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镇_第十四章瞎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瞎拐 (第2/3页)

一点声响。就像一个影子那样无声地飘过来,飘过去。使小丁反倒有了些疚愧。

    文化站批林批孔。检抄出许多早已发黄的唱本:《梁祝姻缘》、《牛郎织女》、《王宝钏寒窑十八载》…这是瞎拐的命根子。没有事的时候,他总是拿在手上翻着、摩挲着,把哪怕是极微小的一点点卷角神平。结果是瞎拐眼睁睁地看着人们拿到灶间去作了火媒子。

    对瞎拐的处置是让他戴罪立功,大唱革命歌曲。

    “新派的曲子我不会呀。”瞎拐很惶惑。

    “那就还唱你的老曲子。不过,要换新词儿。”

    “要得。”

    于是,小镇各处,可以每天不断地听到瞎拐嘹亮的革命歌声:

    批林批孔唱凯歌,

    天翻地覆奇迹多:

    清水点得油灯着,

    团子不用米来磨,

    油瓶敢把老鼠拖,

    …

    瞎拐重又得到赏识。

    但是,每次他回来的时候“笃、嚓,笃、嚓”的声音不像先前那样明快、均匀了,它变得拖沓、紊乱,老是磕磕碰碰的。回到房里,他总要在门背上靠好一阵子,然后才一个逗号、一个句号地捱到小丁的床前,摸摸索索地把小丁搀扶着坐起来,喂他带回来的饭食。

    那段日子里,小丁病得很厉害。站长已经放出口风,这样病下去,只有让他回生产队。

    “你不要…不要忙…我是好不了的…”小丁像蚊子一样微弱地叫喊。

    “莫,莫,秀才…”瞎拐功了两句,忽然冷笑起来“莫非,你倒要让我小看么?”

    他站起来,夹紧拐杖,在两张床中间,又开始了他的逗号、句号的循环。

    “一生下来,我就是个青光瞎。娘老子把我拖到七八岁。老子一病入了土,娘改了嫁,剩下祖父拖着我吃八方(乞讨)。祖父不是无用之人,算命、跳神、看风水,无所不能。最能的是唱曲子。他唱起来,大人伢子,男男女女,没有一个不欢喜。四乡八村,个个说他能把雀子唱下树。逢上年节庙会,红白喜事,到处是人来抢他,恨不得把他分八瓣。可是他临到死,也只能把一肚子曲子,几册烂唱本留给我。

    “我到而今还清清楚楚记得他过世那一夜。我们祖孙两个靠在神龛下,我听着他有一声没一声地唱着《拆白歌》睡着了。后来,从坍了的庙顶上飘进来的雪,压熄了我们面前的火堆。我冷醒了,一摸,他不晓得什么时候,已经断了气。我拆下庙墙上的砖头,给他堆了座坟。第二天一清早,我一个人摸索着。上路了。我依旧到处去唱。

    “不是我自卖,那时我唱得实在好。人们都说我是祖父的替身。不敢说唱得雀子下树,十七八岁的黄花妹子让我唱得心动的,也是有的哩。你相信么?我给你唱一个,怎样?”

    他没等我回答,竟自唱起来:

    隔山听见梆梆响,

    想必情姐洗衣裳。

    我一气跑过九个岭,

    一气翻过

    九坡九四九重岗。

    原来是树上,

    叮当当叮,当叮叮当,

    发瘟的鸟。儿啄树桩。

    …

    不知哪家的树里,鸡叫了,喊出了新一天的第一个音符。然后,太阳跳起来。远处的山脊和山坡下的村庄,在雾里醒了。村口的井台、谷场的干草垛和倚在水塘边上的水车,都随着雾幕的隐退越来越豁亮了。山边的溪水,带来了清风,夹着田野上的草香和附近树木的气息。

    瞎拐微微抬着头,在昏黄的油灯映照下,他的青光眼闪着异样的光。小丁这一次才注意到,他原是长得周正的。在这张清癯的脸上,每个轮廓都极分明。小丁完全相信了那个他曾极为不屑的传说:有位大家闺秀被迷住,不顾一切地跟他私奔。只可惜终于失败。他就在那次失去了一条腿。

    曲艺队唱革命歌曲,政治上没有问题了,经济上却没法子自负盈亏,只有解散了事。瞎拐也就留不住。

    三

    “哎,慢些!莫挤,莫挤,小心,哎…”小丁满头大汗地在人缝里钻来钻去,大叫大喊。

    这幢风烛残年的板壁屋子,到处都在“轧轧”地呻唤。本来就松动了的大门的铰链完全脱了,窗上的栅栏被爬到上面来的人拉断了,屋里四面的板壁不时地这里那里发出裂缝的响声。

    屋子里忽然出奇地安静下来,只剩下楼梯上的“笃、嚓,笃、嚓”的声响。当瞎拐站定在围子中间那盏两百支光的大灯泡下的时候,连小丁都有些吃惊了——他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穿一身崭新的蓝制服(这是去年春节由县民政局发给养老院的救济);才理过的短发,齐刷刷地立着;脸刮得铮光,那些跟布纹一样密的皱纹,好像也同杂乱的胡茬一起被刮光了。他浑身上下都在闪闪发光。

    山歌好唱口难开,

    杨梅好吃树准栽,

    …

    瞎拐庄重地抻抻衣襟,清了清喉咙唱起来。看上去,他似乎有些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