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华再起年表 (第9/18页)
沪生抵达南京(2。2-1)。 9月21日,根据地参议会经过四个月的争吵,通过了《权利法案》作为新中国的最高级根本性法律,宣布了人民的权利和政府的设置,体现了人民主权、有限政府的现代宪政理念。同日,解放军陆战师离开南京,开始沿海路向北方进军(2-44)。 9月,根据地新政府逐步搬迁至南京(2。2-1)。围歼李鸿章集团的芦州战役打响(2-44)。 9月,国际工人协会(第一国际)在英国伦敦成立(2。2-17)。 第二部《铁与火之金戈铁马》 #本部分特别提示:因原作中基本没有明确的日期描写,此部分年表中只有采用以X、Y、Z标定基准日期,其他日期依次推算的办法进行排列。 1866年 1865年至1866年,为挽救自己的统治,清廷乘解放军与法军在南方激战之时开始变革军制,编练新军,全面借鉴西方军队和解放军体制,在俄罗斯的大量军火和人员援助下,共建立了六个师,其中四个师(第一至第四师)由直隶总督官文率领进入山西与左宗棠作战(2。2-4),另两个师驻扎于山东、直隶一带(2。2-5)。 1866年,清廷面对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声势,在向根据地求和不成后,以割让新疆伊犁等地为代价向俄国秘密乞援,引起清廷内部和清军部分爱国官兵的极大不满(2。2-2)。同时,清廷在俄罗斯的援助下收买了甘陕一带的东干人起义军,为清军退出新疆、甘肃,俄罗斯进入占领做准备(2。2-5)。 *8月至9月,解放军第二集团军经河南进入山东,切断了皖北李鸿章集团与黄河之间的联系,并准备向北京进攻(2。2-2)。[注:原文是切断了皖北与长江之间的联系,疑为笔误。] 9月,杨沪生将沈葆桢、华尔等人召至南京,并向华尔宣布了将要成立中国外籍军团的决定,任命华尔出任尚未成立的、空头的外籍军团副司令,要求其在法军战俘中招募军团士兵(2。2-1)。军事情报部向杨沪生警告清廷已编练新军六个师,但忙于《权利法案》的杨沪生并没有注意(2。2-5)。 9月初,解放军第四集团军(欠第四军)全军向东前进,准备和配属过来的山地步兵师展开芦州战役,邱明意图以瞒天过海之计,以模范军第三师隐蔽前出怀远、蚌埠一线,切断李鸿章北退淮河路线,于皖北全歼淮军集团。同期,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第六军向上海挺进(2。2-2)。 9月X-7日,模范军第三师自栗子关出发,执行切断李鸿章退路的任务(2。2-3)。 9月X日,模范军第三师隐蔽行进至六安州,师长胡英凡擅自决定攻打驻守六安州的淮军潘鼎新部,由于轻敌而失利(2。2-3)。 9月X 1日,模范军第三师师长胡英凡违背第四集团军总部命令,顽固坚持继续进攻六安州(2。2-3)。 9月X 3日,接到模范军第三师报告的邱明命令改变作战计划,模范军主力前出,以六安州为中心准备围城打援,同时派出由起义团练改编的湖北独立第一、第二师增援六安州方向(2。2-3)。 9月X 5日,模范军第三师攻击六安再次失利(2。2-4)。 9月X 6日,林建华在收到关于两个独立师真实情况的报告后大怒,然后思考邱明的用意,考虑如何将其废物利用,来麻痹李鸿章(2。2-4)。 9月X 7日,湖北独立第一、第二师被派往进攻六安与芦州之间的官亭,被淮军杨鼎勋部勋字营打得大败(2。2-4)。 9月X 8日,李鸿章收到官亭战况报告,在疑惑之余因担心解放军会围城打援,对战场周边进行了严密侦察(2。2-4)。 9月X 11日,根据侦察结果,李鸿章决定出兵救援六安州,同时派人招降王飞越、余剑,准备打击解放军模范军第三师(2。2-4)。 9月,解放军第三集团军因长途跃进、部队疲惫而被山西团练和官文率领的新军阻挡在太原城外。在第一轮攻击受阻后,左宗棠决定改变计划,以三个师围困太原城,其余部队和骑兵军肃清山西团练,保障补给线畅通,准备进行长期作战(2。2-4)。 9月,在解放军第二集团军攻占济南府青阳寨后,清军新军第五、第六师出发南下作战(2。2-6)。 9月,由于解放军在新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而损失严重的各地地主,纷纷来到南昌参议会哭诉,参议会议长洪仁轩不胜其烦(2。2-5)。 9月至10月,清军撤出新疆、甘肃,妥明和阿古柏率民族分裂势力随即控制两省,为俄罗斯的占领打前站。同时被清廷收买的马化龙等人率东干人部队出动袭击了其他的反清起义军(2。2-5)。 10月3日,王飞越、余剑率湖北独立第一、第二师于六安前线叛变投敌,模范军第三师遭到叛军和淮军的前后夹击,损失严重。同时,在南京的杨沪生与史秉誉就新解放区土地改革问题爆发了两人之间的第二次激烈争吵(发泄压力?)。在会见了因大批地主上访而焦头烂额地逃到南京的洪仁轩后,杨沪生提出了以国家债券赎买地主土地来缓解矛盾的办法。面对参议会中反对土改之声,杨沪生一气之下秘令解放军总政治部长林海静采取措施教训一下参议会议员。而在收到有关西北分裂势力的情报后,杨沪生下决心出兵西北彻底解决边界和领土问题(2。2-5)。 10月4日,李鸿章救援出六安的潘鼎新部后立即撤退,在以绿营阻塞了解放军进攻道路后,坚决地放弃了芦州逃往凤阳,摆脱了解放军主力的追击。邱明不顾反对,向解放军总部请求调动第二集团军、陆战师等部协同作战,共同歼灭李鸿章集团于黄河以南(2。2-6)。同日,杨沪生抵达第四集团军指挥部,了解战况并部署下一步战斗(2。2-7)。 10月Y日,山东的第二集团军在泰安附近遭遇南下的清军新军第五、第六师。杨沪生命令放新军南下,待其与北逃的李鸿章部会合后一同予以歼灭(2。2-7)。同日,大批贫苦农民抵达南昌参议会进行示威,将参议员围困在会场内(2。2-8)。 10月Y 2日,参议员被继续围困,杨沪生启程返回南昌(2。2-9)。 10月Y 5日,参议会被迫通过组织有议员参加的土改工作队,迅速解决新解放区土改问题的决议,解除了农民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