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_辗转获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辗转获胜 (第4/5页)

能知道的毛病习气都要统统地去掉,毫不留情的。就是已经跟了自己多生的习气,也得去掉。比如说爱抽烟,那毫不留情的,一点也没有犹豫的。说“我保留几颗”没有那个事。或是“我再少抽点”那都不行,一点都不用合计,马上就得戒掉,绝对不能再用。何况酒,也是这样。不光是这个,女人啊,什么东西你都得一下就放掉。信佛了,我就不跟这些东西来往了,得有这种决心。过去爱占小便宜,公家的东西都当成是自己的,随便拿。信佛了就得彻底地变模样,一点都不用合计。

    过去,单位的东西我可以随便给人。因为我管药,经手药物多,谁来要几片药,随便给,交人情哪,是不是?就是这些事。从那以后,再也不肯做这种破坏集体利益的事情了,最后难到什么程度呢?你有时候求人家,人家跟你要点东西,你就得给人家。就是不求,有时候人家找到你头上,你都得给。我那时候也不给,你说什么也不给。有人打着院长的名义来跟我要东西,那我也不给,后来把那人气得直跺脚“你这人咋这样?”那也不给,不管怎么样,就是不给你。

    但是有的人就是你不给不行,非跟你要“你得给!”最后实在说不过他怎么办?那行,你拿走,然后我自己掏钱,我再补上。那没办法啊,那怎么办?就得这么补。有的或是借走了,我要是要不回来,就自己花钱补上。最后我寻思:反正就那点工资,补吧,往前补。

    后来,收款的人就发现这个事情,不等别人跟我要药,那收款的就把那人给招呼过去了。有人跟我要药,他说:“你赶紧过来,那个大夫你过来,你别跟他要药,你跟他要完,他都自己花钱补上了,你别跟他要!他有多少钱?那都补很多了!”他给你大量宣传,说:“我这有药,我给你。”他替你解决问题,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而且那个人还能理解,这真不可思议。

    所以说,你想发菩提心,就得在戒上下功夫,你把你的毛病和习气都要改下去。过去愿意拧着腿坐着,到哪都喜欢拧着腿来歇歇腿,最后就为了改这个腿,那就改了挺长时间。吃饭的时候坐在桌前,就把腿放好了,板板正正的。爱看报纸,爱看书,只要没有文字,那就吃不下饭。那怎么办?也得放下,不能看。最后,一张报纸搁那,可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月就是半个月吧,总共就看清楚一个题目,就那一段的报导光看清一个题目。你就得控制,就算瞅着它,都不能去瞅那个字,不去看。那里报导什么内容,不知道。天天在那吃饭,就天天克服自己。

    就是什么习气你都得去改,而且把它变得清净以后,严格持戒了以后,心里还得想把正气留给人间。那时候也不懂得发菩提心,就觉得这么做为了什么?有时候自己也问自己。后来自己就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我就想把这个正气留给人间,我就算这么死也心甘情愿。那个时候就发这么个心,不懂得发菩提心,就想把正气留给人间。后来发来发去,就这样,这时候你不定哪天就会发菩提心。还得会用功,用无为功,你这样才能发菩提心。

    就是说,菩提心只有严格持戒以后,而且不为自己着想了,在这个基础上,这个菩提心才会自然的生起来,它自然就起来了。那个发菩提心,那是遍虚空、满法界的,心里那是说不出来的那种微妙,自己融化在整个法界里,不再为自己着想了,没有自己的位置,只有一个:想把自己所有的一生,包括自己的身体、生命、想法…所有的作为都要布施出去,布施给所有的众生。就像地藏王菩萨似的,让众生都能离苦得乐。

    所以那个菩提心不是我们所想的,嘴说发就发的,你必须通过各种的修行,才能把这个菩提心发起来。你发起这个菩提心,它不会退的,而且你到关键的时候它都能顶得住。不是说,要你命的时候,你就:“得了,我不行了,我得退道了。”它没有那个。越困难它越坚强,而且越清净,还有正知正见。所以我们要发这种菩提心。

    关于发菩提心的方法,简单说了一点。这里面还有很多更妙的东西,只有你发菩提心的时候,才会体会到的。你得用功,你不用功,菩提心是发不起来的。眼睛像贼似的,六根到处放逸,东瞧瞧西看看,你那菩提心就发不起来。一面要发菩提心,一面不用功,那都不好使的。还得用功,还得持戒,而且还得严格持,不是一般严,要非常严!一点都不能马虎,那都得控制自己,你才有这个机会。

    所以说,虽说有信心,但发菩提心不容易,不能依法去修行。你有菩提心,你才知道依法;没有菩提心,你法在哪呀?是不是?虽然讲了很多方法,但是你并没有真正地依法去修行,是不是?因为你心里没有法。说:“我有法呀。”你那“法”是文字,不是法,因为菩提心才是法,依菩提心而修行,那才是正确的道路。你修的那都是什么?都是那种方法,没有从心里发,你是从表面往里使劲,人家那个是从里面往外使劲,它能一样吗?它不一样。

    所以说,你发了菩提心才能依法修行,这是很重要的,它就有主动性了。而且这种心,你所有的修行都回到这个菩提心里,菩提心又支配着你所有的活动,你每一样的活动都是你的菩提心的体现,你所有的活动又回到了这个菩提心里,你说你多自在,始终是不离这个。

    用心也会用,也知道这个事物对和错,能判断出来,应该怎么去做。否则的话,我们虽然表面上去努力了,做了一点事情,但是遇到麻烦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做了,拐弯了“这应该怎么办呢?上哪去?怎么做?这对还是不对?”不知道了,自己没有判断能力。而且就算表面做得很相似,但是你的内心不是,内心想的不是无我,不是想到所有的众生,而想的是“我”“我怎么的,如何如何…”还是在自私那一部分上,或是小我那一部分上。所以说,来了事情的时候,你不会处理。

    他什么时候能把自己的东西舍掉呢?而且非常愉快地放下自己的知见呢?他为什么做不到呢?就是因为这个菩提心没有发起来。如果发起菩提心,他对一切的行为都不在乎,能克服“我”不再往“我”上发展了。所以发菩提心很重要,有了菩提心,才能够种下成佛的种子,你不种下这个种子不行。所以说我们应该发菩提心,而且时时要发,常常要发。怎么发?我们就得从严格持戒做起,从严格修行做起,决不能有半点懈怠。

    过去,我在行道的时候,比如前面有一滩水,正好挡了我的道,我的脚就往水里走,不能有半点犹豫,为了发菩提心哪。当时不知道什么叫发菩提心,也不懂,但知道修道就得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