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_举难劝修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举难劝修 (第3/6页)

了,乱世要行重典,所以,最后法庭还是宣布把马晓滨和其他二人,一共三个人都决定枪决伏法。根据报载,他meimei马小琴,前天才抱着他的骨灰哭哭啼啼地回大陆。

    一个二十八岁的青年,曾经还是一个义士,结果落得如此下场,这样的死法,实在是轻于鸿毛。一个人在世为非作歹,受到法律的制裁,固然是自食其果,对父母、祖先都说不过去。所谓生死事大,说我们弃命必死难,要认识死,要死得有意义,也要珍惜宝贵的生命。

    四、得睹佛经难:睹,就是看。佛经,是无上的法宝,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们能够看到、或者读诵佛经,或者修学佛法,都是不容易的,想想,六道有多少众生,全世界有多少人口,能够学佛看佛经的只占了极小的部份而已。难怪每部经典,一打开就是〈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什么意思呢?无上,就是没有再超过了,这一种很高深,很微妙的佛法,我们百千万世都难得遇到,现在我们有福报,能够看到、读诵、受持佛经,就要珍惜、了解佛法甚深的奥义。所以,这首偈说明佛经是不容易遭遇的。

    佛法传来中国以后,古代的高僧大德,不知道经过多大的辛苦,才翻译成中文。好象本经,由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两位法师翻译完了,朝廷把它珍藏在深宫的“兰台石室”第十四间,几乎成了皇族的珍藏品,成为国宝,外面民众,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部经,更不用说可以看到这部佛经了。现在印刷术发达,佛经普遍地流通了,我们就应该珍惜这份福报,必须记住,佛法难闻,有机会,就要精进,很虔诚地读诵、多争取时间来研究、奉行。

    五、生值佛世难:生就是出生到这个世界来。值,就是遭遇、逢到。我们出生在佛出世的时代,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有首偈说:

    佛出世时我沉沦,我出生时佛灭度。

    忏悔自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

    “佛出世时我沉沦”,当初释迦牟尼佛,乃至过去七佛、所有的佛出世的时候,我在什么地方呢?我因业障深重,正在沉沦当中,不知道是在六道里面那一道轮转,我没有这份福报生逢佛世,见佛闻法。

    “我出生时佛灭度”,现在,我出生了,可是释迦牟尼佛早就已经入灭,离开这个世间了。

    “忏悔自身多业障,不见如来金色身”,为什么我不能生逢佛世?这就是我本身的业障太重了,没有那份福报出生在佛世,所以见不到佛的金色法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圆满的相貌。

    好象释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出世,我们生于佛后,而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要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出世到人间来,所以,对弥勒菩萨将来教化这个世间的时代来讲,我们又是生在佛前。生在佛前佛后,就是佛教常说的八难之一,所以,生逢佛世,实在是不容易的。但是话又说回来,只要我们肯下功夫修持,能够与法相应的话“见因缘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深深体会到佛法缘起的妙义,证悟了法性,那时候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也就是见佛了,不必等到将来弥勒菩萨下生成道,也没有“生值佛世难”的障碍了。

    六、忍色忍欲难:忍,就是抑制、控制。色,在这里不是红、黄、蓝、白、黑…种种颜色,指的是色情,男女的色欲,男的看到女的生起欢喜心,或者女的看到男的生起喜欢心,互相爱慕、追求。孔子说:“食色性也。”一个人生下来,有两件事本性就具备了,不需要经过父母教导,不必学习,自己先天的就知道的,就是饮食和男女关系(色)。

    说到忍色,要想控制男女之间的色欲,实在不容易的。俗语说:“英雄难过美人关。”纵使他是个大将军、英雄,要是美色当前,也得低头,没有办法逃避色欲的。所以,古今中外,有好多当皇帝、做总统的,不爱江山爱美人,往往为了一个女孩子,他宁可抛弃江山,宁可丢掉所有的家当,也要跟那个女孩子在一起,为什么?他放不下色与情。

    再说欲,指物质方面的贪欲,佛教讲欲有五种:财、色、名、食、睡,我们不要说得太多,就谈名和利吧,这一关,实在不容易打破。古时候,曾经有一个国王跑到金山寺,登到塔上,遥望着长江的帆船来来往往,就问金山寺的老和尚:

    “老和尚,江中来往的船好多啊!你可知道一天往来的数量有多少吗?”

    “简单,只有两只。”老和尚回答。

    国王听了,睁着大眼睛,疑惑地问:

    “那么多船,为什么在你的眼中只有两只?”

    “不错,不是为『名』,就是为『利』啊!”

    我们一天到晚奔波劳碌,为了什么?为的是赚钱谋利,有钱满足了吗?我还要想当议员,做团体的领袖,竞选总统哩!为的什么?为了名,这就是一种欲。我们如果能够把名利和色欲的难关突破了,那才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所以,释迦牟尼佛说:忍色忍欲,实在是很不容易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以智导情,运用佛法,以正知正见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人事物,以布施来对治物质的欲望,以持戒来对治爱色的心,多少还是可以做到忍色忍欲的。

    七、见好不求难:好,指非常珍贵的,很美丽的东西,看到了,不想拥有,也是很不容易的,举个例子:珠宝、钻石,玉环,都是大家喜欢的,也有人喜欢搜集古董书画,看到了这些东西,心中难免不产生渴求,想占为己有。好象现在很流行在戒指上镶着一只玉蟾蜍,有的人还特地到台湾去买,这是为了什么?喜欢上这个珍奇的玩意儿。再说,我们学佛的人,世间的俗物不要,却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念珠,同样是“星月菩提”,往往还会比长论短,说我这串星月菩提珠是圆圆的,你的却是长长的。人家有水晶的、琥珀的,我却没有,于是动心了,非去把它搜寻回来不可,所以,见到好的东西,珍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