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风云录_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节-第五十节 (第2/16页)

廷财赋危机,继而借改制之名,抢夺王公贵族、门阀世家和商贾富豪们的财富,这难道都是巧合?回过头去想想,这种巧合未免也太神奇了吧?

    不可能。大将军要我把燕无畏和风云铁骑调回晋阳,那还是去年年底的事,这一切都是大将军安排好的。他把李玮推到丞相的位置上,把武人调到州郡任职,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财富,为了能让国库盈实,为了给小天子主政打下坚固基础。

    皇帝没有钱,靠赊贷过日子,靠别人的脸色过日子,靠卖官鬻爵过日子,哪里还有威望可言?哪里还能中兴社稷,稳定天下?

    豹子大哥为了大汉,当真是殚精竭虑,无所不用其极了。我应该帮助他,有了豹子大哥的承诺,我即使死了,也心甘情愿。

    “要做就要做成,否则就不要做。”长公主望着三位神色惊喜的大臣,郑重说道“按此策改制后,朝廷一年能增加多少收入?你们具体算过吗?”

    “目前无法具体测算…”李玮说道“我和丞相府的一帮掾属们大概测算了一下盐铁收入。如果朝廷收回所有的开采权,再确保一半的经营权,那么朝廷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二十亿到三十亿钱的收入。”

    “有这么多?”长公主难以置信。

    “哼…”李玮冷笑“少府的收入为什么这么少?钱都让别人抢走了。盐铁官营后,朝廷收入随即增加,均输和平准也就能发挥作用,朝廷因此还能增加大约五亿钱的收入。”李玮继续说道“如果加上限田罚租和增收的商税,朝廷一年至少可以增加三十亿到四十亿钱的收入,这样朝廷财富的总收入就能增加到一百亿钱。”

    长公主闻言大为兴奋“具体计策呢?”

    “重修《盐铁律》,收回开采权,重建盐铁官,这样朝廷就能牢牢控制盐铁价格,继而通过价格狠狠打击盐铁商,把盐铁商手里的钱拿过来。盐铁价格降了,谷价上升了,农夫们的收入也会增加。”

    “重修《均输律》,确保大司农诸官掌握所需的各郡国货物,以充实府库。大司农要向各郡国大量派遣均输官,把应由各郡国依例输京而京师并不需要的物品,从出产处转运他处出卖,通过辗转交换,把京师所需的货物运达长安,尽可能消除各郡国贡输往来烦杂、物品质量差、运费甚至超过货物价值的一些不合理现象。”

    “重修《平准律》,在京师、洛阳、邯郸、晋阳、蓟城等地设平准官,接受均输货物,按各地市场价格涨落情况,贵则卖之,贱则买之,用以调剂供需,节制市场。”

    “如此一来,大司农就控制了盐铁生产和货殖买卖,商贾富豪们难以从中牟取暴利,而各种物价也不致于暴涨暴落,导致百姓穷苦不堪。此策不但可以让朝廷增收,国库充盈,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农夫的收入,让他们过上温饱日子。”

    长公主连连点头,担忧地问道:“此策若想顺利通过,难度有多大?”

    李玮、田豫、田畴三人相视苦笑。

    “难度应该不会太大。”李玮犹豫了片刻,慢慢说道“当年,孝武皇帝连年征战,国室亏空,把文景时期留下来的府库积蓄全部用尽了。而当时土地兼并又日趋严重,朝廷财赋严重不足。孝武皇帝为了增加收入,下旨募民入奴婢、入羊、入钱、入粟以拜官或赎罪,又设武功爵出卖,力图筹措钱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他又打破了商贾不得为吏的禁令,任用大盐商东郭咸阳、大冶铁家孔仅为大司农丞领盐铁事,任用洛阳大商贾桑弘羊为大司农中丞主持改制,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一系列新政,极大地缓解了危机。”

    “今日天下的形势和孝武皇帝朝相比,要严重百倍千倍,不改制不行。大汉历经四百年,血淋淋的教训历历在目,相信朝中的大臣和各地商贾富豪还不至于财迷心窍到失去理智的地步。和生命比起来,钱财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不足为重。朝廷此次改制,已经竭尽全力兼顾了各方利益,如果有人一定要置社稷安危于不顾,那就毫不客气,效仿孝武皇帝,以雷霆手段,坚决镇压。”

    长公主神情冷峻,望着杀气腾腾的李玮,沉默良久“难道非要杀鸣?不能好好商量吗?”

    “如果殿下同意,臣打算年后在未央宫召集大臣、大儒和一些商贾富豪商讨此事。”李玮说道“殿下为了庆典,不是请了很多人嘛,臣奏请殿下,改庆典为议政,请天下人为大汉中兴出谋画策,这也是一大盛举啊。”

    长公主的目光里充满了怀疑和担忧。这么多大臣、大儒、大商贾富豪到了京城,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盐铁官营,等于朝廷把原来归商贾富豪所得的一部分盐铁之利收到了国库,这严重打击了商贾富豪,有利于朝廷遏制土地兼并的蔓延,而且也保护了农夫们的利益,可以让他们保住自己的生存之地。但是,孝武皇帝朝的时候,朝廷为了增加收入,盐铁价格定的很高,甚至高于商贾富豪们所定的价格,这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时买不起盐的人家很多,买不起铁质农具的农夫们只好用木犁耕地。”长公主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道“盐铁官营有利有弊,用得好,有利社稷稳定,用得不好,会埋下社稷动荡的隐患。说到底,关键还是吏治不能**,所以,这一政策本朝有过许多争论。支持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

    “孝昭皇帝始元六年(公元前八十一年),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大臣和各地州郡的大儒、大商贾六十余人辩论施政问题。大儒和大商贾们要求朝廷废除盐铁、酒榷、均输等律法,以示节俭,并进而对于内外政策提出了许多主张。虽然他们提出的一些‘休养生息’之策有助于社稷稳定,但朝廷并未采纳他们废除盐铁的建议。始元六年七月,朝廷下诏,撤消了设置在各郡国的榷酤(酒专卖)和关内铁官,其余盐铁政策照旧,仍遵旧制。”

    “到了王莽乱政的时候(公元十年),实行五均六管法(官卖盐、酒、铁,收山泽生产税,官铸铜钱,五均赊贷总称为六管),又改回来了,但结果大家都知道。”

    “孝章皇帝驾崩后(公元八十八年),孝和皇帝(十岁)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大将军窦宪总揽权柄。窦太后临朝不久,即宣布‘罢盐铁之禁,纵(任)民煮铸’,朝廷自此国库亏空。”

    “孝和皇帝驾崩后,孝安皇帝(十三岁)继位(公元一O七年),邓太后临朝称制,大将军邓骘辅政。邓太后从窦家的失败里取得了一些经验,并用外戚和宦官。当时西疆战乱,内有叛乱,外有西羌入侵,朝廷急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