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轰炸上 (第1/3页)
第一百七十九章 轰炸上 “号外!号外!西北工业区十三万人投票支持对北方政府宣战国旗已被降下!” “号外!自由与正义重回之前西北绝不放下武器!” “号外!西北通电全国电文两字——战争!” “号外…” 在国内的各大城市卖报的报童们手兴着报纸大声的在街头喊着这些日子来关于西北的新闻实在是太多了但是像今天这般轰动的还真没有过。 一个公司向政府宣战! 每个听到报童喊声的人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必竟对于他们而言虽说从之前的报纸的报道中知道西北公司有自己的军队可是这全国上下又有几个地方的商会没有自己的商团可有那一个敢跟政府这么说到那胳膊能拧过大腿嘛。 “这西北也牛气了了个通电什么都不说就这两字战争!他这是唱的那一出啊!这恐怕也是共和以来若大的中国最省钱的通电了吧!” 在茶楼里的一个戴着眼镜留着山羊胡的中年人看着手中的报纸还是报纸上的西北通电电文图片上面就那么两字战争! 而报纸上两个大大的黑体字此时显得是如此之刺目战争二字此时显得再刺目不过同时也让人们可以从中知道西北的决心。 熟悉民国的人都知道“通电”在民国史上出现得极为频繁。深深地渗透到那一段历史的腠理中去治史者无论如何也是绕不开的——乃至于有人说“不读通电。则民国无史矣。” 民国人对通电的挚爱无以伦比上台要通电、下野要通电、嘉奖要通电、谴责要通电、讨伐要通电和谈要通电甚至大学老师被政府欠了薪水也要通电…。 虽说通电地价格之高绝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是众人仍旧乐此不疲甚至于在后世还有学者专门研究民国通电可以说民国通电史就是一部民国历史。 但是在这些少则百字。多则上千字的通电西北地这份只有2字的通电显得是如此之另类如此的特别以至于让人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这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通电是司马自己草拟的司马并没有使用公司的老学究们起草的那份用着屏五屏六的文字。诉说着西北地无奈和西北所受的勒索总之一切的一切都是如令暴政当权以至于西北为生存计奋而反击总之一句话不是我想造反而是你逼我的再则现在都是共和了就是反抗暴政那是天赋人权! 那份绝对可以做为通电范本的千字通电。让司马看的是头晕目眩原因无他生活在白话时代的司马从中根本就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所以司马就亲自拟定了这份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地通电。 在司马看来此时西北已经没有了选择通电全国的目的是为了名冤叫屈有这个必要吗?现在全国都知道西北十三万成年公民的选择相信报纸上自会报道报纸上自己地报道前因为后。那么就没有必要了如此了现在的通电就是告诉国人西北的选择所以战争二字足够表达一切更道明了西北的决 于是这么一份题头写着:“大总统(徐世昌)钧鉴:国务院各部总长、各衙门步军统领、警察总监、曹巡阅使、督军、省长、司令、师旅长、护军使、镇守使、各省议会、商务总会、农会、工会、教育会、商会、各报馆公鉴。”然后内容却只有短短两字的通电。就此出笼。 “松坡。现在你还要去西北吗?” 看着有些失神的老同学蒋百里开口说到。刚从日本回国原本想休息两日后即起程到西北参观以看看这个人们口中的中国地鲁尔以及中国的希望。 但是没想到今天的报纸却打破了蔡锷对西北的梦幻虽然蔡锷本人是一名军人但是一直以来蔡锷都反对用武力解决政治纷争当年自请进京、反对二次革命均是如此而是为公义。 之所以起义反袁是为保卫民国是“为时势和良心所迫”是为了公义不能“兼顾私情”蔡锷从不否认自己对袁世凯怀有一定的私人感情但一旦袁氏背叛民国、背叛自己宣誓效忠的共和、帝制自为蔡锷就要起而反对毫无回旋余地。 在日本时看到从国内传来的报纸上对西北军国民教育、军国民色彩浓厚的描述时作为一个信奉军国民主义的军人抵御强敌、洗雪国耻乃是蔡锷最大心愿看到西北如此时几乎在潜意识里和一些人一样蔡锷几乎把西北看成了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和中国改良地范本但是现在西北的决定显然出乎了蔡锷的意料。 “百里此次西北之行不能推迟国魂者国家建立之大纲国民自尊自立之种子。这不正是如此吗?我们要去西北看看西北人是怎么争他们口中的自尊、自由和正义。” 虽然在内心深处并不愿意看到西北选择用战争代替对话但是在蔡锷的心里蔡锷还是希望能够亲眼看看这个被自己视为中国未来改良之范版地西北而从报纸描述地西北人愤不畏死的表现更是让蔡锷看到了西北军国民主义教育地成国。 “民不畏死死又何惧。普通百姓竟然以牺牲为荣!” 想到报纸上提到的那些西北人自参军的场面蔡锷在心里对西北的好奇心日盛虽然不喜用西北的选择但是蔡锷知道此时西北的决定实际上是西北人地勇气。 “去定火车票吧!我们今天就去等到他们打起来的时候估计想进入西北也就难了!” 想到社。蔡锷还是下定决心提前去西北。去看看那个人们眼中之前地中国希望和现在的中国乱源所在的西北。 司马并不知道蔡锷的决定现在的司马所关注的是京城府院双方的决定让人感觉的意外的却是府院双方对司马地电文竟然意外的沉默着只是呼吁西北保持冷静遵守国家律法等等而已但是此时西北还有选择吗? 位于在民团综合训练中心东侧大约二点五公里的地方。就是在西北家喻户晓的西北航空俱乐部这个航空俱乐部实际上一个公益性质的航空教育以及航空技术普及机构。 整个航空俱乐部日常所需经费均由司马个人基金会支出之所以成立这家航空俱乐部除了是为了使西北的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的飞机有处销售之外更为重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