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二章 (第8/9页)
到京,督饬司员布置花车,筹备供应。”盛宣怀说:“臣才具短绌,虽然尽心尽力,只怕还是有疏漏的地方,求皇太后包容。” “你很能干,没有什么好褒贬的。”慈禧太后又问:“南边革命党闹得凶不凶?” “本来很凶,自张之洞署任以来,好得多了。” “喔,”慈禧太后身子往前俯一俯“那是什么缘故呢?” “张之洞舆情甚洽,善于化解疏导,地方士绅,都肯听他的话,约束乡党子弟,所以能弭患于无形。” “地方士绅是那些人呢?” 这一问,多少出于盛宣怀的意外,觉得很难回答。因为有些人非慈禧太后所知,说了也是白说,有些人为慈禧太后所恶,说了不妥当。但急切之间,无暇细思,想到一个便说了出来:“象南通张謇…。” 他还在想第二个时,慈禧太后已经在问了:“是甲午的状元张謇吗?” “是!”“他不是翁同龢的得意门生吗?” 盛宣怀心想糟了!但不能不硬着头皮,再答一声:“是!”“他跟翁同龢可常有往来?” 听慈禧太后的语气相当缓和,盛宣怀比较放心了。“不大往来!”他说:“张謇在家乡开垦,办实业,很忙的。再者翁同龢闭门思过,也不大会客。” “翁同龢是你的同乡不是?” “是。” “那,你跟他总常有往来?” “臣家住上海,跟翁同龢逢年过节通通信,此外就没有什么往来。” “翁同龢安分不安分?” “很安分。” “他跟康有为呢?” “绝无往来!”盛宣怀的声音,有如斩钉截铁“据臣所知,翁同龢对康梁师徒,深恶痛绝。” “那还罢了!”慈禧太后冷冷地说:“你得便传话给翁同龢,千万安分!我可是格外保全他了!” 盛宣怀吓出一身冷汗,跪安退出时,神色青黄不定,看到的人,无不诧异,都以为他碰了个大钉子,却猜不透是何缘故? 三月十日,谒陵事毕,回到保定。西陵在易州,而保定在易州之南,非谒陵跸路所经,所以并无常设行宫。这一次慈禧太后早就决定,顺道临幸保定,因而选定莲池书院,作为行宫。 莲池书院建于雍正十一年,原为元朝张柔莲花池故址,所以书院名为莲池。池上有临漪亭,又有君子亭、柳塘、西溪、北潭等等名目,本为保定的名胜,加以重兴土木,踵事增华,比起那些定制正中帝居,东面住皇后,西面住太后“山”字或三座大屋,呆板无比的行宫来,自然大足流连了。 袁世凯办差,能胜得过盛宣怀的,就在这座行宫上头。特地委了两名能员,专门负责,一个是早在李鸿章生前,便跟袁世凯很接近的杨士骧,如今官居直隶按察使,一个是长芦盐运使汪瑞高。汪瑞高跟长芦盐商去要钱,杨士骧会花钱,他的祖父杨殿邦做过漕运总督。“三世为官,方知穿衣吃饭”杨士骧精于饮馔,所以伺候御膳,能博得慈禧太后极大的欢心。 一住三天,到得三月十四日黎明时分,袁世凯接到电报局派专差送来一封密电,译出来一看,道是荣禄已在半夜里溘然长逝了。 这是个等了已久的消息,袁世凯精神为之一振!但心里很乱,因为一下子从心底涌起许多即时要办的事。定一定神细想,找到了第一件该做的事,通知电报局,如有致军机处的密电,压到天色大亮以后再送,因为他要趁荣禄的噩耗尚未传开来以前,有所布置。 于是立即派人去请智囊杨士骧。而在此等待的一段时间中,他又已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密电北洋公所,即刻到荣府去襄办丧事;一件是向藩库提银二十万两,即刻就要,而且要银票。 也就是刚办了这两件事,杨士骧已奉召而至,直到签押房来见。袁世凯一面拿电报给他看,一面说道:“荣中堂过去了。” 杨士骧看完电报问说:“军机上还不知道这个消息?” “已经告诉电报局压一压。”袁世凯问:“你看会不会有变化?” “不会!”杨士骧很有把握地说:“如今最要紧的是,大老自己先要沉住气,切忌浮躁。” 袁世凯点点头又问:“上头召见,你看我应该怎么说?” “不必说得太明显。”杨士骧想了一下又说:“甚至根本不参一议。” “如果一定要问,非说不可呢?” “只说,如今大政,不外两端,一是新政,一是外务。新政正在次第举办,外务如能益加开展,大局更有可为。皇太后、皇上用人之道,悬揣必以此二者为准。” 袁世凯深深点头“这话很得体。”他说:“这个消息,不从我这里传出去,免得军机上有人说话。不过,大老那里,劳你驾,立刻去一趟,也不必提到这个消息。” “那么去干什么呢?” “请稍坐一坐,我再告诉你。”袁世凯唤来心腹家人“你去催一催,藩库怎么还没有人来?” “莲府,”庆王奕劻问道:“这么早来,一定有事。” “是!袁慰帅派我来给王爷请安,有样东西,面呈王爷。” 说着,杨士骧取出一个红封套,恭恭敬敬地双手捧上。 奕劻从封套中抽出一张银票,一看是二十万两,不由得睁大了眼问:“这是干什么?” “是袁慰帅孝敬王爷的。” “这…。”奕劻喜心翻倒,嘴变得很笨了“太多了一点儿吧?好象受之不可,似乎却之不恭。” “备王爷常用的。”杨士骧说:“王爷快有很大的开销,尤其是宫里。” 弦外有音,不妨自辨。奕劻便说:“既这么说,我就愧受了。京里如果有什么消息,务必早早给我一个信。” “是!”杨士骧停了一下答道:“王爷一进行宫,怕就有消息。” 这一说奕劻猜到七八分。送走了杨士骧,立刻坐轿到行宫。他是督办政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专有一间“直庐”而且与军机处的直庐相接。一到,便有个极熟的军机章京悄悄溜了进来,请个“双安”轻声说道:“该给王爷道喜了。” “喜从何来?” “司官马上又要伺候王爷了。刚才接到的电报,荣中堂昨儿夜里过去了,军机不是王爷来领班,可又该谁呢?” “你不要这么说!”奕劻连连摇手“恩出自上,没有该谁不该谁这一说。承你来报信,我很见情。不过,请你别张扬。” “是,是!司官知道事情轻重。”说着,又请了个安,仍是悄悄地溜走。 消息证实了。奕劻想到袁世凯的二十万银子与杨士骧所说的那几句话,知道这笔巨款该怎么花。当时便派个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