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中华再起年表 (第8/18页)
2-41)。 2月底,为解决欧洲的紧张局势,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提出召开欧洲会议的建议(2-40)。 3月1日,巴赞元帅率领法军主力三个军离开武昌,开始向湖南进攻。同日,邱明与卢秋生抵达长沙(2-41)。 3月2日,解放军第四军、模范军、突击旅和赣州军事学院学员旅等部在长沙举行了出征前的阅兵式,组成解放军第四集团军,由邱明上将任司令员,准备在湖南新墙河与汨罗江之间全歼南下法军。同日,杨沪生向左宗棠宣布由其率第三集团军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师,第五军,骑兵军,游击兵团等部组成北伐军,北渡长江寻歼江北清军主力,并沿河南向清廷腹地山西进军(2-41)。 3月4日,解放军第二集团军下属的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抵达江西瑞昌,准备对武昌发起进攻(2-42)。 3月上旬,法军主力被引诱至汨罗江一带,遭解放军第四集团军强力阻击(2-42)。 3月8日,解放军飞艇部队投入湖南战场,与法军争夺制空权(2-42)。 3月9日,解放军第一军抵达武昌,连夜向法军第四军发动攻击(2-42)。 3月10日,解放军第二军抵达武昌并立即发起进攻,但第一军、第二军攻击武昌均告失利,前线总指挥张海强决定改变战法,第二集团军由一个军(第三军)以土工作业围困武昌法军,主力准备围城打援。同时命令湖南的第四集团军拖住法军主力,从南面发起进攻(2-42)。 3月12日,解放军突击旅空降大队于凌晨奇袭湖南石门湾的法军飞艇部队前进基地,将法军飞艇部队全歼于地面之上。邱明在接到张海强的命令后立即改变第四集团军部署,命令部队全力牵制撤退法军,造成其错觉,促使其投向第二集团军的包围圈。同日,巴赞收到武昌的法军第四军遭围攻的报告,决定法军主力立刻撤向武昌。(2-42)。解放军第五军于湖口,第三集团军于安徽铜陵发起渡江战役(2-43)。 3月14日,解放军北伐军主力全部北渡长江(2-43)。 3月15日,在湖南的法军主力三个军开始向武昌撤退,解放军第四集团军立即按邱明部署投入牵制和sao扰作战(2-43)。 3月20日,由于被解放军第四集团军牵制,法军主力5日内仅前进45公里。法军总司令巴赞落入邱明圈套,下令部队摆脱追击全力北进,致使全军前后脱节(2-43)。 3月中旬,左宗棠第三集团军将前来阻截的淮军奇字营、虎字营击溃,歼敌一万三千余人(2-43)。 3月22日,解放军第五军与第三集团军在安徽舒城会师,第五军加入第三集团军,并由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师组成第七军(2-43)。 *3月29日,全力向北撤退的法军主力在湖北南湖遭遇到解放军第二集团军的阻击(2-43)。[注:此处称阻击部队为第二军第三师七团,似不符合解放军部队一军两师,一师两旅四团,各部番号顺序排列的规则。] 3月31日,法军无法突破解放军第二集团军的防御,担任后卫的法军第一军七师八十七团被包围后向解放军投降。法军困兽犹斗,改变部署由第二军接替第三军主攻解放军防线,取得了一些进展(2-43)。 3月至4月,法国远东舰队出动袭击,解放军海军在铜陵保卫战中失利,被法军舰队突破皖南防线,后于马垱将法军击退(2-44)。 4月,解放军第六军歼灭李鸿章淮军林字营,周盛波率淮军盛字营于镇江起义投奔解放军(2-44)。 4月3日,担负法军后卫的法军第一军十一师二十一旅被解放军包围(2-43)。 4月5日,法军第二十一旅向解放军模范军第一师投降(2-43)。 4月6日,解放军向法军发动总攻,但由于各部协调不足和机械执行杨沪生多路出击的命令而激战一周未果(2-44)。 4月13日,解放军第三集团军与骑兵军在河南商城黄柏山一带,将清廷荆州将军富明阿率领的五万清军全歼,富明阿和清军荆州副都统萨萨布被击毙(2-43)。同日,杨沪生、史秉誉抵达湖北葛仙镇的解放军前指,召开前线高级将领会议,总结前一段作战情况并部署最终解决法军的战斗(2-44)。 4月14日,困守武昌长达36天的法军第四军向解放军投降(2-44)。 4月15日,解放军向被包围的法军主力递交最后通牒,要求法军于16日6时前投降(2-44)。 4月16日,法军主力向解放军投降,武昌战役结束,解放军全歼十万驻华法国远征军,俘虏七万余人,缴获无数。法国被迫与根据地签订停战协定,远东舰队撤离中国,并从安南撤军(2-44)。 4月21日,解放军第二、第四集团军渡江进入鄂北作战(2-44)。 *5月,解放区在南昌举行参议会大会兼新中国成立预备大会,决定成立新的共和国,北京为首都,南京为临时首都(2。2-8),杨沪生为共和国主席(2。2-1),史秉誉为副主席(2。2-8)。石达开被召回南昌,卸任西方集群司令员,改任解放军副总司令兼政府副议长。李雪龙出任西方集群司令员,并将部队按解放军体制整编为三个军(第八、第九、第十军),组成第五集团军(2-44)。[注:此处原文称整编为第七、八、九军有误,在前文2-43中左宗棠部队已经组成了第七军。] 6月,解放军第一集团军(第六军、山地步兵师、陆战师)在周盛波起义军配合下向天京进军,天京城内淮军不战而逃,天京被解放后改名南京(2-44)。 7月,江北清军主力在襄阳、樊城一带被解放军第二、第三、第四集团军围歼,击毙僧格林沁,刘长佑自杀身亡(2-44)。 7月至8月,左宗棠率解放军第三集团军跃进山西,向满清统治的腹心地区进攻(2。2-4)。同时,为解决向北方进军时出现的部队士兵逃亡问题,杨沪生被迫将乙种师解散补充入主力野战部队。 7月,解放区在安溪的钢铁厂投入生产(2。2-11)。 7月20日,日本幕府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病逝,末代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上台(2。2-13)。 8月,中英法三国在广州开始举行和谈(2。2-2)。 9月3日,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