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7/12页)

前完成,把路铺到伐木场边缘。据说,这个决定传达到博亚尔卡的时候,托卡列夫的

    回答是:“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在,一定按期完工。”

    关于保尔,一点消息也没有。他居然没有像潘克拉托夫那样受到“控告”这倒是

    怪事。我直到现在也不知道,他为什么不愿意同我见面。

    12月5日

    昨天匪徒袭击了工地。

    马在松软的雪地上谨慎地迈着步子。马蹄偶尔踩在雪下的枯枝上,树枝折断,发出

    劈啪的响声。这时马就打个响鼻,闪到一边去,但是抿着的耳朵挨了一枪托后,又急步

    赶上前去。

    大约有十个人骑着马,翻过了一片起伏不平的丘陵地,丘陵地的前面是一长条没有

    被雪覆盖的黑色地面。

    他们在这里勒住了马。马镫碰在一起,当地响了一声。领头的那匹公马使劲抖动了

    一下身体,长途跋涉使它浑身冒着热气。

    “他们人真***来得不少,”领头的人用乌克兰话说。

    “咱们狠狠吓唬他们一下。大头目下令,一定要让这群蝗虫明天全都滚蛋。眼看这

    帮臭工人就要把木柴弄到手了…”

    他们排成单行,沿轻便铁路两侧朝车站走去,慢慢地靠近了林业学校旁边的一片空

    地。他们隐藏在树背后,没有敢到空地上来。

    一阵枪声打破了黑夜的寂静。雪团像松鼠似的,从那棵被月光照成银白色的桦树上

    滚落下来。短筒枪贴着树身,吐出火光,子弹打在墙上,泥灰纷纷掉在地上,潘克拉托

    夫他们运来的玻璃窗也被打得粉碎。

    枪声惊醒了睡在水泥地上的人,他们立即跳了起来,但是一见房间里子弹横飞,又

    都卧倒了。

    有人压在别人身上。

    “你要上哪儿去?”杜巴瓦一把抓住保尔的军大衣问。

    “出去。”

    “趴下,傻瓜!你一露头,就会把你撂倒。”杜巴瓦急促地低声说。

    他俩紧挨着躲在大门旁边。杜巴瓦紧贴在地上,一只手握着手枪,伸向门口。保尔

    蹲着,手指紧张地摸着转轮手枪的弹槽,里面只有五颗子弹了。他摸到空槽,便把转轮

    转了过去。

    射击突然停止了。接着是一片令人惊奇的寂静。

    “同志们,有枪的都到这边来。”杜巴瓦低声指挥那些伏在地上的人。

    保尔小心地打开了门。空地上连人影也没有,只有雪花缓慢地飘舞着,落向地面。

    森林里,十个人狠命抽着马,逃走了。

    午饭的时候,城里飞快地开来一辆轧道车。朱赫来和阿基姆走下车来。托卡列夫和

    霍利亚瓦在站台上迎接他们。车上卸下一挺马克沁机枪、几箱机枪子弹和二十支步枪。

    他们急急忙忙地向工地走去。朱赫来的大衣下摆擦在地面的积雪上,留下了一道道

    锯齿形的曲线。他走起路来像熊一样,左右摇晃。老习惯还是改不了:两条腿总像圆规

    似的叉开着,仿佛脚下仍然是颠簸的甲板。阿基姆个子高,步子大,能跟得上朱赫来,

    托卡列夫走一会儿,就要跑几步,才能跟上他们。

    “匪徒的袭击…还是次要问题。眼前有个山包横在路上,倒是麻烦事,这么个大

    家伙叫我们碰上了,真***晦气!得挖很多土方才行。”

    托卡列夫站住了。他背过身子,两手拢成小船的样子,挡住风,点着烟,赶紧抽了

    两口,又去追赶前边的人。阿基姆停下来等他。朱赫来没有放慢脚步,继续往前走。

    阿基姆问托卡列夫:“这条支线你们能按期修好吗?”

    托卡列夫没有立即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你知道,老弟,一般说来是不能按期

    修好的,但是不修好也不行。问题就这么明摆着。”

    他们赶上朱赫来,三个人并排走着。托卡列夫很激动地接着说:“问题难,就难在

    这里。工地上只有我和帕托什金两个人心里清楚,这个地方条件这样差,人力和设备又

    这样少,按期完工是不可能的。但是,同时全体筑路人员都知道,不按期完工绝对不行。

    所以我上回才说: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在,就一定完成任务。现在你们亲眼看看吧!我

    们在这儿挖土已经快两个月了,第四班眼看又要到期,可是基本成员一直没换过班,完

    全靠青春的活力支持着。这些人当中,有一半受了寒。看着这些小伙子,真叫人心疼。

    他们是无价之宝…有些人连命也会断送在这个鬼地方,而且不止一两个人。”

    从车站起,已经有一公里铁路修好了。

    往前,大约有一公里半,是平整好的路基,上面挖了座槽,座槽里铺着一排长木头,

    看上去像是被大风刮倒的栅栏。

    这就是枕木。再往前,一直到小山包跟前,是一条刚平出来的路面。

    在这里干活的是潘克拉托夫的第一筑路队。他们四十个人正在铺枕木。一个留着红

    胡子的农民,穿一双新的树皮鞋,不慌不忙地把木头从雪橇上卸下来,扔在路基上。再

    远一点的地方,也有几个这样的雪橇在卸木头。地上放着两根长长的铁棍,代替路轨,

    用来给枕木找平。为了把路基夯实,斧子、铁棍、铁锹全都用上了。

    铺枕木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很费工夫。枕木要铺得既牢固又平稳,使每根枕木都承

    受铁轨同样的压力。

    这里懂得铺路技术的只有筑路工长拉古京一个人。这位老同志虽然五十四岁了,却

    一根白头发也没有,黑黑的胡子从中间向两边分开。他每次都自愿留下,现在已经是干

    第四班了。他跟年轻人一样忍受饥寒困苦,因此,在筑路队里受到普遍的尊敬。党组织

    每次开会,都邀请这位非党同志(他是塔莉亚的父亲)出席,请他坐在荣誉席上。为此,

    他很自豪,发誓决不离开工地。

    “你们说说看,我怎么能扔下你们不管呢?我一走,你们会搞乱的,这儿需要有人

    照看,需要实践经验。我在俄罗斯跟枕木打了一辈子交道…”每到换班的时候,他都

    和蔼地这样说,于是就一次又一次地留了下来。

    帕托什金很信任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