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道高一尺 (第1/3页)
第四章 道高一尺 正如王燃早已披露的那样,此次北伐,庄子固的十万人马是第一主角。由阎应元、宫秀儿等人率军由陆地进攻吸引清军的全部注意力,王燃与庄子固等人则趁势率军由海路于天津登陆,直插北京城。 王燃练兵东瀛的效果在此次登陆战及远程奔袭战中得到了很好的验证,陆海协同配合熟练,再加上天津等各地清军守敌猝不及防,自天津起至北京城上沿途经过的各大小城镇就没有碰到一合之敌。 而王燃为加重這种猝不及防的效果,清军马不停蹄的后退,王燃所部也是马不停蹄的追击,几次都是清军的溃兵刚到,还没来得及喝口茶,王燃的前锋就已经杀到,就這样你逃我追地赶到了北京城。 认真来说,别说多尔衮自视甚高,不同意满清皇太后和皇上的“战略转移”就是他同意,恐怕也没时间让他实施。 王燃的计划虽然有参考自己原本时空历史中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意思,但此时又不同于彼时,效果更为明显。事实上,不论是多尔衮还是洪承畴,他们虽然拥有较王燃多得多的作战经验,但毕竟受囿于那个时代,满清更是一个战斗在马背上的民族,对海洋及海战的认识远没有王燃深刻。他们千算万算都是算陆上对抗,怎么也没想到王燃采用的竟是這种北伐方式。 而王燃选择的海军基地说出来更是要让洪承畴悔死,就是洪承畴本有机会攻取却主动放弃了的胶东半岛。 当年山东一役,洪承畴挟新胜之威一路攻城拔寨,连济南、兖州這样的重镇也不能克其兵锋。而且当时山东军团地大将损失殆尽。防守山东半岛门户的是孙光宗的妻子,不论是从军事素质还是从军事力量,与洪承畴都无法相提并论,当时可说是只要洪承畴愿意就可以拿下青州,但洪承畴却始终没有出兵东进。 究其原因,一则恐怕是认为青州的价值不高。二则也担心自己一旦出兵,会给南明军队以可乘之机…王燃当时在报纸上天天叫嚣着要北伐、要替山东兵团报仇。虽说可能只是虚张声势,但万一要是真的呢? 正是洪承畴的迟疑给王燃成功实施此次登陆作战提供了最佳地基地…王燃在山东兵团还只是青州义军之时就开始琢磨這个海军基地的建设…驻军山东半岛,渤海湾沿线自然处于最佳攻击范围之内,单就這次任务而言。比起苏州、宁波等地可是强多了。 不过有一点洪承畴没有料错…当时王燃神秘失踪,洪承畴就曾判断说王燃是在青州。而当时王燃确实就在青州。只是原因不是像洪承畴所料那样“准备率青州守军支援北伐军、由侧翼攻击济南”而是要由此登船,亲自指挥這次地“斩首行动”王燃可不会拿着青州這点家当去和洪承畴拼,保护這个基地的安全是青州這万余人最重要的任务。 “果然是庄子固的兵团。”站在城墙上,龚鼎孽喃喃地说道:“他们是怎么来地呢?” 城上角号阵阵,一队队清军越过多尔衮等人的身旁肃立于城墙之后,严阵以待,城下战鼓声声音,明军迅速兵分四路将北京城团团围住。斗大的“明”、“贾”、“庄”等高旗帜迎风飘扬,战前紧张的气氛一下笼罩在了北京城上, “管他们是怎么来的…不过既然来了,就不要再想走!”看了看许多官员那苍白的面色,颤抖地双腿,多尔衮冷笑着说道:“庄子固的兵团可说是贾宝玉的最后一张牌了…原本不知道他的动静还真让我有些捉摸不透…现在既然已经打了出来也就没什么可怕的!…贾宝玉的可用人马不都在這儿了吗?!” 多尔衮這倒也不是纯粹地安慰大家,他的话确实有几分道理,王燃的人马再怎么巧妙利用,总人数是定了的,谁也不可能真的撒豆成兵。 “就凭明军的那点战斗力,十万人又有何可惧?”多尔衮不屑地说道:“我大清哪次不是以少敌多?漫说這北京城城高水阔,易守难攻,就是打野战,我城内的万余勇士也足可以要他们好看!” 多尔衮并没有吹牛“女真不过万、过万不可敌”可不是他们自己说出去的…自满清努尔哈赤起兵以来,历经皇太极、多尔衮两任,除了袁宗焕,大明、蒙古、李闯之中,鲜少有清军三合之敌,多尔衮更是未尝败绩,确实有狂妄的资本。众人都被多尔衮充满自信的话鼓舞起了些许士气。 “摄政王说得对,我大清勇士怕过谁来?”多尔衮身旁转出一个雄壮武将,众人注目看去,正是有大清第一勇士之称的多尔衮麾下重将鳌拜。就听道鳌拜大声说道:“摄政王,奴才请求率军出击,一举破了這帮南蛮!彪显我大清威名!” 鳌拜显然不是有勇无谋這辈…此时明军刚到城下,立足未稳,正是出击的最佳时机,纵不能如鳌拜所说一举克敌,也足可以扰乱敌之阵营、试探出敌人实力的深浅。 “好!不愧是我大清的第一勇士!本王就准许你出战!”看了看這个为自己壮了面子的心腹爱将,多尔衮满意地点了点头,带着胜利的表情环视了一圈后,话锋一转说道:“但此番出战不得恋战,探明敌人虚实即可…不要吓跑了他们,這么多人想聚拢他们可不容易…我可是想着一举全歼呢…” 鳌拜严格遵循了多尔衮的命令,此番出战确实没有丝毫的恋战…三声炮响,鳌拜领两千兵马杀出南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几声锣鸣,鳌拜退回北京城。 而鳌拜也算是完成了多尔衮交代的任务,探出了敌人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