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_第六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3/4页)

好。不是有人把新诗称为自由诗吗?说到底,形式终究不是主要的,它是由内容来选择和决定的。直到现在,新诗从来没有形成过一个统一的格律。需要不需要我不敢断言,但我可以肯定,统一的格律是难以形成的…”志摩突然停口,脸贴着窗玻璃。

    飞机逼近一座山蜂“贯一,”志摩指着这山“这座形状奇美的

    山叫什么名字?”

    王贯一朝窗外看了看。“这是开山,当地人叫它白马山,离济南城二十五里,附近有个党家庄车站。”

    “能否让飞机到蜂顶上面绕几圈?”志摩忽发异想,要看看云雾里的顶峰。

    “可以。”王贵一爽快地答应。

    “今年六月,我在中山公园跟杨振声先生说好了,等我飞临济南上空时,向下面招招手…杨振声先生你知道吗?”

    “知道。他是文学家,青岛大学的校长。”

    “是的。”

    “老梁,你将飞机开到白马山顶上去绕几圈,让徐先生看看下面的景色。”

    梁壁堂迟疑了一会。“好吧。”

    飞机向开山飞去,飞去。

    刚到山前,忽然一阵大风吹来一大片云雾,雹子大的雨点猛然扑向飞机,机身剧烈地颠簸起来。梁壁堂连忙减速。

    雾愈来愈浓,团团裹住机身,霎时间,前后上下已经不能分辨了。

    “升高!”王贵一大喊一声,飞快地站起身扑向驾驶座。梁壁堂一时手足无措,王贯一伸手将cao纵杆向上一抬,飞机升起,再升起;估计已超出山顶,王贯一又停止升高,向前飞去——’

    飞机头与开山山顶触摸,机身着火!

    三尺。离山顶只有三尺!只有三尺!

    死神狰狞地笑着,张开黑袍,伸出瘦骨棱棱的手臂,向志摩握去——慢,难道我们的诗人就这样淬不及防地永远离去了吗?让我们运用天上人间的全部意志和想象的力量挡住死神的手,让诗人对他自己的一生和心爱的人世间作最后一次的留恋、顾盼让诗人回到故乡再去那喧闹的市集走走,再去幽静的梅坛坐坐,再去东山看看宝塔顶上的兀鹰…

    让诗人再去向康桥告别一次吧,将他瘦长的影子永远留在瘦长的康河里,将他的声音像轻纱一般永远挂在果实累累的枝抄上

    让诗人再去列宁、契河夫、克鲁泡特金、曼殊斐儿墓前献上鲜花;再去握一握罗素、威尔士、狄更生、傅莱义、康拉德、泰戈尔、恩厚之的手吧,因为转瞬之间他们就要用他们发抖的手做花圈,写悼词…”

    让诗人再像旋风一样地冲进友人家里,拍一拍这个的脑袋,挠一挠那人的胳肢窝,亲一亲他们的孩子,扮一个鬼脸、学一声猫叫,惹得大家哈哈大笑;用他的活力、逗乐赶走别人心上的阴霾,驱散因见解不同而带来的僵持、缄默,给大家增添亲近感和信心吧,因为须臾之间他们就要齐声哀哀哭泣…

    让诗人再回到父亲身边去,重获老人的爱和原谅,让诗人再向幼仪作一次忏悔;让诗人再抱一抱阿欢——这是个很少得到父爱的可怜孩子——带他出去玩耍一次;因为一霎时间他们的心就要被撕裂,人生的莫大哀伤就要吞噬他们的余生…

    让诗人今晚务必赶到协和小礼堂去听徽音的报告,不使她失望吧,因为他这辈子从没有对她失过约,叫她失望过;让诗人再回到小曼身边去,开始他们的新生活,哪怕一天也好…让诗人走完他的人生之路吧。

    一团火云,燃烧着,翻滚着,向下坠落,迸射成一阵火雨,照亮了雾蒙、混饨饨的天地…

    十一点三十五分,三具遗骸,以及志摩的皮箱、皮箱中那幅小曼的山水长卷,静静地躺在山脚下的碎石乱草丛中…

    徐志摩三十六岁。王贯一三十六岁。梁壁堂三十六岁。悲剧性的巧合,梅特林克式的神秘。

    (二十五)

    青岛大学校长办公室。

    杨振声、梁实秋、闻一多、赵大作、沈从文坐着,谁也不说话。

    空气沉重得像弥漫着水银的微粒。他们一个个都像化石,脸上的表情是固定的。

    桌上放着两份电报。

    山东省教育厅长何仙槎发来的:“志摩乘飞机在开山失事,速示其沪寓地址。”

    北平的急电:“志摩乘飞机于济南时遇难。奚若、龙荪、思成等拟乘车于二十二日早可到济南,于齐鲁大学朱经农先生处会齐。”

    突如其来的噩耗,过于意外的打击,深痛的哀伤,过剧的刺激,使人僵硬,使人丧失反应,使人麻痹。

    谁能相信,谁能接受,谁有承认,那生龙活虎的、那一团天真的、那发热发光的、那可爱可亲的、那带给世界生气和色彩的、那顽皮幼稚的、那cao劳过度的、那曾经濒于绝望而又始终在奋发寻索的、那助人为乐的、那热诚善良的、那被人爱也招人嫉的志摩,会就此离开大家,离开亲人,离开世界,就此长眠、沉默,就此归于永恒?

    这不是真的。

    这是真的。

    谁能相信,谁能接受,谁肯承认,那么悲掺的、可怖的、残酷的不幸,会降临到年仅三十六岁的志摩头上?

    这不是真的。

    这是真的。

    谁能奢望,谁能企及,谁能类同,在大雨浓雾中,在一团火海中,轰然一声,便解脱,便物化,便升飞,便投向永恒的怀抱?

    一多拿出一只海泡石烟斗,装上烟丝,点着火。烟雾升起。

    “没有了徐志摩,闻一多孤独了。”他沉缓地说了一句。

    一多的话,使大家僵硬、麻痹的思绪活动了。

    梁实秋眼前始终浮现着一张印有兰竹的精美请柬,上面写着“大取登胡同一号梁实秋先生”——这是志摩、小曼订婚礼的请柬…他清楚地记得那天志摩给来宾朗诵一首诗的情景…

    杨振声回到了六月的北平中山公园。后池子边上。没有月亮,星斗成天;在枝叶蓊翳的老柏树下,对面是古城下一行行的路灯…谈呀谈,不尽的话题,不尽的谈兴…忽然,传来一阵乐声。

    “听!那是故宫里传出来的鬼乐…”志摩说。…“你从上海回去,到青岛来见我们,我们陪你逛崂山…”振声说。

    “飞机过济南,我在天空望你们。你们等着,看我在天空向你们招手…”志摩说。

    最后,沈从文站起来——他一句话也没有说过——“今晚我搭车去济南。我随时向你们报告情况。”

    济南。

    张奚若、金岳霖、梁思成从北平来了。

    张慰慈、郭有守从南京来了。

    张嘉铸领着一身孝服的阿欢从上海来了。

    沈从文从青岛来了。

    大家汇集在齐鲁大学校长朱经农处。

    志摩的遗体,已由济南中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