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十八 (第7/7页)
这样一直过了好几年。后来(王瑚派人)偷偷地探察他,只见一条老狗,黑的头、白的身体仍象过去那样,一到县府门口便变成了人。(派出的人)把 这情况告诉了王瑚,王瑚就把它杀了,于是敲门的事也就绝迹了。二十三桂阳太守李叔坚,曾给刺史当从事史。他家里有条狗,象人一样 站起来走路,家里人说应该杀了它。李叔坚说:“犬马常常用来比喻君子。 狗看见人走路,便模仿着走,有什么伤害呢?”过了一会儿,狗戴了李叔坚 的帽子奔跑起来,家里的人十分惊讶,李叔坚却说:“它不小心误碰上了帽 子,是帽带挂住了它的头罢了。”狗又在灶前保留火种,家里人更加惶恐不 安了。李叔坚又说:“奴婢们都在田里干活,狗帮助保留火种,正好可以不 再麻烦乡邻。这有什么坏处?”过了几天,这狗突然死了,结果李家便一点 儿怪异的事情也没有了。 吴郡无锡县的上湖有条大堤。管堤的小吏丁初,每次天下大雨,总是去 巡视堤岸。这年春天刚下过大雨,他就出去巡视湖堤。傍晚的时候回家,回 头看见有一个妇女,全身上下都穿着青色的衣服,撑着青色的伞,在后边追 着叫喊:“丁副官等等我。”丁初当时十分惆怅,心里想留步等她,但又起 疑云:“本来从没有看见过这种情况,现在忽然有个女人冒着阴雨天气走路, 恐怕一定是精怪了。”丁初便快步逃跑,回头看看那女人,追他也追得很急。 丁初因而也急匆匆地走,走着走着和那女人的距离变远了,回头看那女人, 竟自己跳进湖中,扑通一声,狼花四溅,衣服和伞都飞散开来。仔细一看, 原来是只青颜色的大水獭,衣服和伞都是荷叶。水獭曾变成人的形状,多次 用美色来迷惑年轻人。 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公元 240 年——249 年),中山国人氏王周南任 襄邑县县长。忽然有只老鼠从洞中爬出来,在厅堂上对王周南说:“周南, 你在某月某日要死去。”王周南急忙赶前去,却不答腔,老鼠便回到洞中去 了。后来到了王周南要死的那一天,老鼠又出来了,还戴着帽子、头巾,穿 着黑衣服。对王周南说:“周南,你中午要死了。”王周南还是不答腔。老鼠 又进洞去了。一会儿它又出来,出来了又进洞,转了几个来回,讲了几次和 前面相同的话。这时正好到了中午,老鼠又说:“周南,你老不答腔,我还 能说什么呢?”说完,便倒在地上死了,它的衣帽也马上消失了。走近看它, 与平常的老鼠没有什么不同。 安阳城南有一座亭馆,夜里不可以在里面住宿,如果在里面住宿,总是 会死人。有一个书生懂得道术,竟在那亭馆里过夜。亭旁的老百姓说:“这 亭馆住不得,过去前前后后很多人在亭馆里住过,没有一个能活着的。”书 生说:“没有害处,我自能对付。”于是他就住在亭馆的办公厅中,还端正 地坐在那儿读书,读了很久才休息。半夜以后,有个人穿着黑色的单衣,来到门外,呼唤亭主,亭主答应了一声。那人问:“看见亭楼里有人吗?”亭主回答说:“刚才有一个书生在 这里读书。现在刚读罢,似乎还没有睡。”那人答应了一声便叹息着走了。 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戴着红色的头巾,呼唤亭主,就象刚才那个人一样和亭 主问答,也答应了一声叹息着走了。他们走了以后也就鸦雀无声了。书生知 道没有人来了,就起来走到刚才那两个人呼喊的地方,仿照他们的样子呼唤 亭主,亭主也答应了一声。书生又说:“亭楼里有人吗?”亭主就象刚才那 样作了回答。书生就问道:“刚才穿着黑衣服来的是谁?”亭主回答说:“是 北屋的母猪。”书生又说:“戴着红头巾来的是谁?”亭主回答说:“是西 屋的老公鸡。”书生说:“你又是谁呢?”亭主说:“我是老蝎。”于是书 生勉力读书读到天亮,不敢睡着。天亮了,亭边的百姓来看他,惊讶地说:“怎么就您一个人能不死?” 书生说:“快拿剑来!我给你们捉拿精怪。”于是他就拿着宝剑来到昨天夜 里亭主答话的地方,果然发现了老蝎,大得象琵琶,毒刺有几尺长。又到西 屋抓住了老公鸡,到北屋抓住了老母猪。总共杀了三个怪物,亭馆里的毒害 就被平息了,以后永远也没有灾祸横行了。 三国东吴时,庐陵郡治所的亭馆楼上常常闹鬼,在里面过夜的人总是死 去。从此以后,过路的使者官员,都不敢到亭馆里留宿。这时丹阳郡有个叫 汤应的人,很有胆气和武艺,出使来到庐陵,就到亭馆里住宿。亭吏告诉他 这亭馆不能住,汤应没有听从。他让随从回到外面住宿,自己只拿了一把大 刀,独自一人住在亭中。到三更已过,忽然听见有人敲门。汤应远远地问:“是谁?”外面的人回答说:“是部郡从事史前来互通信息。”汤应让他进来,他说了一番话就 走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象刚才那个人一样来敲门,说:“郡守前来互通 信息。”汤应又让他进来,这人身穿黑衣。这两个人走了以后,汤应认为他 们都是人,一点儿也没有猜疑他们。转眼间又有人敲门,说:“部郡从事史、 郡守前来拜见。”汤应于是怀疑了,心想:“这夜里不是拜访客人的时候, 而且部郡从事史和郡守,也不应该一起来。”他知道来的是妖怪了,就拿着 刀迎接他们。只见那两个人都穿着华美的衣服,一起进了屋。坐定后,自称 郡守的便和汤应谈话。话还没有说完,部郡从事史忽然起身绕到汤应的背后。 汤应便回过头来,用刀对面砍去,砍中了他。郡守便离开座位逃了出去,汤 应急忙追赶,到亭馆的后墙下,追上了郡守,向他连砍几刀,汤应才回去睡 觉。到天亮,汤应带了人前去寻找,看见有血迹,便按血迹去找,把两个妖 怪都找到了。自称郡守的,是一头老猪;自称部郡从事史的,是一只老狐狸。 从此以后,这亭馆里的妖怪就绝迹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