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莲花_第二章步步莲花城阿格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步步莲花城阿格拉 (第3/4页)

都需要先用小费开路。比如侍应生替你拿行李,给小费;开个门,也要给小费;吃饭,给小费;拍照,给小费;甚至问个路,也要给小费。

    我一直提醒自己不要总是抄着手,只让小辛给打赏,可是欠缺训练,总是出手不及他快。

    吃过饭,我们在附近随便逛了逛,便早早回酒店了。为了暗示小辛我不与他同房并非出于猜忌,我特地在楼下买了一瓶酒,邀他等一下来房中共饮。

    小辛果然很高兴地接受了邀请,来的时候还带了一盘据说是本地最有名的香蕉占拉西。我换上新买的印度三件式旁遮普——长纱巾是没必要的,只穿了过膝衬衫和灯笼裤,又好兴致地对着镜子在额上点了一粒吉祥痣,与小辛坐在阳台上举杯对饮。

    刚洗过头,懒得用吹风机,就披散在藤椅靠背上由它晾干。微凉的晚风断断续续地吹送,成千上万的鸽子围着对面楼顶飞来飞去,看起来就好像在编写一部看不见的天书。楼宇街道沐浴在向晚的余晖里,无比温柔。

    房间里的电视打开着,永恒地播着千篇一律的印度歌舞。那些宝莱坞式的歌舞好像几十年也没怎么变过,永远是女人在树后若隐若现,男人在河畔边走边唱。

    我同小辛说:“再跟我说些你大哥的事好不好?”

    “怎么,听了一整天神的故事还不够,现在又想听人的故事了?”

    “昨天晚上,我住在你家里,看到你哥哥画的莲花,很美。真想象不出,能画出这么美的莲花图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圣人喽。”小辛笑“从小到大,我哥好像都没犯过错似的。他这个人,就像一朵蓝莲花,正直、纯洁、稀有、沉默、完美无缺。可是谁能想到,他要么不做,要么就做个大的,竟然偷偷改学科,削了头发出家做比丘。”

    “你也很正直、纯洁,很难得啊。而且孝顺、热情、好学上进…”我恭维他,接着话题一转“你上次说,你大哥听到了佛的召唤,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小辛长叹一口气,脸色凝重起来,仿佛在措辞,半晌才说:“那时候我们两兄弟都还小。当时父亲刚被诊断出绝症,治了一年都没有结果,反而每况愈下,于是那年底,我们全家人一起陪他去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我心中一震。我梦中的瓦拉纳西!原来,小辛并不是第一次去瓦拉纳西。

    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每个印度人,一生中最大的心愿就是至少去一次瓦拉纳西,在恒河晨浴,并且死后将遗骨撒在恒河里。他们相信,只有这样,灵魂才能得到净化,升上天堂。

    很多印度教徒在临终前,会努力撑着最后一口气来到瓦拉纳西,每天早晨用恒河水沐浴,对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祈祷,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有些穷人,知道自己将死,爬也要爬到瓦拉纳西,什么也不做,就躺在河边的出生台阶上等死。其后,警察会将他们的尸体送到公共火葬场焚烧,然后将骨灰撒入恒河。

    更加没办法的人,亲属会将他的骨灰先保存起来,等到合适的机会再撒入恒河。由于印度的火车票价出奇地低,因此长途旅行对印度人倒并不是一件难事。

    印度教徒死后是不留坟墓的,恒河便是他们的永栖之地。即使圣雄甘地,骨灰也是撒进恒河,虽然人们在德里建了甘地陵供世人朝拜,墓里却并没有甘地的骨殖,而只能称之为衣冠冢。

    小辛神色凄楚。我猜想瓦拉纳西之行是他们全家人最后团聚的日子,他的父亲,大概没有再回来。不禁轻轻问:“那年,你几岁?”

    “刚满五岁,我哥哥九岁。”

    我默默算了一下时间,小辛五岁时,我八岁,正是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原来,我和小辛是在同一年经历了同样的丧父之痛。这瞬间,我对他的了解和相知又多了几分。

    小辛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我们一家四口,放下一切陪父亲去瓦拉纳西,每天陪他晨浴,每晚跟他一起念经,不久,父亲便…母亲完全崩溃了,她不肯离开瓦拉纳西,仍然每天早晨到恒河洗浴,每天晚上去听经,放河灯。无人时便自说自笑,那样子,就好像平常在家时和父亲对话。她坚持说,留在恒河边,她可以仍然看见父亲,听见父亲同他说话。”

    听他这样说的时候,我仿佛已经看到了恒河,看到朝圣者们站在寒冷的河水中祈祷,看到辛妈一步步走向深水,打开纱丽蹲下来,在撒有丈夫骨殖的恒河水中洗浴…

    小辛哽咽起来:“那段时间,我和哥哥担心极了,绝望极了,父亲去世了,我们好怕mama熬不过打击,会从此疯掉。”他停下来,不再说话。

    我心凄楚,轻轻吟诵:

    “在恒河之畔,在人们焚化死者的凄寂之处,诗人杜尔西达斯来回漫步,陷入沉思。

    他发现一个妇女坐在丈夫的尸体旁边,身着艳丽的服装,仿佛是举行婚礼一般。

    她看见诗人时,起身施礼,说:‘大师,请允许我带着你的祝福,跟随我丈夫前去天国。’

    ‘为何这样匆忙,我的孩子?’杜尔西达斯问,‘这人间不也属于造就天国的上帝吗?’

    ‘我并不向往天国。’妇人答道,‘我只要我的丈夫。’

    杜尔西达斯笑容可掬地说:‘回家去吧,我的孩子。不等这个月结束,你就会找到你的丈夫。’

    妇人满怀幸福的希望,回到家里,杜尔西达斯每天都去看她,以高深的思想促使她思索,直到她的心中充满神圣的爱。

    一月未尽,邻居们过来看她,问道:‘妹子,找到丈夫了吗?’

    寡妇笑着回答:‘是的,找到了。’

    邻居们急切地问道:‘他在哪儿?’

    ‘我的夫君在我心里,已与我融为一体。’妇人答道。”

    小辛惊讶:“你念的好像是我们印度的诗。”

    “是泰戈尔的诗。”看来印度学生和中国学生一样,很多人会几国语言,却对自己本国文化不甚了了。

    我轻轻问:“后来发生了什么事?你母亲痊愈了吗?”

    “父亲去世后,大哥变成家中最年长的男人,他不愿意看到母亲这样子每天沉浸在对父亲的思念和幻想中,就绞尽脑汁想办法安慰母亲。因为母亲不肯回德里,大哥只好陪她在瓦拉纳西四周旅游散心,有一天我们去到菩提迦耶,你知道,那是佛教的创始地,佛陀顿悟的地方,哥哥就是从那时候起,突然对佛教产生强烈兴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