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回病叟却诊义奴侍药 (第2/3页)
你们不要把这病看成寻常感冒。诊得此症,阳明肝旺,暑瘟内蕴,猛受风邪内袭,伤寒之象已呈。法宜定平肝庄庆来道:“病势很像。耿爷,费心拿纸笔,我先开方子看。依我想,老先生这病,诸位不要疏忽了,最好再请一位名医评评。彼此都不是外人,我决不愿耽误了病人。” 但是,怀庆府的好医生,就属庄庆来了,更往何处请名医去?耿永丰忙将纸笔墨砚取来,磨好了墨,庄大夫就提笔仔细斟酌方剂。 众人再三向庄庆来说:“务必请庄大夫费心。”又谆谆恳请庄大夫下次务必覆诊,千万不要谢绝。 “因为庄大夫医理高明,我们很佩服的,请别人更不放心了。” 庄庆来一面开着方,一面说道:“且看,等吃下这副药,看情形。府上尽管放心,晚生一向口直,话虽这么说,我一定尽力而为。这就是那话,我们要看医缘了。”当下开好药方,又嘱咐了饮食禁忌,用过茶,戴上墨镜,告别登车而去。 当医生在这里时,大家苦苦求方求药,唯恐医生下次不来。但等到大夫一走,大家都很着急的商量怎么能教病人情愿吃药了。 耿永丰看着方子寿道:“四师弟,你的嘴最能哄老师,你怎么想法子劝说劝说呢?” 陈宅上立刻打发长工进城抓来药,立刻用火炭把药煎上。众人一起来到静室,宛转劝请太极陈吃药。 方子寿一向能言,说的话最投合老师的心思,独有这一次,却说砸了。太极陈病象已现,两颧烧得通红,虽盖着棉被,身上还冷,但是神智还清,一见众人,便问道:“庄大夫走了么?他说什么?” 方子寿蔼声说道:“庄大夫说你老这病很重。他说得很有道理,他说你老这是伤寒病。” 太极陈微微一笑道:“他说我是伤寒?” 方子寿道:“是的。这庄大夫医道实在高明,刚一诊,就知道你老身体很壮实。他说得这种病,就怕病人身体壮实,越壮实,病越重。”遂将庄大夫的话学说了一遍,又把庄大夫敬重老师,用心诊治的话,描述一番。以为师傅既知病重,必然乐于服药;大夫夸他康强,敬他为人,必然教他听着顺心。而不意太极陈不耐烦起来,从鼻孔哼了一声道:“胡说!就凭我会得伤寒?常言说:‘气恼得伤寒。’我那里来的气呢?别听他胡说了。我这不过是冻着点,重伤风罢了,酸懒两天,自然会好。家里还有红灵丹,我闻上点,打几个喷嚏就好了。” 等到哑巴把药煎好,又斟一杯漱口水,小心在意的端了进来,太极陈就眉头一皱说道:“快端出去,我不喝这苦水!” 太极陈执意不肯服药!在跟前的几个弟子束手无计,家眷们出来进去的着急。越着急越劝,而太极陈越不耐烦。太极陈的妻室陈老奶奶更不放心,带着儿媳,前来视疾。太极陈的静室一向不准女眷入内的例竟被打破。 太极陈恼了,竟把身边的一只水碗摔在地上,厉声说:“你们要怎么样?我还没死呢。你们老娘们擦眼抹泪的来做什么?” 陈老奶奶不敢惹太极陈生气,只得嘱咐孙儿和徒弟们轮流侍护,勉强带着儿媳出去。 这个老婆婆也是有脾气的人,不由恨得拭泪骂道:“这个老橛把棍子,实在气人,有病不吃药,该死!死了也不多!” 可是夫妻情重,到底不放心,每于太极陈睡熟的时候,偷偷溜进来,摸一摸头,按一按脉,汪着眼泪,向服侍人打听病情。 太极陈的儿子没在家,孙儿年纪小,女眷不准进病室,服侍他的,只有委之于门徒和长工们。太极陈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又把庄大夫请来。庄大夫听说上次的要没肯服用,便不甚高兴,当下就辞不开方。好不容易的经耿永丰再三央告,方才处了一个方,告辞而去。 太极陈卧病在床,烧得很厉害,自然心虚怕惊,服侍的人动静稍大,就蓦然地把他惊醒。而且病人气大,看着人个个都不顺眼,几个门徒都挨了骂。 耿永丰、方子寿到内宅,告诉陈老奶奶,说是:“师傅教哑巴侍候得很好,师母放心吧。” 陈老奶奶道:“哦,哑巴很有良心!” 耿永丰道:“可不是,师傅没白救了他,他尽心尽意的侍候着。你老没留神吗?这几夜把哑巴的眼都熬红了。小张这东西总怕老师把伤寒病传上他,教他服侍,他总躲躲闪闪的。这哑巴却不怕,真算难得。” 陈老奶奶一听,很是感动,把哑巴叫来,勉励了几句,又吩咐白天由大家照应病人,只晚上教哑巴值夜侍候。又告诉长工老黄,不要叫哑巴做别的事了。 太极陈这三间静室,是两间通的,只有一个暗间。太极陈性喜敞朗,便住在这两间通连的,屋内靠南放着长榻。那暗间虽设床榻,他却不在那里睡。哑巴终夜侍候,只把一张圆椅放在屋隅,前面放一张方凳,半躺半坐的闭眼歇息。耳边只一听太极陈转侧有声,立刻就过来看看。 太极陈这一场病,把哑巴熬得面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