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十八 (第6/10页)
到苏州后,武器装备得到修缮,加强了军民团结。吴良又被晋升为都督佥事,调往全州镇守。 洪武三年(1370),吴良被晋升为都督同知,并被封为江阴侯,食禄为一千五百石,给予世代承袭的凭证。 四年,吴良率军征讨靖州、绥宁蛮。五年,广西蛮又叛乱,副征南将军邓愈率平章李伯升出靖州征讨。几个月后,完全平定左右江和五溪地区,移师铜鼓、五开,收复潭溪、太平,在铜关铁寨歼灭了清洞、崖山的叛兵。诸蛮都十分惧怕,纷纷要求归附王朝。粤西地区终于得以平定。八年,吴良在凤阳督促老百姓垦田。十二年,齐王封赐青州,王妃是良家女子。于是,命令吴良前往青州修建王府。十四年,吴良在青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被赐封为江国公,谥号襄烈。 康茂才,字寿卿,蕲州人。他精通经书史籍,孝顺母亲。元朝末年,寇贼乱党攻陷蕲州,康茂才召集义兵保卫家乡。因此而立功,由长官晋升为淮西宣慰司、都元帅。 太祖渡江以后,将士的家属留在和州。当时,康茂才戍守采石,扼守长江渡口。太祖几次派兵攻打采石,康茂才顽强抵抗。常遇春设下埋伏歼灭了康茂才的精锐部队。康茂才又把军寨移至天宁洲,又被攻破,康茂才只好逃奔到集庆。不久太祖又攻克了集庆,于是康茂才率领他的军队向太祖投降。太祖释免了康茂才,并命令他仍统率旧部和自己一起出征。第二年,康茂才被任命为秦淮翼水军元帅,驻守龙湾。康茂才攻取了江阴马驮沙,打败了张士诚的部队,缴获了一批船只。康茂才跟随廖永安攻打池州,攻取了枞阳。由于战乱纷起,老百姓不能正常地从事农业生产,军队缺乏粮食。为此,太祖任命康茂才为都水营田使,仍兼任帐前总制亲兵左副指挥使职务。 陈友谅攻陷太平之后,与张士诚协商联合攻打应天。太祖希望尽快将陈友谅引诱过来,一举破敌。太祖了解到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故交,于是命令康茂才派老仆人持书信,欺哄陈友谅,表示愿做内应。陈友谅十分高兴,并问康公在哪里,回答说:“在守卫江东的木桥。”使者回来后,太祖把木桥改成石桥。当友谅来到桥边,看到石桥后十分惊讶,连声大叫“老康”,没有响应,急忙退回到龙湾。这时,埋伏的部队四面出击,康茂才和其他将领奋力冲杀,打败了陈友谅。太祖嘉奖康茂才的功绩,赏赐颇为丰厚。第二年,太祖亲自讨伐陈友谅,康茂才带领水兵跟随太祖,攻克安庆、江州,陈友谅向西奔逃。于是,康茂才奋起直追,连下蕲州、兴国、汉阳等地,沿长江攻克黄梅寨,夺取瑞昌,打败了陈友谅的八指挥,迫使他的二万士兵向太祖投降。康茂才晋升为帐前亲兵副都指挥使。随即,攻打庐州左君弼,但未攻克。于是带兵增援南昌。彭蠡一战,陈友谅大败而死。康茂才随太祖征伐武昌,屡立战功,晋升为金吾侍卫亲军都护。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一起再次攻打庐州,攻下庐州后,又乘胜夺取了江陵和湖南等地。康茂才改任神武卫指挥使,并晋升为大都督府副使。 张士诚进攻江阴,太祖带兵反击。到了镇江,张士诚却已焚烧瓜洲逃跑了。康茂才从北面追到浮子门。吴军拦住海口,乘海潮进犯。康茂才奋力进击,大败张士诚。捣毁了淮安马骡港,攻克了张士诚的水寨,平定了淮安,攻取湖州,进逼平江。张士诚派精锐部队迎战,双方军队在尹山桥展开了激战。康茂才手持大戟督战,结果张士诚的军队全军覆没。康茂才和其他大将一起合围平江,在齐门驻军。攻克平江后又夺取了无锡。康茂才晋升为同知大都督府事,兼任太子右率府使。 洪武元年(1368),康茂才和大将军徐达征伐中原,夺取汴州、洛阳,留守陕州。筹划运输粮饷,营造浮桥渡运兵卒,并招降绛、解等州,扼守潼关,陕西境内的元军不敢向东进犯。康茂才善于安抚,百姓立碑歌颂他的功德。三年,康茂才再次和大将军一起出征定西,攻取了兴元。凯旋途中,康茂才病死。追谥为蕲国公,封号“武康” 丁德兴,定远人。早年在濠州他就归附了太祖。因他外表伟岸,旁人用“黑丁”来称呼他。丁德兴跟随太祖攻取洪山寨,他用一百骑兵攻破敌人数千人,并使敌人全部投降。后又随太祖攻克滁州、和州,打败青山的盗贼。渡长江,攻取采石、太平,兵分几路攻占溧水、溧阳。在攻打各城过程中,丁德兴总是身先士卒,率先登城。他攻克蛮子海牙的水寨,捣毁方山的营垒,生擒了陈兆先,攻下集庆,攻克镇江。因战功显赫,丁德兴被晋升为管军总管。他下金坛、广德、宁国,随太祖平定常州,被晋升为左翼元帅。 后宁国再次叛乱,丁德兴跟随胡大海出兵平定。他分兵几路下江阴,攻取了徽州、石埭、池州、枞阳,攻打江州,又调动军队攻打安庆,所向无敌,捷报频传。后再次增援江阴,巡视江西附近的州县,攻打双刀赵,挫败其锐气。当时徐达、邵荣攻打宜兴,很长时间也没有攻下。太祖派使者来说:“宜兴城西面通太湖口,太湖口正是张士诚粮饷经过的必由道路。只要截断他的粮道,张士诚驻守的宜兴城就可以攻破。”徐达于是派遣丁德兴封锁太湖口,而后一起对敌展开急攻,宜兴城终于被攻破。论功行赏,丁德兴被授予凤翔指挥使。 陈友谅进犯龙江,丁德兴则在石灰山驻军,经过奋战,大败友谅。于是丁德兴跟随皇上征讨陈友谅,捣毁了安庆,攻克了九江,援救安丰,打败了吕珍,赶走左君弼。攻占鄱阳,平定武昌,攻克庐州,平定湖南衡州诸郡。丁德兴又随大将军徐达收复淮东,征讨浙西,在旧馆打败张士诚的部队,攻克湖州,围困平江。丁德兴最后死于军中,被授予都指挥使。洪武元年(1368),被追封为济国公,他的名字排列在功臣庙里。丁德兴的儿子叫丁忠,是龙江卫指挥使。皇上给予世袭的权利。 耿炳文,濠州人,父亲名叫君用。耿君用跟随太祖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增援宜兴,和张士诚的部队进行激烈争战,最后耿君用战死。耿炳文承袭父职,率领着他父亲的军队。他攻取了广德,进攻长兴,打败张士诚的大将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太祖得到了长兴这个地方,十分高兴,将长兴改名为长安州,并在此地设立永兴翼元帅府,任命耿炳文为总兵都元帅守卫这里。温祥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