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公主齐姜 (第6/12页)
他却将他所有的智慧与决断保留到临终的一刹,将他一生中最爱的人托付给重耳--一个流亡之人。 恒公的决定真的正确吗?重耳从怔忡的状态中清醒过来,意识到必须作出决断,他回头问道:“曹国局势如何?” 齐瑾当仁不让地道:“曹国势小,向来与鲁国不和,与鲁征战,屡屡处于下风。为此,曹国历代国君均示好与宋国,并订有同盟之约。” 重耳不由深深看了齐瑾一眼,原来这个齐国贵女并非只会吟唱歌舞那么简单。他的异样眼神使得齐瑾不由一窒,顿了顿道:“妾身虽然德薄能浅,但有一丝之力,当为公子分忧。” “你认为我们该去曹国还是?” 重耳说这番话时,一群人均是屏声静气,这关系到他们所有人的未来与荣辱。 齐瑾的美眸里荡起了涟漪,或许以前的她高高在上,但现在,除了她的美丽身躯外,再无利用资本,而她想证明自己,绝不是任何人的拖累。 “曹国可以去,但不可久留。” “此话怎讲?”重耳追问。 “天下已知公子欲周游列国,若过曹而不入,未免给人一种轻视弱国之像,有损公子德名。”齐瑾深深一叹道:“众所周知,曹国与宋国间的关系,公子的下一站,必然是宋国。宋襄公自诩为天下不二霸主,一直为先父所压,现在他必将发力,若能获得宋襄公的助力,回晋之事大有益处。” 见她侃侃而谈的神采,重耳心中砰然大动。说实话,自离齐后,别说齐瑾,就是琉璃与季槐的边他都没沾过,此刻,他才用男人特有的眼神打量着齐瑾。 见重耳的眼神笔直地投向车窗之内,仿若要将车帘看穿似的炯炯目光,齐瑾忽地有些羞涩地半缩了缩身子,语气也变得有些不自然起来。 “我父已去,宋襄公必不再蛰伏,据我所知,他一直想效仿我父做东周盟主。曹君必然是第一个响应的诸侯,公子不若前往一探虚实。” “公主说得不错。”重耳贪婪地深望了齐瑾一眼,然后收回目光,接着齐瑾的话说到:“齐国并非唯一可借之外力,虽曹宋比不得强齐,但相比现在的晋国,却要强大得多。” “但是…”说到这里,重耳语气一转,忧道:“各位定然想知道,宋襄公所率联军是否能成功击败公子无亏。而这也是我之所以一路缓行的原因,我必须要看到结果,方能有所决定。” 狐射姑击掌笑道:“公子高明,襄公胜或败我们都要一游,但其结果对我们来说,实为重要,说辞大有不同。” 重耳淡淡一笑,遥指右方道:“相信赵衰与魏犨很给我准确答案。” 也就在此时,右后方远远地升起一片烟尘。 “是魏犨与赵衰。”介子推少见的喜道。 其实重耳的眼力足以与介子推媲美,甚至有稍许超出。众人望了望前方烟尘,又回头看了看重耳,他却缓缓下马,意态适闲地背手漫步,犹如此地是自家的后花园般悠闲。 眼看赵衰与魏犨的人影逐渐清晰,琉璃发出银铃般的笑声,跃马迎了上去。隔着老远便大声问道:“可是襄公获胜?” “襄公是胜了,但他却没动一兵一卒…” 赵衰这话一出,包括重耳、介子推在内在众人莫不震惊。 说来宋国兵势不弱,拥有兵车七八百乘,但因要花一半的兵力防邻近的鲁国,顶多能派出三百乘兵车,加上卫、曹、邾三国,也才有兵车五百乘,但齐国经过管仲数十年的治理,人口大增且富有财帛,若倾其国力,征集千乘兵车也非难事,怎么可能不费一兵一卒就胜利呢? 魏犨的确是个当兵的料,行事说话皆是风风火火,他还没来得及下马,便毫不懈怠地讲解道:“公子无亏被高国两人杀于府邸,随后公子潘公子元率同公孙无景亦同时向易牙发难,齐国大乱,而后高国两位上卿率百官出城迎接太子昭,并备下羊酒,感谢宋、卫、曹、邾四国平定齐国大乱之功。” 齐瑾玉脸色变,美眸内隐现泪珠,张了张嘴,但没有说出话来,半晌,她悄然缩回脑袋,将身体彻底隐在车帘后。 众人面面相觑,脑海里不约而同闪过一句话:齐国完了。 重耳看着微颤的车帘,心中不由一叹,倘若抛开国家利益之争,以恒公对他之心,他完全有条件帮助弥留之际的恒公梳理国事。但最终,他还是很自私地干了件天下最恶劣的事。对得起恒公在天之灵么… 赵衰心思缜密,他特意压低声音道:“这六日发生了很多事,表面上看,齐国众人臣服于太子昭,今日,太子昭已登基,名孝公,各诸侯国皆派有贺使入齐,周天子亦不例外…只是,齐境虽安,恐又有波涛暗涌,宋襄公当着各国诸侯使者订下会盟日期,以图霸业。” 介子推面色一黯,叹道:“曹宋之路已绝…” 重耳愕然向他望去“子推的意思?” 介子推扫了众人一眼,方向重耳瞧来,沉声道:“宋襄公太过急噪,会盟之举,只会拖累逐渐强盛的国家,宋国不可依仗…” 重耳心中翻起滔天巨狼,他已然明白介子推的意思。齐国盛举已将宋襄公一颗争霸之心彻底点燃,他挟威名强邀诸侯会盟,定然有人不会乐意看他坐大,别说秦楚一等大国,纵然是与其实力相差不大的世仇鲁国,也绝不会让其顺利会盟,阻拦以及劝说诸小国或使用各种手段,最后,一场大战势在必行。 “襄公错矣!”季槐亦眉头紧锁。襄公毕竟在镐京是不多的几位站在重耳一方的人,不管他的意图为何,从长远考虑,他都是重耳有限的潜在助力之一。 重耳心念电转,却已不知道该说什么。 介子推忽然问道:“公子可有打算?” 重耳没有回答,反道:“子推你有吗?” 介子推怔怔看着重耳,道:“实不相瞒,这条路已乱,子推也迷了眼。” “乱有乱的好处。”重耳长长呼了口气“乱世多好局,怎么着也要前往一试,算是多饶些弯路,也好过在这荒野留连。” “如果子推都迷了眼,射姑相信,这世上还有更多迷眼之人,他们也许都在等迷雾消散那一天。”好半天陷入沉默的狐射姑开口道:“公子可会继续向曹国进发。” 重耳沉默不语。 “我有个消息,现在还不知真假,”赵衰看了一眼重耳,道:“在回来的路上,遇见一群曹国谷商说,楚国已遣使入曹…” 重耳的心顿时活络起来,假设楚王意欲拉拢曹国,再加上鲁国从中阻挠,若能再影响一个诸侯,那么以襄公的自负,会盟之举才三个小国,既没能超越恒公的五国,也没有周天子遣使,这个会盟之举也未必能成。如果自己再加以努力,那么… 想到这里,重耳断然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