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3/8页)
伊格纳季耶娃同志正向革命委员会走来。一个年轻的小战士引起了她的注意。她问: “小同志,你多大了?” “快十七了。” “是本地人吗?” 小战士微笑着说:“是的,我是前天正打仗的时候参军的。” 伊格纳季耶娃端详着他。 “你父亲是干什么的?” “火车副司机。” 这时,多林尼克和一个军人走进栅栏门。伊格纳季耶娃对他说:“您瞧,我给共青 团区委物色到了一个领导人,他是本地人。” 多林尼克迅速打量了一下谢廖沙。 “你是谁家的孩子?” “勃鲁扎克家…” “哦,扎哈尔的儿子!好哇,你就干吧,把你的伙伴们组织起来。” 谢廖沙惊讶地看了他们一眼,说:“那我在连里的事怎么办呢?” 多林尼克已经跑上台阶,回过头来说:“这个我们自有安排。” 第二天傍晚,当地的乌克兰**青年团委员会就建立起来了。 新的生活那样突然而又迅速地闯了进来。它占据了谢廖沙的整个身心,把他卷进了 漩涡。他已经把自己的家完全忘记了,虽然这个家就近在眼前。 他,谢廖沙·勃鲁扎克,已经是一个布尔什维克了。他多次从口袋里掏出乌克兰共 产党(布)委员会发的白纸卡片,上面写着:谢廖沙是共青团员、团区委书记。要是有 人居然还怀疑这一点,那么,请看他军便服皮带上威风凛凛地挂着的那支曼利赫尔手枪, 这是好朋友保尔送给他的,外面还套上了手缝的帆布枪套。这可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证 件。唉,保夫鲁沙要是在这里该多好! 谢廖沙整天忙着执行革命委员会的各项指示。现在伊格纳季耶娃正等着他,他们要 一道上火车站,到师政治部去,给革委会领书报和宣传品。他急忙往大门口跑去,政治 部的工作人员已经准备好了小汽车,在那里等着他们。 到车站去的路很远。苏维埃乌克兰第一师的政治部和参谋部就设在车站的列车上。 伊格纳季耶娃利用乘车的时间,跟谢廖沙谈了工作。 “你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组织建立了吗?你的朋友都是些工人子弟,你要把他们 发动起来。要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一个**青年小组。明天我们就起草一个共青团的 宣言,把它打印出来。然后把青年召集到剧院里,开个大会。我再介绍你跟师政治部的 乌斯季诺维奇同志认识认识。她大概是做你们青年工作的。” 丽达·乌斯季诺维奇原来是个十八岁的姑娘。乌黑的头发剪得短短的,穿着一件草 绿色的新制服,腰里扎着一条窄皮带。谢廖沙从她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她还答应帮助 他进行工作。分手的时候,乌斯季诺维奇给了他一大捆宣传品,另外,还特意送给他一 本共青团纲领和章程的小册子。 天已经很晚了,他们才回到革命委员会。瓦莉亚一直在花园里等着他。一见面,她 就劈头盖脸地数落了他一顿:“你真不害臊!怎么,你一点都不顾家了吗?为了你,妈 天天哭,爸也老发脾气。这样下去,准得闹出事来!” “放心好了,瓦莉亚,什么事也不会出。我是没工夫回家。 说实在的,真没工夫。今天我也不能回去。我正好想跟你谈谈。到我屋里去吧。” 瓦莉亚简直认不出弟弟来了。他完全变了,就像让谁给充了电似的。他让jiejie坐在 椅子上,开门见山就说:“是这么回事。你加入共青团吧。不明白吗?就是**青 年团。我就是团的书记。你不信?给你,看看这个!” 瓦莉亚看过了证件,难为情地望着弟弟,说:“我入共青团能干些什么呢?” 谢廖沙双手一摊,说:“什么?没什么可干的?我的好jiejie!我忙得简直连觉都顾 不上睡。发动群众,有多少工作要做!伊格纳季耶娃说:应当把大家都召集到剧院去, 给他们讲讲苏维埃政权的问题。她说我也得讲讲话。我想,这可不成,我实在不知道该 怎么讲,准得出洋相。好了,你还是直截了当说吧:入团的事怎么样?” “我不知道。要是我加入,妈准会气炸肺的。” “你别管妈嘛,瓦莉亚。”谢廖沙不以为然地说。“她不懂得这些事情。她光想把 孩子们拢在她身边。对苏维埃政权,她一点反对的意思也没有,反倒是同情的。但是她 只希望别人到前线去打仗,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朱赫来跟咱们讲的话,你还记得吗?你看保尔,人家就不管他妈怎么样。现在咱们 已经有了真正生活的权利。怎么样,我的好瓦莉亚,难道你会不同意?你参加进来该有 多好!你动员姑娘们,我负责做小伙子们的工作。克利姆卡那个红毛鬼,我今天就叫他 乖乖地进来。怎么样,瓦莉亚,你倒是参加不参加?我这儿有一本讲这件事的小册子, 你看看。” 谢廖沙把小册子从衣袋里掏出来,递给了jiejie。瓦莉亚目不转睛地盯着弟弟,低声 问:“要是佩特留拉的兵再打回来,可怎么办呢?” 谢廖沙第一次认真地考虑起这个问题来。 “我吗,当然跟大家一起撤走。可是你怎么办呢?到那时,妈可真要遭罪了。”他 沉默了。 “你把我的名字写上吧,谢廖沙,就是别让妈知道。除了咱俩,谁也别告诉。我什 么都可以帮你干,还是这样好一些。” “你说得对,瓦莉亚。” 这时伊格纳季耶娃走了进来。 “伊格纳季耶娃同志,这是我jiejie瓦莉亚。我正跟她谈入团的事。她倒是挺合适的, 就是我母亲不太好办。能不能把她吸收进来,谁也不告诉呢?万一咱们不得不撤退,我 当然扛起枪就走了,可是她舍不得母亲。” 伊格纳季耶娃坐在桌边上,注意地听他讲完,说:“好,这样办比较妥当。” 剧院里挤满了嘁嘁喳喳的年轻人,他们都是看到城里各处张贴的召开群众大会的海 报之后跑来的。糖厂的工人管乐队正在演奏。到会的大部分是中小学生。 他们到这里来,与其说是为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