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十年 (第4/4页)
安生看见子君和那个英俊的男孩一起走出宿舍楼,向他这边走来。子君依然面带着他所熟悉的微笑。 安生,这是我的男朋友,浩。 男孩也微笑的看着安生,如阳光一样灿烂。一个干净帅气的大男生。是子君学校的学生会主席。 子君把安生单独带到学校的学生食堂,为他买了一些加热过的熟食。坐在他对面看着他吃。长期的四处漂泊,令安生过早的品尝到了生活的艰辛。在外面的这么多年,他尝得最多的是饥饿。 他对她诉说这几年来的经历。 他在给她写了最后一封信后去了广州,一开始在一家鞋厂里制鞋。还没到一个月就彻底厌倦了,于是辞职离开。之后就一直四处漂泊,辗转千里。在这之间换过无数次的工作:给酒吧打工、替餐厅洗盘子、卖过报纸、做过苦力、也拾过垃圾等等。 有时连续几天都没有东西吃,没有地方睡觉。饥饿、贫穷、孤独始终是那段时期的生活主题。 子君看着安生额头上生出的如蚯蚓般粗糙的皱纹,面容消瘦,双眼无神,头发干枯缺乏营养。他已经不再是她十四岁时所认识的安生了。她用手轻轻的托起安生的双手,怀着怜惜的表情抚摩着他手掌上的老茧。眼里又一次蓄满了晶莹狼花,如同那一次送别。 累吗? 心累。 为什么不停下来呢? 因为没有地方可以停留。 家呢? 家不是最后的归宿。 以后有什么打算? 走到哪算哪。 决定了就这么一个人? 是。 为什么呢? 因为没有人再值得我去爱。 之后安生又一次离开,又一次消失在子君的生命中。 五最后的告别 在之后的几年中,安生依然过着漂泊的生活,去过西藏、青海湖、西双版纳、贵州、新疆内蒙古大草原、神龙架等地。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 他每到一个城市就给杂志社或报社写些小文章,利用微薄的稿费维持生活,然后徒步辗转下一个城市。 安生24岁的年末,他又一次回到了石桥镇。多年过去了,物似却人非。父母虽还在,但子君的家却已换了新主人。他费尽自己的唇舌才从父亲那儿打听到子君在省城的新住址。 安生通过父亲提供的地址,找到子君新居所在的小区。在物业管理人员的帮助下,他终于找到了子君的新家。 在子君打开门的一瞬间,安生看见了一个少妇打扮的雍容华贵的女人,脑后的头发被盘成了一个髻。客厅里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正跟一个男人玩耍。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她已不再是他心目中的守护天使。 岁末的城市大多是喧闹和繁华的。多少有些空洞的感觉。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飘起了细碎的雪花,那些雨的精灵们,从天空中轻轻的翩然飘落下来,粉饰着这早已被物质装饰的石头森林。 子君牵着女儿如君的小手和安生走在人潮涌动的街头,依然象多年前一样不说话,沉默的双双向前走。仿佛是他们一开始就拥有了这种默契。 子君在大学毕业后和浩结婚,一年之后他们的女儿如君就顺利出生了,一直过着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女儿穿着跟她母亲少年时一样的纯白棉裙和白色球鞋,乌黑的长发。同样拥有她母亲青春时代的清纯脱俗,美丽动人。 突然女儿如君拉着子君的手,激动的指着街边的麦当劳餐厅。 mama,我要去吃汉堡包。 他们在临街落地窗的位置入坐。女儿要了汉堡包之后就和临桌的几个小朋友到外面的雪地上玩耍起来。 他们都只要了大杯的可乐,但谁也没有去喝。彼此面对面的坐着,注视着对方,依旧沉默。 因为一直没有稳定的工作,长年在外风餐露宿,始终的穷困潦倒。他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如同一架被过分使用的机器,由于过甚的磨合,而导致未老先衰。一直穿着廉价的衣服,头发蓬乱,动作开始迟缓,脸夹消瘦得突出了颧骨,嘴角边长满了如杂草般浓密的络腮胡子。双眼向眼眶中凹陷,眼神无光。 最后,子君终于打破了沉默。 安生,我们都已经长大了,应该知道自己要什么。应该有自己的归宿。 我知道。但我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金钱、权利、名誉都不是我想要的。我从来就没有看重过它们。子君,你知道吗?我想要的也许是我再也得不到的东西。 那你这次回来… 只想最后见你一面,然后和你作最后的告别。 你还要继续漂泊? 是,我没有选择。我的灵魂让我无法停止。 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已经似如鹅毛。那是那年的第一场雪。 子君突然接到了浩打来的电话。 浩在家把晚饭做好了,叫我和如君回去吃呢。她淡淡的说。 他对她默然的点点头。 子君立刻叫服务员结帐,然后转头看了安生最后一眼。后来安生所有对子君的回忆都在这一眼中定格。 子君冲到大雪中牵起女儿的手在他视线中离去。他注视着她们背影渐渐的消失在茫茫大雪之中。须臾间,一滴沸腾的泪珠从眼角划出,垂直的滴落在冰凉的地板上,溅起一朵朵晶莹的泪花。 子君留给他的耳环和发丝在多年前的漂泊流狼生涯中早已遗失。他一直不愿意承认,现在终于可以在自己心底说声告别了。 他们从最初的相识、相知、相处、然后的分别、重逢、到最后的告别,整整十年。 2009年2月2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