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会稽郡故书襍集》序〔1〕 (第3/3页)
卷,贺氏撰”又上述二部目录并载:“《会稽太守象赞》二卷,贺氏撰” 朱育《会稽土地记》序〔1〕 《隋书》《经籍志》史部地理篇:《会稽土地记》一卷,朱育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作四卷,又削土地二字,入杂传记类。《世说新语》注〔2〕引《土地志》二条,不题撰人,盖即育记。所言皆涉地理。意《唐志》以为传记者,失之。其书,唐宋以来,绝不见他书征引,知阙失已久。所存逸文,亦寥落不复成篇。以其为会稽地记最古之书,聊复写出,以存其目。育字嗣卿,山阴人,吴东观令。遥拜清河太守,加位侍中,见《会稽典录》。 〔1〕朱育《会稽土地记》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山阴、长山的佚文各一则。 〔2〕《世说新语》注《世说新语》,笔记小说,南朝宋刘义庆著,分三十六门,原本八卷,今本三卷。记载汉末至东晋名人逸事、言谈。南朝梁刘峻作注,引书四百余种,补充史料,印证正文。所引《土地志》二条见《言语》篇注。 贺循《会稽记》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记》一卷,贺循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不载。循字彦先,山阴人,举秀才。除阳羡;武康令。以陆机荐,召为太子舍人〔2〕。元帝〔3〕为晋王,以为中书令,不受。转太常,领太子太傅,改授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卒赠司空,谥曰穆。见《晋书》本传。 〔1〕贺循《会稽记》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会稽地理传说的佚文四则。 〔2〕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曾官平原内史。著有《陆士衡集》。《晋书·贺循传》:陆机上疏,荐“循可尚书郎”“久之,召补太子舍人。” 〔3〕元帝即司马睿(276—322),建武元年(317)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孔灵符《会稽记》序〔1〕 孔灵符《会稽记》,《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志》皆不著录。《宋书》《孔季恭传》〔2〕云:季恭,山阴人。子灵符〔2〕,元嘉末为南谯王义宣〔4〕司空长史,南郡太守,尚书吏部郎。大明初,自侍中为辅国将军,郢州刺史。入为丹阳尹,出守会稽。又为寻阳王子房〔5〕右军长史。景和中,以迕近臣,被杀。 太宗〔6〕即位,追赠金紫光禄大夫。诸书引《会稽记》,或云孔灵符,或云孔晔。晔当是灵符之名。如射的谚〔7〕一条,《御览》引作灵符,《寰宇记》〔8〕引作晔,而文辞无甚异,知为一人。《艺文类聚》引或作孔皋,则睥字传写之误。今亦不复分别。第录孔氏《记》为一篇。其不题撰人者,别次于后。 〔1〕孔灵符《会稽记》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会稽地理传说的佚文五十六则,其中包括未著撰人及存疑者十七则。 〔2〕《宋书》《孔季恭传》《宋书》,纪传体南朝宋史,南朝梁沈约著,一百卷。《孔季恭传》见该书卷五十四,后附孔灵符传。 〔3〕子灵符《宋书·孔季恭传》作“弟灵符” 〔4〕南谯王义宣刘义宣(413—452),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子。文帝元嘉九年(432)封南谯王。 〔5〕寻阳王子房即南朝宋孝武帝刘骏第六子刘子房(456—466),大明四年(460)封寻阳王,泰始二年(466)贬为松滋县侯,被杀。 〔6〕太宗即南朝宋明帝刘彧(439—472),四六五年至四七二年在位。 〔7〕射的谚孔灵符《会稽记》中关于射的山的一条记载。射的山,位于今浙江萧山,因有射的石而得名。传说当地人据此石颜色的明暗以占米价,谚云:“射的白,斛一百;射的玄,斛一千。”按《太平御览》卷四十七“秦望山”条引射的谚,出自《水经注》;同卷“鹤山”条提及射的山,则标明引自“孔灵符《会稽记》”但无射的谚。 〔8〕《寰宇记》即《太平寰宇记》,地理总志,北宋乐史著,二百卷。关于射的谚的记载见该书卷九十六。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序〔1〕 夏侯曾先《会稽地志》,《隋书》《经籍志》及新旧《唐志》皆不载。曾先事迹,亦无可考见。唐时撰述已引其书〔2〕,而语涉梁武〔3〕,当是陈隋间人。 〔1〕夏侯曾先《会稽地志》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会稽山川、地理、人物传说的佚文三十三则。 〔2〕关于夏侯曾先《会稽地志》为唐时撰述所称引,如鲁迅所辑“石帆”、“欧冶子”二条,即见引于唐代徐坚等所撰《初学记》。 〔3〕梁武即南朝梁武帝萧衍(464—549),五○二年至五四九年在位。《嘉泰会稽志》卷六引《会稽地志》“乌带山”条有“梁武帝遣乌笪采石英于此山而卒”等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