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节 (第2/3页)
乐城老总可一条龙招待,你说谁的面子大?从里子上说,余曼丽虽然拿副馆长级工资,但娱乐城那边另有一份职务津贴,外加天天有夜班补助,明收入就好几千,更不用说天知道的其他好处了。于是就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就有人暗中使绊子。尤其是余曼丽得罪了馆长之后,余曼丽的麻烦来了。 馆长的外甥在娱乐城搞采购。这年头凡是往外面花钱的地方多少就有回扣,所以谁都知道搞采购是个肥缺,正因为是个肥缺,所以只能是馆长的人来做。馆长在推荐他的外甥来的时候,对余曼丽说:我只是推荐一下,用不用还是由你说了算。于是余曼丽就说了,说她正好需要一个采购,正着急没有合适的人选呢,所以非常感谢馆长对她工作的支持等等。 正因为是馆长的外甥,所以余曼丽对采购这一块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甚至是两只眼睛全部都闭了。比如采购西瓜,余曼丽自己在家里也要吃西瓜,所以她当然知道市面上西瓜五毛钱一斤,见到馆长外甥拿来的白条上面写着八毛钱一斤,也就照样签了字给报销了。不仅如此,如果其他人有意见,余曼丽还帮着遮着,比如说他这个西瓜品种不一样,做娱乐城赚的是环境钱,赚的是气氛钱,赚的是服务钱,不能在采购方面省钱等等。但是,最后连余曼丽也遮不住了,因为馆长外甥做的也太过分了一点,有一次二楼餐饮部经理向余曼丽反应:进来的海鲜是死的。 "这不是价格的问题了,"餐饮部经理说,"这样的东西根本就不能出品,如果再这样,我没办法做了。" 余曼丽知道遮不住了,如果再这样下去,不但餐饮部经理没有办法做了,她这个总经理也没有办法做了,于是,带着餐饮部经理一起去向馆长汇报。 "我说过,"馆长说,"我不干预你的日常管理,用人也是这样,你看了办,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是实在没有办法了,才向您汇报的。"余曼丽说。 "不用向我汇报,"馆长说,"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您能不能另外帮我们推荐一个采购的来?"余曼丽问。问得非常诚恳,非常无可奈何。 馆长愣了一下,看看余曼丽,再看看餐饮部经理,说:"不用了,我推荐不好。做采购这一行实在不容易推荐到合适的人。生手容易出差错,比如像小军这样被供货商哄了,买来了不合格的海鲜,给娱乐城造成损失,熟手更麻烦,会在里面做手脚,娱乐城损失更大。" 余曼丽听出来了,如果再这样请示下去,说不定馆长就能说出"还是让小军先做着吧"这样的话来,于是当机立断,把话封死。 "也是,"余曼丽说,"要不然双管齐下,这边我找小军谈谈,让他注意一点,先做着,那边我们打广告,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采购员,如果没有招聘到比王小军更合适的,就让他先顶着。您看怎么样?" 馆长脸上明显舒展了一些,说:"好,好,就按你自己的意见办,我说过,你自己做主,不用向我汇报了,要是一个采购员的事情你都向我汇报,那你还是什么总经理呀?" "好,"余曼丽说,"那就先让王小军做着,我就不跟你汇报了。" "对,不用汇报了。"馆长说。 后来,余曼丽就真的不向馆长汇报了,连把他外甥王小军换了也没有向他汇报。但是,余曼丽心里知道,无论采取什么样高明的手段把王小军换了,换了就是换了,只要是换了,她就把馆长得罪了,那么她就必然有麻烦。 这次余曼丽的女儿过生日,余曼丽从前夫那边将女儿接过来,晚上又不放心恺撒世界的生意,只好把女儿带着上班。当然,也顺便让女儿来娱乐城玩玩。"妈咪"觉得应该表示表示,但是表示少了拿不出手,表示多了又心疼,于是灵机一动,私下招呼小姐们表示,小姐们更不是省油的灯,嗲声嗲气鼓动各自的服务对象表示,结果临收场时女儿收到一万多元礼金。余曼丽没办法,激情之下干脆给全场的客人打八折并免费送果拼一盘。这件事经值班会计汇报到了馆长那里,立刻就变成一桩假公济私甚至是变相贪污案了。这还了得?! 这一天余曼丽找吴晓春。余曼丽有吴晓春的名片,找吴晓春非常方便。吴晓春没想到余曼丽会主动约他,有点意外,也有点想入非非。其实余曼丽只是心里烦,觉得吴晓春素质蛮高,又是局外人,想和他聊聊。 吴晓春听了余曼丽的讲述之后,认为余曼丽没有什么错。打八折送拼盘是总经理权限之内的事,别人找不出什么硬茬,不用怕。 "再说,"吴晓春接着说,"大不了就是不干了,我正打算开个歌舞厅,你到我这边来做,我这边是上市公司,保证没有你们国营单位那么些弯弯绕绕,下次你女儿过生日,客人送十万我都不管,送得越多,说明你工作越好,客人服你,我再给你加一万。" 听的余曼丽当场多云转晴,顿时亮堂了,不但脸上亮堂,连心里也亮堂了。 其实,吴晓春说这番话既不是纯粹安慰余曼丽,也不光是让她心里亮堂,更不是信口开河。吴晓春确实想到过要开歌舞厅。 吴晓春算了一笔帐,他手里那个商住楼项目是怎么做怎么赚钱。房子卖了不用说,肯定赚钱;房子卖不掉,抵押给银行可以套现;房子万一卖不掉也抵押不成,做成帐,报表上还是赢利!这就是上市公司的妙处。要不然为什么中国所有的企业都打破头争着上市?在中国,上市公司只对报表负责。报表实在没法再包装了,就来一个资产重组。君不见中国的许多上市公司都遵循"一年绩优,二年业平,三年ST,四年重组"的发展规律吗? 吴晓春虽然是学理的,但80年代研究生的功底使他学习"时髦经济学"不费劲。下海之前,按照理论先行的规则,他就认真阅读过大量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籍,加盟新天地集团之后,更是注意学习现代资本运做理论和实践,前些年为了替别人写硕士论文,自觉和被迫看过的甚至是抄过的经济理论著作不少。吴晓春甚至发现,凡是这种靠他写论文才能获得硕士学位的专业基本上都是经济管理类的,几乎没有碰到过理工科的,也幸亏没有,如果有,吴晓春还不一定能写得了,比如医学方面的硕士论文,吴晓春能写得了吗?敢写吗?因此,吴晓春就有点看不起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硕士没有什么了不起,还不如他,他随便帮人家抄点东西就能获得优秀论文,可见经济学硕士不过如此。吴晓春甚至公开说过,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学硕士所学的东西全部过时了,没有用,新一代经济学硕士所看过的著作他基本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