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1 (第4/7页)
嚓嚓地商量起来。 黄宗羲抬起头,迷惑地瞧了一眼两个朋友的背影,仿佛奇怪他们还要捣什么鬼。 看来,这会儿他已经想通了,脸色渐渐平和下来。他犹疑地瞧着计成,终于走上前去,拱拱手说:“多承计先生周全此事。非是在下有意如此,实在是此书得来不易,一旦失之,实在痛心。适才冒犯车驾,不胜抱歉。” 计成恭谨地笑着,恳切地说:“黄先生言重了!彼此都是读书人,谁不知善本难得!只怪手下人太过孟狼,令人思之扼腕!” 黄宗羲被对方的话又撩动了痛楚,他长长叹了一口气:“不瞒先生说,为此书在下足足候了三年。价钱呢,倒不算太贵,十六两银子…”话还没有说完,侯方域已经走过来。顾杲却在远处叫:“太冲,你过来!” 黄宗羲朝计成匆匆点一点头,转身向顾杲走去。 侯方域不知道听见黄宗羲刚才的话没有,他若无其事地对计成说:“计先生,劳烦你了!按说呢,区区一套书,本来也所值无多,惟是这套《潜虚衍义》是极难得的珍本,太冲兄为它足足耗了三年心血,被贵价毁了,实在无法甘心!本拟定要原书索还,如今碍着计先生金面,忍痛允许以值代书。然而,也不能过于草草。” 说到这里,他停下来,不慌不忙地伸出一个手指头,斜睨着计成说:“这百金之数,只怕比较相宜。” 计成本来一直赔笑听着,这时脸色蓦地变了。他愕然地抬起头:“啊,怎——怎么要这许多?” “怎么是‘许多’?”侯方域顿时沉下脸“这套《潜虚衍义》,据我们所知,极可能就是嘉靖四十一年从严东楼府中查抄出来的那一套。只怕已是海内孤本。百金之值,还是低的呢!” “可是适才黄先生说,他买下时才花了十六两银子!”计成忍不住争辩说。 侯方域冷冷地道:“买下时是买下时,现在是现在。要是徐二公子以为不值百金之价,也可以,就请再寻一套同样的来赔与黄先牛;或者——”他挖苦地微微一笑“计先生家中藏有此书,愿意拿出来代徐公子赔偿,也极表欢迎!” 计成倒抽一口凉气。以自己数十年闯荡江湖的经历,他明白这回碰上了“硬头船”——眼前这个人,绝不是言辞所能打动的。 他略一沉吟,终于苦笑着说:“此事在下也无能做主。请侯先生稍待,在下回明青君兄,却来作复。” 说完,他垂头丧气地转过身,朝轿子走去。 这时,黄宗羲同顾杲匆匆走了过来。黄宗羲大约已经从顾杲口中听说了他们所开的价钱,而且两人之间有过争论,所以此刻的脸色都显得很不好看。当黄宗羲问明侯朝宗已经把索价报给了对方,就顿时气火起来。 “不行,不行!书是我的,你们不能这样做!”他大声地说。 侯方域怔了一下。他迅速地瞥了瞥周围的观众,脸上随即露出习见的轻松愉快的笑容:“太冲兄…”“算了!”黄宗羲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你们,你们这是要陷我于不义!” 他咬着牙说。 侯方域那张英竣白皙的脸刷地红了。他的眉毛倒竖起来,眼睛也瞪圆了。一句激烈的话显然已经冲到嘴边,然而不知为什么,却没有说出来。终于,他冷笑一声,转过脸去。 “太冲,”一个老气横秋的声音忽然响起来,那是张自烈。他已经好久没有说话。“你先别急。朝宗不过是替你讨了个价,还不知对方怎样还价哩。你要不愿意,待会儿还可以变嘛!” 这句话倒也在理,说得大家都沉默下来,一齐朝对面望去。 这当儿,计成显然已经同徐青君说妥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重新走回来,微笑着对大家拱拱手说:“上复诸位先生,这百两之数,青君兄已然认可,并无异议。 多劳诸位合力排难解纷之美意,青君兄命在下代他向诸位先生谨表谢忱!青君兄还说,宝籍既是孤本,百两之数,只怕委实有屈黄先生,青君兄愿再加五十两,实赔一百五十两!” 计成这话一说出口,全场顿时轰动起来,有人大声叫好,有人疑心自己是不是听错了,一时间议论纷纷,都说徐二公子果然富可敌国,这一手露得着实漂亮,既大方,又够面子。自然,也有人替黄宗羲他们担心:哎,这一来他们可怎么下台啊! 复社的几个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由得呆住了。他们完全没料到对方会答允得如此爽快,他们还准备讨价还价。然而,眼前的对手却比他们所估计的厉害得多! 他不只赔得起,而且还甩得起——你们不是要敲他一百两吗?他甩给你一百五十两! 不错,这一回银子是到手了,而且还多出了一半,可是脸面却要他妈的丢尽了!侯朝宗呀侯朝宗,你这才叫弄巧反拙呢!赶明儿传开去,我们复社还拿什么脸去见人? “哦,这是一百五十两银票,敬请黄相公笑纳!” 计成恭谨的声音在一片喧闹中响起来。原来,那个管事头儿已经即时写好银票,送了过来。 复社的几个人顿时变得有点不知所措。黄宗羲显得更加狼狈,他恨恨地瞪了侯方域一眼,赌气地背过脸去。 周围的人又重新静下来。大家都饶有兴味地注视着,想看看复社的人到底敢不敢接受这张如此烫手的银票。 这时,只见一直在转着眼珠子的侯方域,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他上前一步,一手接过那张银票。 “多谢,多谢!”他拱着手对计成说“不想徐二公子果然是位快人,侯某至为佩服!不过——”他转向围观的人群,提高了嗓门“倘若有哪一位认为,今晚我等数人在此之所为,乃是觊觎徐公子的钱财,那又未免太小看我复社了!现今,侯某在此郑重声言:这一百五十两纹银,除开其中十六两仍扣除偿还黄太冲先生之书值外,其余一百三十四两,我们分文不取,全部用来赈济饥民!明朝一等兑换到现款,立即交托施粥厂发放!” 侯方域本来就善于辞令,而且声音洪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