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六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四章 (第5/9页)

多大?”

    “奴才今年四十一。”

    “你弟兄几个?”

    “奴才弟兄三个。只有奴才在样式房当差。”

    “你现在是多大的官儿?”

    “奴才本来是候选大理寺承。光绪三年惠陵金券合龙,隆恩殿上梁,奴才蒙恩赏加员外郎职衔。”

    “普陀峪的工程,也有你的份吗?”

    普陀峪就是慈禧太后将来的陵寝所在地,经营多年,耗资巨万,雷家在这一陵工上就发了一笔大财,所以听慈禧太后提到此事,赶紧碰头答道:“老佛爷的万年吉地,奴才敢不尽心?”

    “是啊!你家世受国恩,如果再不尽心,可就没有天良了。”

    慈禧太后问道:“清漪园从前也是你家承办的吧!”

    “是!”雷廷昌说“清漪园在乾隆十五年改建为大报恩延寿寺,是奴才的太爷爷手里的事。”

    “清漪园这个地方怎么样啊?”

    问到这话,雷廷昌不敢怠慢。他是早由立山那里接受了指示的,要尽力说得那地方是如何如何地好,只要讲得动听,尽管不厌其详。不过话虽如此,雷廷昌却怕慈禧太后不耐烦细听,讲到一半,嫌噜苏不让他再往下说。那一来,只怕就此失宠,以后再无“面圣”的机会了。

    因此,他磕个头说:“回老佛爷的话,清漪园的好处极多,来历很长,怕老佛爷一时听不完,是不是让奴才写个节略,等老佛爷闲下来有兴致的时候,慢慢儿细看?”

    “不要紧。”慈禧太后为“好处极多”这四个字所打动,兴味盎然地说“你慢慢儿说好了。”

    “是!”雷廷昌答应一声,由万寿山谈起。

    万寿山在元朝叫做瓮山,南面的一片湖叫做金湖。地当玉泉山之东,圆明园之西。明朝在此地建有圆静寺和好山园,康熙四十一年,就此一寺一园改建作行宫,就是瓮山行宫。

    乾隆十六年,高宗生母孝圣宪皇后六旬万寿,高宗特就圆静寺改建为大报恩延寿寺,祝禧颂圣。瓮山改名为万寿山,金湖疏浚拓宽,赐名昆明湖。临湖建园,题名“清漪”

    建大报恩延寿寺,是在乾隆十五年开的工,建清漪园及疏浚昆明湖,是乾隆十六年的事。这年正月,高宗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三月初一驾临杭州,初睹“西子”惊为天下美景第一,湖山胜迹,题咏将遍,流连半月之久,方始移驾苏州。四月间回銮抵京,降旨修清漪园,导西山、玉泉山之水,广为疏浚昆明湖,形状即为西湖的具体而微,而清漪园的经营,有许多地方取法于西湖的名胜。西湖的苏堤与湖心亭,都出现在昆明湖中,最明显的是,万寿山前山正中所建的九层大塔,也就是报恩寺塔,与西湖雷峰塔的形状,极其相象。

    万寿山分为前山与后山两部分,后山有一条小河,沿河筑一条街道,全仿苏州,颇具江南水乡的风味。这些景致,都成陈迹,雷廷昌并未见过,但他的口才来得,描绘得十分生动,真让慈禧太后听得忘倦了。

    最后才谈到清漪园遗址的好处,一句话:有山有水。这句话听来平淡无奇,需要拿别处来比较,才见得“有山有水”四个字不容易做到。西苑虽有白塔山,其实不过一处丘陵;圆明园方圆二十里,有名的美景,就有四十处,但水多山少,格局散漫,不如清漪园背山面湖来得紧凑。

    提到圆明园的散漫,慈禧太后颇有感慨,也深悔失计。当年重修圆明园,工费也用了一两百万,加上拆除的旧木料折价,总计要用到三百万左右,结果半途而废,仍是荒凉一片。就因为圆明园太大了,几百万银子花下去,看都看不见。如果用这三百万银子,另修一处园子,必定粲然可观。

    就这一念之间,慈禧太后决定了,决定接纳内务府的献议,重修清漪园。

    当然,这话不能谕知雷廷昌,回宫以后,要找李莲英来商议。

    “听雷廷昌说得倒真中听。有几百万银子,花在清漪园上头,一定有个看头儿。”

    “原是这么着!”李莲英对慈禧太后说话,完全是老管家对老主母的口吻,没有繁琐的称谓与虚文,是那种尊敬中含着亲切的味道“而且修清漪园,也比修圆明园来得名正言顺。”

    “怎么呢?”

    “当年乾隆爷替老太后上寿,修了大报恩延寿寺,盖了清漪园,如今万岁爷不也该大报恩吗?”

    一句话提醒了慈禧太后,意向越发坚定。倘或有言官不知趣,象当年谏阻圆明园工程那样,就由皇帝下一道上谕,引用高宗为孝圣宪皇后建寺修园祝禧的祖宗成法,狠狠地训斥一番,看谁还敢多嘴?

    “你就说给福锟吧!让他跟立山核计,怎么样先叫雷廷昌画个图来看看。”

    “奴才马上去传旨。”李莲英问道:“那里有山有水,怎么个把万寿山、昆明湖用得上?先得请旨,好让他们照老佛爷的意思去办。”

    这是李莲英故意这样说的,其实已有草图。慈禧太后不知就里,想了一会说:“办事的地方总要有的。”

    那是一定的。皇太后在园颐养,皇帝不得不随侍,召见臣工,裁量大计,不但要有正殿,还得要有臣下的直庐,草图上连这座召见臣工的正殿的名字都已拟好了,叫做“红寿殿”不过,这时候的李莲英却只能答应一声:“是!”“再要有烧香的佛阁。”

    “是!”李莲英说“那得离寝宫近的地方。”

    “可也得在山上。”

    “寝宫可不能盖在山上,上下不便。”

    “寝宫就盖在山坡上,临着湖。”

    “老佛爷的算计好。”

    不是慈禧太后的算计好,是立山的算计好,一佛阁一寝宫的位置早就相度好了,正就如慈禧太后所指示的,建在仁寿殿之后,背山面湖的地方。

    “我想到的就这两处。”慈禧太后说“咱们在这儿瞎琢磨没有用,人家几辈子在样式房掌案,自然知道怎么取景,怎么样才新奇有趣?管保画来的图,比咱们想得要好。”

    “是!”李莲英说“奴才马上去说给福中堂,让他传旨,总在十天八天之内,把草图画得来。”

    “十天八天怕来不及。给他们半个月的限吧!”

    “那就更好了。”李莲英问说:“跟老佛爷请旨,这件事,要不要说给七爷?”

    慈禧太后想了一下,断然决然地说:“先不必跟他说。等我看了草图,让他们估一估,得要多少银子?有了准数,我自己来跟他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