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第4/16页)

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夫的绝对数量和耕种土地的积极性。)

    杨彪和荀攸同意重修《盐铁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乘机打击北疆系的权势。过去北疆为了生存,从朝廷得到了重开盐铁和铸造钱币两项特权。北疆勤王成功后,首先交出了铸币权,盐铁因为孝灵皇帝下诏全部放开了,这项特权也就不存在了。北疆重开盐铁后,为了筹措屯田和赈济钱粮,几乎把盐铁的开采和经营权全部卖了出去。后来为了还款和筹措军资,又大量举债,把冀州和幽州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朝廷到了北疆后,继承了这笔巨大债务。他们为了还债和征伐,接着又把中原、关洛一带的盐铁开采和经营权也卖了出去,而拿到这些盐铁开采和经营权的人,几乎都是北疆的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

    其中掌控盐铁开采和经营权最多的就是关中的徐陵、麴忠,其次是河东的卫家,晋阳的王家、郭家和令狐家,幽州的田家、鲜于家,冀州的崔家。这些人都是北疆系的大门阀、大富豪和大商贾,都是“官商士”一体的显赫门第,在朝中也都是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修改《盐铁律》,首先就要损害他们的利益,北疆系内部的争斗将异常激烈。但不管北疆人怎么自相残杀,对朝中其它权势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对于重修《田律》,两位大臣持保留态度。

    限田罚租,牵扯面太大,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官吏和士人,甚至军功阶层,利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田地越多,利益受损越大。

    杨彪沉吟良久,建议道:“从今年上计的情况来看,各地人口都在增长,但由于二十年战乱,人口折损过半,短时间内,土地的供应量还是可以满足人口的需要。换句话说,土地兼并的情况还没有严重到影响百姓的生存。相反,限田罚租反而会引起朝野震荡,不利于州郡的稳定。”

    “朝廷对土地兼并的惩处一直非常严厉,目前的土地兼并主要是隐性的,并没有公开化、扩大化,还在朝廷的控制范围内。而且有些土地兼并是出于迅速恢复农耕的需要,和恶意兼并土地是有区别的,朝廷应该慎重甄别,不能简单处理,一刀切。”荀攸也劝道“考虑到限田直接冲击到军功阶层的利益,我建议还是缓一缓。”

    “我为什么恳请长公主殿下召回各州刺史?就是为了这事。我也想知道土地兼并是不是严重到了必须修改《田律》的地步。”李玮说道“但实际的情况是,问题非常严重。”

    “因为二十年的战乱,大汉人口是减少了,朝廷在实施‘计口授田’和‘土断’等政策的时候,完全可以保证富乡、狭乡的百姓都能分到足够维持生计的田地。但问题是,同样因为二十年的战乱,有些人在北疆的庇护下,在朝廷的庇护下,已经积累了惊人的财富。这些财富如何才能传承下去?如何才能保值增值?土地,只有购买土地才能让他们的财富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地保留下来。”

    “朝廷有政策,严禁兼并土地,那他们怎么办?打压粮价,抬高耕畜、铁具、食盐等等农夫必需品的价格。农夫就算日夜辛劳,还是一无所有,最后只好把土地的租种权卖给他们,自己宁愿做个雇农、佃农以便维持生存。”

    “按照新田制,土地的所有权是朝廷的,农夫们只有租种权,我们以为这样就可以阻止土地兼并了,谁知朝廷上有政策,各地下有对策。有钱人仅仅以低廉的价格,甚至一个钱不出,就把农夫们手中的土地租种权拿去了。”

    “这是一种变相的土地兼并。如果这种事情不能遏制,任其发展下去,朝廷的田租会越来越少,粮价会越来越低。本朝粮价最低的时候,就是孝宣皇帝朝,五钱一斛。但那时人口多,口赋算赋的收入高,盐铁官营收入也高,而且社稷稳定,没有战乱,朝廷财赋很充裕,现在呢?现在田租是朝廷财赋收入的大头,在平叛大战还在继续,社稷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朝廷财赋的减少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我们要想完成中兴大业,就要向他们低头,就要向他们借钱。没有钱还,就要放弃打击土地兼并,就要默许他们兼并土地,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很简单,朝廷越来越穷,赊借的钱越来越多,被迫无奈之下,只好修改《田律》,出卖土地所有权,把土地卖给农夫,其次就是卖官鬻爵,以便筹措钱财维持朝廷的运转和各项国政的开支。”

    “农夫手中的土地租种权已经给有钱人掠夺了,土地事实上已经控制在有钱人手里,我们出卖土地所有权,等于把土地卖给了有钱人。这些有钱人几乎没有花钱就拿到了大量土地的租种权,然后又名正言顺地把这些土地变成了他们的私产。农夫们呢?无论土地的价格多么低廉,他们都已早早失去了土地的购买资格,他们依旧一无所有。”

    “我们说重农,重农,说农是国之根本,但事实如何?事实上,农夫们一年辛苦到头,什么都没有,连赖以生存的土地都没有,这难道就是大汉中兴的目的?”李玮越说越激动,用力擂了几下案几“我们的良心呢?我们的良心在哪?大汉能走到今天,是谁给我们耕种粮食?是谁给我们制造军械?是谁给朝廷缴纳财税?我们就这样对待为大汉中兴而流血流汗的百姓吗?我们的良心难道都让狗吃了?”

    屋内寂静无声,几位大臣都没有做声,沉默不语。

    “丞相大人,这都是你的推测之言。虽然各地门阀富豪用各种手段大肆掠夺农夫们手中的土地租种权,但按照《田律》,这些土地还是朝廷所有嘛,并不是门阀富豪们的私有财产。严格地说,这并不算土地兼并。”

    李玮从堆在身边的文卷中抽出了几卷竹简,然后重重放到案几上“这是各州刺史的奏禀,诸位大人可以看看。事实上,这不是我的推测。这些被掳掠了租种权的土地正在变成各地门阀富豪的私产,土地兼并的大潮正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悄无声息地席卷而来,负债累累的朝廷因为没有财赋,拿不出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事态一步步地恶化,茫然无措。”

    “怎么会这样?”大司马徐荣诧异地问道“中原大战结束后,青兖两地爆发了圈地炒地的风潮,朝廷不是惩治了一次吗?难道还有人胆敢公然和朝廷对抗?”

    “不是有人和朝廷对抗,而是朝廷引发了这场土地兼并的风潮。”李玮叹了一口气。

    “朝廷虽然负债累累,但平叛的仗要打,而且战场越来越远,越来越多。另外长安要重建,洛阳要修缮。西疆打下来后,河西的长城和各地边塞关隘要重修,西疆各郡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