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零陵 (第4/6页)
。”侍婢看到谢臻,面上倏而涨红。她的目光中带着些羞涩的慌乱,分别向蔡缨和谢臻一礼,快步走出房门。 室中只剩二人。 蔡缨看着谢臻,停下手中的铜匙。 谢臻亦看着她,片刻,迈步走入室中。 “明日有大舟返京城,臻来问女君意下。”谢臻隔着几案,与蔡缨相对坐下,缓缓道。 蔡缨注视着他,目光平静。 “我去零陵。”片刻,她轻声道。 谢臻目中闪过一丝讶异:“哦?”“缨如今孑然一身,唯零陵有一舅家可往投奔。”蔡缨缓缓道,停了停,微微低头:“且将来还要返巴郡为父亲收敛尸身。” 谢臻看着她,没有接话。 “明日我往京城之时,可送女君往零陵。”片刻,他颔首,却看着蔡缨,目光平和:“丞相嘱托之事,亦愿女君勿忘。” 蔡缨看着他,心中明了。 “可否请教使君一事?”过了会,她忽而问道。 谢臻道:“女君但问。” 蔡缨吸口气,道:“朝廷下派丞相,乃为辅弼诸王。今濮阳王逆反,若论责任,首究丞相失职。可对?” 谢臻答道:“正是。” 蔡缨缓缓道:“即便我父亲出得巴郡,亦逃不得一死,可对?” 谢臻视线微凝,颔首:“然。” “缨得以至此,亦是因我父亲曾与使君约以要事。” 谢臻双眸正视不避:“女君所言确实。” 蔡缨看着他,目光定定,片刻,唇边浮起一抹苍白的浅笑。 “君子磊落,果如使君。”她深吸口气,向谢臻一礼:“待明日到得零陵,父亲交托之物,缨必奉与。” 顾昀回到住所,却见馥之正立在廊下,望着庭中出神。 “怎不歇息?”顾昀讶然。 馥之回头,见是他,笑笑:“睡不着。” 顾昀没有言语,只走上前去,将她身上的棉袍拢了拢,皱眉道:“那也不可站在廊下,惹了风寒怎好。” 馥之看着他认真的样子,片刻,笑道:“你比我还懂医。” 顾昀莞尔,搂在她身后,陪她望着庭中景致。 “甫辰。”过了会,忽而听得馥之道。 “嗯?” “我想明日就返京。” 顾昀没有说话。 馥之回头,只见他望着庭中,目光深远。 “怎不出声?”馥之问。 顾昀瞥瞥她,神色无波。 “我不喜。”他淡淡道。 馥之一怔:“为何?” 顾昀将她放开,伸伸腰肢的骨节,望着天空:“别家妇人恨不得将丈夫绑在手上,我家妇人却只想着自己回京。” 馥之看着他,片刻,讪然道:“你要如何?” 顾昀低头瞅向她,声音低缓:“你说如何?” 那双眸近在眼前,深黝得似能攫人心魄。 馥之望着他,面上倏而烧起,笑意却渐渐加深,染上一层柔媚的颜色。“你来便知。”她的声音婉转,说着,伸出手,一把将他拉向室中。 夜里,堂上明灯荧荧。 顾铣披衣坐在案前,对着案上摊开的地图沉思。 外面倏而传来些窸窣的脚步声,他抬眼,却忽而见一个身影走来。灯光氤氲,那面容恍然熟悉,顾铣不禁怔了怔。 “叔父。”那女子行至他面前,下拜一礼。 顾铣看着她,回过神来。 “是馥之来了。”他神色和蔼,将案上的绢图收起,放在一旁。 馥之微笑道:“侄妇见叔父堂上仍有灯火,料想叔父未睡,便做了些羹汤来。”说着,从侍婢盘中端起一碗羹汤,呈在顾铣的案上。 顾铣看着瓷碗,面露笑意。 “难得馥之一番心意。”他和声道,说罢,饶有兴味地拿起汤匙。 “甫辰出去了?”羹汤仍热气腾腾,顾铣搅动地吹了吹,向馥之问道。 馥之答道:“才出去不久。” 顾铣含笑,低头饮羹汤。 “不知可还合叔父胃口?”馥之问。 顾铣颔首,夸赞道:“甚香甜。” 馥之笑了笑。待顾铣吃完,她让侍婢将食器收拾下去,自己却不告退。 顾铣微讶。 “请叔父赐脉一观。”馥之望着顾铣,诚恳道。 顾铣看着她,片刻,笑起来:“到底瞒不得扁鹊。”说着,将手放在案上。 馥之亦笑,上前为他细心把脉。 铜漏在一侧静静滴着,时而一声细微的轻响。 “听少敬说,你父母去时,你还未满十岁?”顾铣忽而问道。 馥之怔了怔,颔首:“正是。” 顾铣看着她:“可还记得音容?” 馥之想了想,道:“仍记得些,父亲好文墨,说话时声音琅琅。” “哦?”顾铣含笑:“母亲呢?” 馥之道:“我母亲甚温婉,总对人笑。”说着,她想起什么,向顾铣笑了笑:“她与大司马一般好园。” 顾铣看着她,目光静静地映着烛火,隐现着深邃。 “如此。”少顷,他颔首道。 二人不再说话,堂上复又一片寂静。 馥之将顾铣的脉仔细把过,眉间渐渐沉凝。 “叔父出征之前可曾请医?”她问。 顾铣道:“卢子曾来诊过。” 馥之眉头蹙起,低声道:“如此,叔父当也知晓己身病势。” 顾铣没有说话,少顷,缓缓道:“馥之可知我顾氏列祖之事?” 馥之一愣,道:“馥之不知。” 顾铣笑笑,道:“顾氏先祖追随高祖而起,至今两百余年,历任三朝大司马,族中战死者八十有四人,致伤者不计。”说罢,他看着馥之,目光深深:“馥之听得这些,可还觉得我是任性?” 馥之望着他,想说些什么,又觉得哑然。顾氏世出武将,其忠勇之事遍传天下,馥之也曾略闻一二,却不想竟是这般沉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