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序跋集_《会稽郡故书襍集》序〔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会稽郡故书襍集》序〔1〕 (第2/3页)

》《经籍志》作五卷。侯康《补三国艺文志》〔2〕云:“《御览》屡引之。所记诸人事,多史传之佚文。严遵二条,足补《后汉书》本传之阙。陈业二条,足以证《吴志》《虞翻传》注。吉光片羽,皆可宝也。”今撰集为一卷。承字伟平,山阴人。吴主孙权〔3〕时,拜五官郎中,稍迁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撰《后汉书》百余卷。见《吴志》《谢夫人传》。

    〔1〕谢承《会稽先贤传》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严遵、董昆、陈业、阚泽等八人事迹的佚文九则。

    〔2〕侯康(1798—1837)字君谟,清代番禹(今属广东)人,道光举人。著有《后汉书补注续》、《三国志补注》等。所著《补三国艺文志》,载录、考证三国时代的典籍,共四卷。

    〔3〕孙权(182—252)字仲谋,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国君。二二九年至二五二年在位。

    虞预《会稽典录》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典录》二十四卷,虞预撰。《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同。预字叔宁,余姚人。本名茂,犯明帝穆皇后讳,改。初为县功曹,见斥。太守庾琛命为主簿。纪瞻代琛,复为主簿,转功曹史。察孝廉,不行。安东从事中郎诸葛恢,参军庾亮等荐预,召为丞相行参军兼记室。遭母忧,服竟,除佐著作郎。大兴中,转琅邪国常侍,迁秘书丞,著作郎。咸和中,从平王含,赐爵西乡侯。假归,太守王舒请为咨议参军。苏峻平,进封平康县侯,迁散骑侍郎,著作如故。除散骑常侍,仍领著作。以年老归,卒于家。撰《晋书》四十余卷,《会稽典录》二十篇。见《晋书》本传。《典录》,《宋史》《艺文志》已不载,而宋人撰述,时见称引〔2〕,又非出于转录。疑民间尚有其书,后遂湮昧。今搜缉逸文,尚得七十二人。略依时代次第,析为二卷。有虑非本书者,别为存疑一篇,附于末〔3〕。

    〔1〕虞预《会稽典录》鲁迅辑本分上、下二卷,收录记载范蠡、严光、谢承、朱育等七十二人事迹和会稽地理的佚文共一一二则。

    〔2〕关于《会稽典录》为宋人撰述所称引,如《太平御览》引有《会稽典录》七十余则,《事类赋》注、《嘉泰会稽志》、《宝庆四明志》等,亦有征引。

    〔3〕指附于鲁迅辑本之后的《〈会稽典录〉存疑》,内收记载陈嚣、沈丰、贺钝、沈震事迹的佚文四则,鲁迅疑非出于《会稽典录》,故不列为正文。

    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后贤传记》二卷,钟离岫撰。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并云,《会稽后贤传》三卷,无记字。钟离岫未详其人。章宗源《〈隋志〉史部考证》〔2〕据《通志》《氏族略》以为楚人。案《元和姓纂》〔3〕云:“汉有钟离昧,楚人。钟离岫撰《会稽后贤传》。”楚人者谓昧〔4〕,今以属岫,甚非。汉代以来,钟离为会稽望族〔5〕,特达者众,疑岫亦郡人,故为邦贤作传矣。今缉合逸文,写作一卷,凡五人,仍依《隋志》题曰《传记》。

    〔1〕钟离岫《会稽后贤传记》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孔愉、孔群、孔坦等五人事迹的佚文五则。

    〔2〕《〈隋志〉史部考证》章宗源所著《〈隋书·经籍志〉考证》,仅成史部,十三卷。

    〔3〕《元和姓纂》唐代林宝著,十卷。成于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故名。此书记述唐代各姓氏的来源和旁支世系。原书已佚,今本辑自《永乐大典》。

    〔4〕楚人者谓昧钟离昧(一作昧),项羽部将,见《史记·项羽本纪》。

    〔5〕钟离为会稽望族按东汉有山阴钟离意,史称良吏,官至尚书仆射;三国吴有钟离牧,曾任南海太守,为钟离意七世孙。牧又有子盛、徇,分别为吴尚书郎和水军都督。

    贺氏《会稽先贤象赞》序〔1〕

    《隋书》《经籍志》:《会稽先贤象赞》五卷;《旧唐书》《经籍志》作四卷,贺氏撰。《新唐书》《艺文志》云,《会稽先贤象传赞》四卷〔2〕。其书当有传有赞,故《旧唐志》史录,集录各著其目〔3〕。又有《会稽太守象赞》二卷,亦贺氏撰。今悉不传。唯《北堂书钞》引《先贤象赞》二条,此后不复见有称引,知其零失久矣。辄复写所存《传》文为一卷。《赞》并亡。贺氏之名亦无考。

    〔1〕贺氏《会稽先贤象赞》鲁迅辑本一卷,收录记载董昆、綦母俊事迹的佚文各一则。贺氏生平无考。

    〔2〕《会稽先贤象传赞》按《新唐书·艺文志》作“贺氏《会稽先贤传象赞》四卷”

    〔3〕《旧唐志》史录,集录各著其目《旧唐书·经籍志》史部目录“杂传类”著录:“《会稽先贤象赞》四卷,贺氏撰”;集部目录“总集类”著录:“《会稽先贤赞》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