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走近赛珍珠 (第3/22页)
之所以能记住,是因为我母亲的干女儿的姨表妹,曾在这部电影里演过一个配角。妻子不明白一向不爱看国产电影的丈夫,为什么突然对这种老片子感起兴趣,她不声不响地站在我旁边,观察着我的表情。 好长一段时间里,我仍然在想着赛珍珠。我进入不了电视屏幕上已经发展到了一半的剧情,弄不清哪一位是女主角,自然也吃不准哪位是罗燕女士。我唯一认出来的,是我母亲的干女儿的姨表妹,她戴着一副眼镜,和生活中的本人并不太像。我一边走神,一边看电视的样子大概很滑稽,也有些可疑,结果不得不心虚地向妻子解释,自己今天接到过一个叫罗燕的女士的电话。我本来不打算把这件事告诉妻子,因为和电影界人士打交道,最终结局十有八九不会愉快。我想等事情有了正式眉目以后再说。 “你已经答应改编了?”妻子认真地问我。 我说没有,说究竟接不接这个活,得好好地想一想。我并没有在电话里立刻给罗燕女士一个肯定答复。 “为什么?”妻子是电影迷,她总是希望我能在电影这个行当上插上一脚。 “电影可不是什么好玩的事。”我叹了一口气,将电视换了一个频道,笑着说。 第二章 1 如果我从来没有和影视界人士打过交道,也许会毫不犹豫地接受罗燕女士的邀请。虽然我对电影是个门外汉,但是我对电影抱着极大的热情。问题是中国的影视界人士都有一个差不多的毛病,这就是他们忽冷忽热,不把信义当回事,常常忘记对作家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重。他们总是太自以为是,在你的面前肆无忌惮地攻击别人,然后绝无意外地在别人面前糟蹋你。他们会热情洋溢地从千里之外给你挂来长途,就你的某一部小说大加赞赏,近乎夸张地表明自己想改编你的小说的愿望。当你作出同意改编的允许之后,或者你根据对方的要求,寄出你的小说以后,事情于是就到此为止。一切仿佛没发生过一样,没有一点痕迹,就像一滴水掉到大海里一样。 交道打多了,我总是提醒自己,不要把这一类的事情太当真。报纸上捕风捉影地提出批评,说我们这些青年作家陷入了影视的泥潭。由于影视剧本的稿费大大地高于小说,于是所谓陷入影视的泥潭,便是追逐金钱的代名词。在现实生活中,我总是扮演那种羊rou没吃着,反惹了一身膻的尴尬角色。过去的三年里面,我没有为影视写过一个字,但是一位老作家却语重心长地批评我,说我不应该成天搞影视。好事不出门,一个人,天天认认真真地写小说,未必会有什么人注意你,如果你一旦“触电”和电影或电视稍稍有了瓜葛,顿时成了报纸上的新闻人物。 我没有当场拒绝罗燕女士的原因,是觉得赛珍珠这个人物的确应该用影视来再现一下。这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要是把她平凡的一生拍成电影,我相信起码在中国会有相当可观的观众。此外,我相信罗燕女士找我,是找对了人,因为我一度曾经研究过赛珍珠。我的硕士论文的题目是《〈围城〉和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在读研究生期间,我在资料室里读过许多老版的赛珍珠的小说。对于赛珍珠的生平和她的主要作品,我已了然在心。我并不觉得赛珍珠的小说如何了不得,虽然有诺贝尔文学奖这块金字招牌,赛珍珠仍然算不了什么第一流的大作家。在图书馆里,很难再找到赛珍珠的作品,事实上她已经成为一名冷门作家,如今大多数人仅仅是知道她的名字。 罗燕女士似乎对赛珍珠的生平没有太大兴趣。她告诉我,最初的兴趣,是想改编赛珍珠的代表作《大地》,可惜由于版权,她只弄到了赛珍珠的另一部不是太重要的作品PavilionofWomen,这部小说解放前的译名叫《深闺里》,在1991年首次出版的赛珍珠自传中,这部小说的名字又被译成《女子亭》。罗燕女士认为小说只能提供一个契机,提供一个框架,关键是改编时的发挥。她认为原著最多提供百分之二十的东西,百分之八十要靠改编者去创造。她告诉我,所以会看中赛珍珠,是因为她在美国还有一定的影响,她的作品仍然出现在美国的教材中。另外,从投资的角度和市场的回报来看,都比较乐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赛珍珠毕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又得过普利策奖,而且好莱坞现在很看好东方题材的影片。 我曾经接触过PavilionofWomen的中译本,可是神使鬼差,在看完了《大地》三部曲和《龙种》以后,我觉得赛珍珠的小说已经没必要再看。我一度曾是个很用功做学问的人,然而不可能为了学位论文,把资料室里汗牛充栋的旧图书统统读完。接到罗燕女士电话的第二天,我给南京大学图书馆的同学打电话,让他帮我借阅《深闺里》。电脑资料显示,那本在资料室里躺了将近五十年的旧书,已经没了踪影。我的同学又帮我联系南京的各大图书馆。由于南京是国民党时期的首都,又是赛珍珠写作和工作过的地方,各大图书馆里都藏有相当数量的旧版书。但是很快得到的反馈,都是绝对没有这本书。 南京大学外文系的一位姓刘的教授,正带领着他的研究生,在翻译赛珍珠的系列作品,PavilionofWomen便是其中之一。新的译本在近期内不可能问世,而我的英文水平今非昔比,已经没办法阅读原著。虽然我还没有答应为罗燕女士改编,然而我也没有拒绝她。我只是希望她能给我一些时间,让我好好地考虑一下。我突然发现自己满脑子想的都是赛珍珠。我仿佛一下子对赛珍珠入了迷,恨不得立刻把赛珍珠的作品,都找来看一遍。 在我追寻PavilionofWomen的译本毫无结果的时候,一个叫胡雪桦的导演又给我打来电话。他被罗燕女士选中,将担任这部影片的导演。胡雪桦新近完成的一部影片叫《兰陵王》,报纸上的广告做得很厉害。由于他还有一个弟弟也是干导演的,而且成绩很不错,我一直弄不清他们两个究竟谁是谁。胡雪桦在电话里问我对改编究竟有没有兴趣。我十分坦白地告诉他,自己还没有最后打定主意。胡雪桦似乎有些意外,一时不知对我说什么好。我觉得这时候出现冷场是很尴尬的事,便反问他对这部影片是不是真的非常有兴趣。胡雪桦说他一开始也不是很有兴趣,不过,经过认真的思考,他认为这可以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我们可以把它编得非常有趣。”他信心十足地说着。 我告诉胡雪桦,我更有兴趣的是赛珍珠本人。 我说,要是不改编赛珍珠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