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第6/16页)

因。”

    “所以,我觉得当年晁错大人说得对,要让那些没有市籍的富人输粟入官,然后朝廷赏给爵位,有罪可以免罪。这些没有市籍的富人一般都以入仕和耕种来获得财富,但这些人地位低,财富也不是很庞大,在当地影响力很小,家中虽有存粮但因为价格太低,无利可图,所以一般也不愿意卖。如果朝廷下旨,能用爵位和免罪权利来收买粟米,他们家里的谷粟就有出路了。富人有了爵位,地位提高了,势力大了,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兼并和侵占商贸的利益。”

    “和商贾比起来,这些人能体谅和理解农夫的艰苦,也知道农夫的存在才是财富积累的源泉,所以他们对农夫的剥削要好一点,不会把农夫逼得走上绝路。农夫把谷粟卖给富人,遇到灾祸的时候向这些富人出卖财产和赊借钱财,一方面可以减少商贾对自己的盘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自己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而商人失去了剥削农夫的机会,财富的积累和实力自然也就慢慢有所下降。”

    徐荣和张燕等人连连点头。

    “荀大人这个建议好,这个建议好。”李玮也连声赞道。

    各地富人很多,其中一部分人因为身份特殊还享受多种免赋免役的特权,包括六百石(中级官)以上官,第九级爵五大夫以上等有爵士人,输粟入官后,地位提高,有助于他们财富势力的增加,有助于他们和商贾争利,也有助于农夫保住自己的土地,同时也有助于社稷的稳定。

    “《赊贷律》呢?”李玮问道“子钱商贾唯利是图,根本不管贫苦百姓的死活。为了稳定社稷,安抚百姓,有必要让各地官府介入赊贷一事,最大程度地保障贫苦农夫的生存。”

    “当年王莽实行新政,搞了一个《五均赊贷律》,目的是抑制子钱商贾和放贷富豪对百姓的剥削,效果的确有,尤其是对那些遇到病患、灾祸,或者无钱举行祭祀丧葬等事的贫苦百姓很有帮助。毕竟以这些事向官府赊贷不需要付利息,但过期不还本钱,就会被罚作罪徒,惩罚很严厉。”

    “百姓是因为穷才赊贷,几个月甚至一年时间很难偿还这笔债务,无奈之下,他们就以身家性命来还债。另外,官府贪赃枉法,吏治**,也让朝廷下拨的赊贷款很大部分进了私人的腰包,甚至成为官府打击赊贷者,掠夺赊贷者财富的武器。总之,官府用作赊贷的钱收不回来,入不敷出,难以为继,《赊贷律》很快成了摆设。”

    李玮脸显不快之色“荀大人的意思是,我拟定的这个《赊贷律》,根本就是摆设了?”

    荀攸谈淡一笑,眼里尽是嘲讽之色。

    李玮有些受不了,他耗尽心血写了一部《赊贷律》,结果在荀攸眼里,不过是一堆没用的破竹片“那依照荀大人的意思,朝廷应该任由那些贫苦之人自生自灭了?”

    “在你看来,《赊贷律》或许可以夺取子钱商贾的利益,但在那些可怜的百姓看来,官府和子钱商贾同样都是可怕的吃人者。两者唯一的区别是,官府是头凶狠的猛虎,而子钱商贾是头狞狰的恶狼。”

    “你…”李玮怒气上涌,张嘴就想反击。

    “吏治,吏治清廉是根本。”徐荣马上站了起来“丞相大人,我看,你还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如果条件不成熟,这个《赊贷律》就暂时放一放。”

    李玮气得面红耳赤,恨不得一拳砸烂荀攸那张老脸。

    正月初八,大司马徐荣在麒麟殿召集公卿大臣议事,正式宣布改制。

    丞相李玮详细说明了改制的原因,并拿出了改制之策。

    争论从一开始就非常激烈,主要围绕盐铁官营和限田罚租。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太仆卿崔琰当堂怒斥李玮“丞相乃祸国之贼,当五马分尸。”

    卫尉杨凤手指李玮,厉声高呼“乱我大汉者,李玮也。”

    李玮理都不理他们,和反对者据理力争,嗓子都说哑了。宗正卿张范、大鸿胪袁耀、少府卿许靖、廷尉卿陈群、光禄大夫辛评等一帮大臣把他团团围住,唇枪舌剑,轮番攻击。

    大司马徐荣看到事态严重,急忙宣布暂停“诸位大臣回去好好想一想,明日再议。”

    正月初九清晨,长安数百商贾云集丞相李玮的府邸外,大吵大闹,把府门都给砸坏了。

    李玮无奈,从侧门出府,急速赶到未央宫。

    争论,还是争论。

    四十七名大臣联名上奏,弹劾丞相李玮,声势惊人。

    长公主大惊,在何风和两千悍卒的护卫下,连夜赶到长安城。

    正月初十,长公主于未央宫前殿主持朝议,正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大汉要中兴,国策就要修改,毋庸置疑。”

    “正月十五,请百名大臣、大儒、商贾和富豪齐聚麒麟殿商议中兴大计。”

    正月十一清晨,丞相李玮在直城门大道遭到刺杀。

    七名刺客呼啸而上,亲卫措手不及,连倒数人,幸好右卫将军赵云和他同车上朝,否则丞相大人这条命就危险了。

    赵云连诛三名刺客,护着李玮进入未央宫。

    长公主闻讯大怒,责斥卫尉杨凤、京兆尹余鹏、司隶校尉张辽、长安令士孙平疏于京都戍卫,命令四人即刻查出主谋,严惩不怠。

    第二卷乱世豪雄篇第十一章长河落日第四十八节

    丞相李玮被刺,震动了长安。

    长公主下令,调五百南军卫士保护李玮的府邸和家眷,并请城门校尉何林亲自负责李玮的安全。

    这场刺杀让李玮成为朝廷全力保护的对象,同时也让朝野上下都知道了朝廷改制的决心。现在就算杀了李玮,长公主也要继续改制,绝不会半途而废了。

    正月十三,在长公主的劝说和威逼下,大臣们同意修改国策。

    丞相李玮随即提出了三个改制原则,隆礼重法,重本抑末,和谐稳定,国策的修改要在这三个原则上进行。

    大臣们没有异议,一致同意。

    太傅杨彪、太仆卿崔琰、少府卿许靖等人根据李玮的改制之策,也拟定了一个改制方案,但这个方案因为修改力度太小,遭到了丞相李玮等大臣的猛烈抨击。

    正月十四,长公主下旨,命令丞相李玮即刻重订改制方案,以便第二天和百名门阀富豪、官僚士人共同商讨改制之策。

    当天晚上,李玮拿出了第二个改制之策。

    此刻距离第二天朝议只剩下四个时辰了,太傅杨彪等人根本没有时间再做商讨,只能勉强接受。

    正月十五的麒麟殿议政是“国”和“民”在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