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运筹帷幄 (第1/3页)
第十三章 运筹帷幄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一次,却是螳螂捕蝉,还有蝉在后… 那位不速之客,抢先一步到了杨瑞星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自然也是撬不开杨家老父的金口。好在保姆小玲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他给人家200块钱,嘱咐:如果事后再有人来,就于晚上6点打这个手机号通知他。当然,以防万一,他也记下了杨家的电话。 安排好了,不速之客匆匆地下了楼。刚到3楼,就遇见麦涛一行人往上走。本来他也没注意,可无意间听到艾莲正在介绍杨家的情况,他马上起了疑:这些人不会是警察吧? 两拨人马擦肩而过,不速之客“蹬蹬蹬”几步就跑下了楼。 果然,听说杨家来了个不速之客,就是刚刚碰上的那个人。麦涛和薛蓉蓉翻身往下就追。 按理说,夏日炎炎,行人稀少,不好躲藏。不速之客急中生智,瞥见一间单元门是开着的,一闪身躲了进去。喘口气刚一回头,就发现一个六七岁的女孩子站在自己身后,拎着一只滑板。 “叔叔,你找谁?”孩子一口稚嫩的童声。 不速之客原本打算躲一会就完事,没想到撞见个孩子,万一孩子大嚷大叫,事情难免曝光。 他顺手从怀中掏出一枚工作证,嘴里说:“你爸爸mama在家吗?我找他们有事。” 孩子咕噜噜转了转眼睛,该咋回答呢? 爸爸mama常说“不能搭理陌生人。”这个大忌,她已经犯了… 爸爸mama又说:“不能撒谎。”这么说的话,今天爸爸mama不在,只有爷爷奶奶在,就该告诉叔叔啦。 可是爸爸mama还说:“不能说我们不在家。”喔,那样的话,就该说爸爸mama在家了。 可是,这样说的话,不是撒谎了吗? 孩子愣在那儿,好半天说不出话来。为人父母者,常常因为自己的观点,随意地给孩子下达一些命令,却给孩子造成了困扰。 不速之客倒不在乎,没事,只要能让自己安安静静地藏一会儿就行。 折腾了好半天,孩子在逻辑的矛盾里越陷越深,末了,小嘴巴一撇,说:“我不知道。” 行啊,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吧,我压根也没想知道。不速之客隔着单元门的窗户,偷窥着外面——四周静悄悄的,好像没人追自己。 “小meimei,你会滑这东西吗?” “会呀。” “来,让叔叔瞧瞧。” “行!”小姑娘很得意,拎着滑板走在前面,不速之客跟在后面。 这一下,他可是彻底放了心,他看模样像极了带孩子出来玩的大人,谁会怀疑他呢。 他当然不知道,三位火眼金睛的家伙,已大略记住了他的样貌。 好在麦涛和薛蓉蓉逛了一圈,没找到他,就回去了。 这个长头发的小姑娘英姿飒爽地踩着滑板,他也没心思看,说了几句好听的话,钻回车里,等那几个人出来。 墨镜、帽子,应有之物,全扣在了脑袋上。 大约十几分钟之后,麦涛一行人下了楼。他不敢靠得太近,帽子下面露着一双眼,也看不真切。其中的一人,也就是艾莲,告辞回家了。另外两人往自己这边走来。吓得他一缩身,靠在车里装睡。 两人过去,他这才坐起来,心中早就怀疑这三人是警察,打算跟上去看个究竟。 所以麦涛他们驾车走了,他就跟着。 这就是螳螂捕蝉,还有蝉在后。 若在平常时候,有车子跟踪自己“螳螂”很快便会发现。今天则不同,因为是周末,漂流量巨大。超车、并线的行为时有发生,不速之客跟在后面绕来绕去,两车的距离一会远,一会近。 突然,不速之客的手机响了起来,是一个不知名的电话。 他笑笑,没搭理,今天办的手机号,绝不会是认识的人打来的。 麦涛坐在前面的车里,听着手机嘟嘟嘟直响,没人接,随手放下了。现在不是妄下定论的时候,所以他和薛蓉蓉谁也没有说话。 趋近环线的时候,车堵得更厉害了。烦躁的麦涛想抽支烟,瞅瞅薛蓉蓉,没敢。 他烦躁,薛蓉蓉更烦。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她处理呢!没辙,她掏出备用的警铃,放置在车顶。 扰民就扰民了吧,赶紧回去破案要紧! 不速之客看见了警铃,知道这确实是便衣警察。自己被甩在后面,但是怀疑验证了。他的心里咯噔一下,百感交集,掏出另一部手机,拨打号码… 装上了警铃,在漂流中还是插翅难飞,不过三绕两绕的,总算摆脱了束缚,麦涛脚下加劲,不多时,回到了警局。 下车后,两人简单商议了一阵,决定兵分两路:薛蓉蓉负责追查线索,麦涛回去给便衣侦查员讲述注意事项。 人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是:便衣警察被安插在现场的各个位置,有装作扫街的;有坐在饭馆门口不好好吃饭,到处瞎看的;有在商店门口买了可乐,靠着墙喝的…其实真实情况,也跟这个差不多。侦查员们伪装成普通市民,各自占领有利位置,彼此通报情况,凶手一露面,找到最好的时机,他们便一拥而上,将其抓获。 然而这个经典的场面,却必须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他们知道自己要抓谁! 犯罪嫌疑人的外貌特征,侦查员们早已铭记在心。即使他粘上假胡子,戴上帽子,也难逃法眼。 可是今天的情况,却有天壤之别。要抓谁,甚至要抓什么样的人,大家心里都没底。 他们要诱骗冷血的杀手上当,可怎么引诱,这又是个问题! 于是,大会议室里,人头攒动,议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