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1 (第5/7页)
这一番堂堂正正的话,通过他的嘴巴一板一眼,抑扬顿挫地说出来,不但清楚地送进了每一个人的耳鼓,而且扣动着他们的心弦。全场静了一下,忽然震天价响地喝起彩来:“好啊!”“真没想到!” “太妙了!” “复社就是好样的!” 人们用惊喜、钦佩、赞美的语言由衷地欢呼着。这欢呼声远远胜过了刚才计成宣布徐青君的答复时所引起的sao动。它此伏彼起,经久不息,从市肆升腾起来,在秦淮河上空盘旋、回荡,然后远远地飘散开去…顾呆、梅朗中、张自烈这才松了一口气,暗自叫声“惭愧!”至于黄宗羲,虽然余气未消,但对于侯方域的应变本领也不由得暗暗点头。忽然,他想起了徐青君,连忙转动着眼睛,想寻找刚才那两乘轿子和那一群仆人。可是他再也找不到了——不知什么时候,徐霄君~行已经悄悄溜跑了…二冒襄因为不肯到苏州去参加虎丘大会,同吴应箕发生了争执,陈贞慧夹在当中,左右劝解。正在不可开交的时候,顾杲、侯方域等人闹闹嚷嚷的声音已经来到了门外。陈贞慧朝冒、吴二人做了个手势,意思是:“你们别吵了,别吵了啊!”然后,他转过身,匆匆迎出门去。 “姗姗来迟,该当何罪?” 冈犍到门口,顾杲已经一步跨了进来,陈贞慧就站住脚,拱着手含笑问。 “哈哈,你们瞧!这话向来只有我们问定生,今儿破题儿第一遭,给他占了个先,就这么神气了!”顾杲兴冲冲地叫。 “啊,定生兄,你不知道,我们干了一件何等痛快的事!”跟着走进来的黄宗羲急匆匆地说。他的眼睛闪闪发光,热切地瞅着陈贞慧。要不是侯方域随后就走了进来的话,他必定会马上就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告诉陈贞慧。 侯方域拦住了黄宗羲。 “失期当死,请赎为庶人!”他昂然地说,朝陈贞慧一拱手,然后,像变戏法似的,从袖子里掏出那张一百五十两的银票,双手捧着,高举过头:“望乞哂纳!” 陈贞慧微微一笑。这微笑显示着他对于伙伴们这种煞有介事的表演是多么熟悉,而且料定这一次也并无特异之处。他随手接过银票,扫了一眼,蓦地,微笑消失了。 他走到灯前,将银票反复地看了几遍,抬起头,怀疑地问:“嗯,这是怎么回事?” 顾杲等人交换了一下眼色,对那张银票所引起的效果显然颇为满意。 同张自烈一起走进来的顾眉,露出莫名其妙的神气。她好奇地凑近陈贞慧身旁,歪着头儿看了一眼,目光随即闪动起来。她用袖子掩着嘴儿一笑,瞅瞅侯方域,又瞅瞅顾杲,好像催促说:“是呀,汶可是怎么回事呢?” “君试思之!”顾杲洋洋得意地卖着关子。 “我如何猜得着!”陈贞慧双手一摊“终不成是他送你的吧?” “当然——非也!” “那么,”陈贞慧苦笑着“是你们敲诈来的?” 顾杲瞧了瞧侯方域,然后摇晃着脑袋,像吟诵诗书似的:“哎——思过——半矣!” 陈贞慧吃了一惊:“什么?你们这是——真的?”他的语气急促起来“这、这,我不是早就劝你们,别干这种事!怎么现在又——”这时候,吴应箕在冒襄身边待不住,他沉着脸走上来,拿过银票看了看,冷冷地说:“原来是此公!为富不仁,取不伤廉,我看无须紧张!” “定生兄,此事并非尽如你之所料呢!”黄宗羲连忙插嘴说。刚才,他因别人利用他来敲诈徐青君大为恼火;现在,他又急急忙忙替他们分辩了。于是,他连说带比画,把刚才路上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陈述了一遍。 陈贞慧用心地听完之后,想了想,终于无可奈何地点点头,说:“若是如此,总算还无伤大体。只是这一百五十两银子,除扣下书款外,须得尽数拿去放赈才好。” 黄宗羲毫不犹疑地说:“这个自然!” 陈贞慧不放心,又问:“朝宗兄也是此意?” 侯方域笑了一笑:“我么?这一百三十四两足色纹银,小弟之意,是交给眉楼主人,再邀上十娘、赛赛几个,把张燕筑、吴章甫、盛仲文也叫来,与诸公共谋一夕之欢——岂不比拿去放什么劳什子的赈,痛快得多!” 听他这样一说,不但陈贞慧皱起了眉头,连黄宗羲也变了脸色,倒是顾杲收起了开玩笑的神情,他说:“定生兄,你莫听朝宗混说,我们本来就说定了拿去放赈的。 不信,你问朗三!? 梅朗中一进屋,就同李十娘站在一旁,悄悄地咬耳朵,听了这话,他高声答应说:“正是正是,放赈放赈!” 陈贞慧的脸色这才舒展开来。他叹了一口气,说:“非是小弟胆小怕事,有道是树大招风——近数年来,我社声誉日隆,拥护者固然甚多,侧目者亦复不少。更有无耻小人,从中播弄,图谋倾覆社局。向者周之夔、陆文声之事,便是显证。幸赖皇上圣明,未容此辈如意。惟是其心不死,仍时刻窥我错失,思欲一逞。故此我等总要检点行止,勿要授人以柄才好。何况——”他似乎想继续说下去,临时又忍耐住了,只是轻轻摆了一下手。 于是,大家重新行过礼,然后脱去外衣,随意地坐了下来,一边喝茶,一边闲聊。冒襄今晚是主要的客人,所以大家都照例同他寒暄几句。他虽然窝着满肚子委屈,也只好强打精神应酬,不过神色之间,总透着不大自然。幸而后到的几个人随即忙于同顾眉、李十娘打趣说笑,没有觉察。至于黄宗羲,当他发觉吴应箕在场之后,就时时瞅着他,露出亲切的、急于要同他说话的神气。所以,黄宗羲现在便迅速走到吴应箕跟前,并且立即同他谈起来:“啊,次尾兄!可记得去岁在杭州,我们曾论及田制之事么?” 他兴冲冲地说,不待吴应箕答话,马上就接下去“数月来,小弟思之再三,如欲匡时除弊,惟一之法,便是恢复先王井田之制!” “哦?”“小弟以为,当今钱粮匮乏,国用不足,其源盖出于田制之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