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第5/6页)
“怎么,送我7两金子!”严世蕃诧异地问:“这是什么意思?” “大概赵大人这一趟到浙江,没有搞到什么。”永年还替赵文华解释“孝敬老相公的,还有几把宜兴溺壶,可以想见他的情出无奈了。” “倒亏他想得出。”严世蕃觉得好笑。 “是!”永年答说“溺壶上还烧得有字:‘男文华跪献’。” 这就不好笑了。“哼!”严世蕃微微冷笑“他以为只要拿老相公敷衍好了就行了吗?” 永年不答。停了一会方说:“孝敬老夫人的那份礼,倒很像个样子。” “走着瞧吧!”严世蕃将礼簿一抛“他来看我,说我不得闲,不见。” 赵文华还蒙在鼓里,赶着到严世蕃所住,紧连着相府的新宅去了几次,门上总是“挡驾”这才感到事态不妙,派了一名很能干的心腹家人赵忠到相府去打听,责成他非探出底蕴不可。 赵忠整整花了两天的水磨功夫,才打听出金丝帐一具变成赤金7两这个把戏。赵文华一听回报,知道是得罪了永年的缘故,当时又气又急,连声嚷着取纸笔来“见不着面,还能看不到信吗?”他说“等我写信,直接送到衙门里,让严公子也能明白,是永年在捣鬼。” “老爷,这不大好。”赵忠劝阻着说“如果严公子问起,他硬说只有7两金子,没有什么金丝帐;或者把金丝帐弄破了送上去,反倒不好。” “照你说,我就吃他这个哑巴亏?” “冤家宜解不宜结。”赵忠答说“再没有比老爷更明白的!” “我明白。就是这口气咽不下。”赵文华气冲冲地说:“等见着了老相公再说。” 严老相公还在西苑值宿。各衙门都“封印”了,只有严嵩还有很伤脑筋的文字之役。年近岁逼,诸神归位,西苑建醮正忙“青词”一道又一道,都得严嵩动笔。最苦的是,年年例行的公事,但年年要有不同的说法,《道藏》中的典故,差不多也都用尽了,只有截搭拼凑,迹近杜撰,却又怕皇帝诘问,无词以答,因此每一道青词送达御前时,总是惴惴然地不能安心。 这样直到腊月廿七,等替皇帝向玄天上帝辞岁的一道青词交了卷,方能回府,初次试用赵文华“跪献”的宜兴溺壶。不道溺了一床,严嵩半夜里大发雷霆,追求原故,才知道溺壶底上有个绿豆大的沙眼,上面进、下面出,以致于搞得严嵩狼狈不堪。 第二天早晨,满相府都知道这么一个笑话,独独瞒着欧阳夫人。因为知道她一向偏袒义子,若知其事,一定会先责罚伺候老相公卧起的丫头,以及其他的听差、小厮,同时会替赵文华解释。这一来小刘儿的妙计的效用,就要大打折扣,所以永年传下话去:“谁要在老夫人面前多嘴,叫他吃不成年夜饭!” 赵文华当然也不知道宜兴溺壶上出了纰漏,听说严嵩已经回府,一早就赶来谒见。等到近午时分,方得登堂入室;行了一跪三叩的大礼,念了一遍早就想好的恭维之词,起身一看,不由得脊梁上发冷,但见严嵩面如铁色,竟似一辈子不曾笑过一般。 “文华是孝顺的!”欧阳夫人很委婉地说“老相公,你看他连你的溺壶都想到了,天底下有几个做干儿子的,能像文华这等尽心。” 提起溺壶,便让严嵩想起昨夜睡在溺中的光景,心头作噁,不由得便连连干呕。 赵文华心知事有蹊跷,不敢再提自己的事,用足脑筋,只拣严嵩爱听的话说——严嵩最爱听的话是:皇帝如何信任特专,恩礼不衰。赵文华便捏造些舆论,说从江南经山东一条大路北上,沿路的士庶百姓都知道“严阁老当朝柱石,皇上能够在西苑潜修,乞求长生,不以世务萦心,就因为深知严阁老忠心赤胆,老成谋国,可以付托重任的缘故。”又大赞严嵩精神瞿铄,老而弥健;“皇上固然万寿无疆,义父亦必是百年宰相,开古今君臣遇合之奇,成载籍以来所未有的佳话。” 这番格外加料的浓稠米汤,终于灌得严嵩回心转意,颜色温煦了。于是开始问到江南的情形。 “好教义父得知,”赵文华喜逐颜开,仿佛兴奋不胜似地说“儿子识拔得一个人,真正是奇才!义父面前我不敢说半句假话,倭患方兴未艾,不过三五年之内,一定可以平伏。儿子就是专程为这件事来的,倘或义父能提拔他独当一面,迟早必奏奇功。” “喔,”严嵩很注意地问说:“此人是干什么的?” “就是以前的浙江巡按御史,现在的浙江巡抚胡宗宪。” 接着,赵文华介绍了胡宗宪的简历,夸耀他文武兼资的才具,然后又说:“最难得的是忠诚可靠,儿子试探过他好几次,确是倾心依服,什么情况之下都可以相信得过的。” 严嵩为他说动了,但略想一想不由得叹口气“唉!”他说“提拔他独当一面,当然是当浙江总督。不过,很难!” “喔!”赵文华倾身向前,静等他说下去。 “李时言处处跟我作对,他这一关过不去。”严嵩又说“他恨你也不浅。” “李时言是指吏部尚书李默。赵文华只知他气量褊狭,喜欢争权争面子;而自己并未得罪过他,何以相恨不浅? “义父,”他本想率直询问原因,转念一想,不如另外用话套问“这无怪其然的。既然他处处跟义父作对,哪有不恨我的道理。” “那倒不是。是为你参了他的同乡张廷彝的缘故。”严嵩接着又说“快过年了,不必再提。等过了年再作计较。” 这天告辞回家,时已深夜,而赵文华迫不及待地有件事要办,嘱咐赵忠再去打听,究竟溺壶上出了什么毛病? 这件事比金丝帐何以变成赤金7两,来得容易打听,因为相府下人,人人都知道这件“臭新闻”赵忠复命以后,还有建议,劝赵文华必得忍口气,与永年修好,不然以后不知道还会中他什么暗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赵文华万般天奈地问道:“怎么跟他讲和呢?” “厚厚的送一份节礼就是了。” “节礼不是送过了吗?” “礼多人不怪。”赵忠答说“何妨再送一份。” “言之有理。”赵文华想一想,问道:“可有什么新奇别致的东西可送?” “永年附庸风雅,送别样东西他或许不在意;送书画,他一定高兴。” “好吧!既然送了就得一下子把他‘打倒’。你去办,不必嫌贵。” 赵忠欣然应命,因为有主人这句话,落个几百银子,无足为奇。于是找到古玩铺,办了4件书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