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_举难劝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举难劝修 (第4/6页)

的玩意儿,能够无动于衷,不希求,不起贪心,也是不容易呀!诸位自己想想,是不是这样子?看到人家有好的东西,你不想要,那你就了不起了。

    有句格言:“人到无求品自高”,我们就是喜欢追求,没有的东西,总是想尽千方百计,要把它追求到手;有了,又怕它失掉,整个心也随着它而烦恼丛生。假如对这些物质,能够看得破,不为它所动,人到了无所求的时候,他的品格、气质,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不为物质所束缚。因此,希望大家能够随缘,不必羡慕人家有什么东西,也不必跟随着人家要拥有什么东西,这样才不会生起贪欲,也才不会徒然地增加自己的苦恼。

    八、被辱不嗔难:我们人与人之间相处,要是我得罪了你,你往往会以牙还牙,我骂你一句,你回我一声;我打你一下,你回我一拳,这样就扯平了。可是,有时候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人家骂,受欺负、被侮辱,一般人这一口气怎能吞得下去?所以君子报仇,三年还要同对方算个账。我们华侨社会,就是“争气不争财”,结果,把命争掉了,可见,被辱不嗔难。换句话说,遭受到没有道理的欺负和侮辱,还能够不动无明、不动肝火、不气忿,甚至还要向对方低头,是不容易办到的。但是,佛教徒要学习“忍”,忍字就是将一把刀插在心里面,这是要下功夫的。

    在座诸位不是常常诵《金刚经》吗?《金刚经》里面说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这是什么典故呢?我简单地告诉大家: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名叫歌利王。一天,他带着宫娥彩女到山中去打猎,打得倦了,就倚着树干休息、打盹。宫女们乘着这个机会到处游玩,当她们看到山洞里有位老修行在那儿入定,就叽叽喳喳地笑。

    这一哄笑,仙人睁开了眼睛,随即指着垂在洞口上的牵牛花,告诉这些宫娥彩女:

    “你们诸位好开心喔!你们就好象这些垂着的牵牛花,长得很鲜丽,讨人喜欢,但是再过两三天,它就凋谢了。你们迟早总有一天,也会象我这么白发苍苍、视力茫茫,因为人生是无常的啊!”

    仙人就这么样跟他们讲道理,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

    这个时候,国王突然醒来,见到旁边连一个宫女的人影也没有,心中不免嘀咕起来。

    “这些死丫头,跑到那里去野了?”

    回头一看,不远的地方有个山洞,哇!她们都围在那儿,做什么啊?不由怒火千丈,于是上前,忿愤地责问那洞中的老人:

    “你为什么勾引我的宫女?”

    “你是什么人啊?”老人慢条斯理地问他。

    “你不知道我是什么人?我是一国之君歌利王,你居然有眼不识青天,胆敢勾引我的这些宫女。”

    盛怒之下,歌利王反问:“你是什么人呀?”

    “我是忍辱仙人!”

    “你是忍辱仙人?忍辱仙人应该没有嗔恨心。”

    “是的!”

    “好!我要试试你是不是真的没有嗔心。”

    歌利王转过身去,对卫兵下令:

    “把他的耳朵割下来,鼻子也割掉!”

    就这样,在国王的命令之下,有的挖忍辱仙人的眼睛,有的割鼻子,有的割手割脚,把忍辱仙人整个身体节节肢解了。

    但是,忍辱仙人始终并没有动嗔心。

    这位忍辱仙人是谁呢?他就是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是修忍辱行的。可见,被辱不嗔,虽然是件难事,在一个修行者来说,还是办得到的。这样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 劫的修行,舍弃了无数的头目髓脑,终于成为伟大的佛陀。

    要你们做忍辱仙人,当然办不到!我也同样办不到。现在有一位多少可以办到,他就是我们一进山门就看见的那一位大肚皮、笑嘻嘻的,他既不是“笑佛”,也不是“财神爷”,他是“弥勒菩萨”,将来继承释迦牟尼佛这个位子的,他又称“布袋和尚”,手中拿着一个袋子,你们知道袋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吗?就是看不下去的,忍不了的,他都放在袋子中,放在肚子里面,所以他的肚子才会那么大。

    弥勒菩萨曾经说了几句偈语,是我们做人的格言,修身的法则,希望大家能够记住。

    弥勒菩萨说: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

    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因为弥勒菩萨化现的布袋和尚,是位不修边幅的邋遢僧,让人家看见了,感觉很讨厌,往往要咒骂他。面对着人家的讥骂,他毫无所谓,不去跟人家争辩,只是笑嘻嘻地说:“对!对!对!你骂得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要是有人想打我,我如果站着给他打,恐怕他会以为我要还手,跟他打架,所以,我干脆躺下来,让他打个够。

    “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你骂我也骂了,打也打过了,还要吐口水的话,就让你吐吧!吐在我面上的口水,我也不去擦掉,让它自己干好了,为什么我要这样呢?

    “我也省力气,你也无烦恼”,因为你骂我,我回你,我岂不是很辛苦?你打我,我打你也很辛苦呀!哦!你吐口水我就擦掉,你假如吐个不停,我就必须擦不停,多麻烦呀!不如索性不动,让它自己干了,我岂不是省点力气?你骂够、打够、吐够了,没有事情了。你没有烦恼,那就拉倒了。

    所以,我们要象弥勒菩萨的胸襟,这就是被辱不嗔。做人,多少要学一点忍辱波罗蜜,人与人之间,才能够和睦相处,这是我要跟大家共同勉励的。

    九、有势不临难:这个跟上面的“被辱不嗔难”,适得其反,由于我们是弱小,被人家欺负,没有办法反抗他,往往怀恨在心,一旦有了力量,非加以报复不可。也有许多人,多少会有一种觉得别人高高在上,自己也不甘卑微的心态,一朝掌握大权,难免就要向属下发号施令,作威作福,因此,佛陀接着又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