

    月明和星子中间,

    一去不再来的莽莽长途。

    没有,没有去?我见你

    在风前水里

    披着淡淡的朝阳,

    跨着浮云底车辆,

    悠然地显现又悠然地隐避。

    快回来。百万颗灿烂

    点着那深蓝;

    那去处阔得可怕,

    那儿的冷风太大,

    一片沈死的静默你过得惯?

    《新月》、《诗刊》、《现代》、《小说月报》都出了志摩纪念专号,一篇篇悼文沫词回忆着、描叙着、哀念着。他,人与诗,再一次如在开山前化作飞天的光雨,遍洒人间,每一点光亮又宛如一双脚,在相知的、不相识的人们心间踏出一条条弯曲的小路…

    余音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小曼就是那一流消瘦的涧水,在寂寞里流淌了三十多年。她像一个啬的人默默地守抱住自己的回忆,任它沧桑代谢,未减心头旧影的一点光泽。

    手头常是一册打开的希腊神话图集。伊卡罗斯飞向太阳。太阳喷发出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在灼热的光照下,他两腋下用蜡和羽毛粘成的翅膀熔化了,断折了,他跌进了蔚蓝色的爱琴海。年轻的美丽的脸庞上神情是那样的悲哀,不是为了生命的灭亡,而是为了那没有成功的追求。

    志摩在陨落的一刹那,脸上也有着这样的悲哀吧?

    "为什么不留住他?"

    "为什么不和他同去北平?"

    悔恨、遗憾像影子一样伴她度过漫长的岁月,直到一九六五年在上海华东医院病榻上弥留的时刻;她才释然:“我要到摩那里去了。"

    她看见了,看见志摩一袭青衫,游游洒如神,站在病榻前,轻轻念着她一九三三年清明回硖石为志摩扫墓吟成的七绝:

    肠断人琴感末消,此心久已寄云峤;

    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

    然后,他向小曼点了点头,走出门外。

    "摩,慢走,等等,我来了,我来了…"

    她闭上了眼,四月三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