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9章 (第3/4页)
她放宽心吧,也别再提了。” 夏老爷连夏老太太都能说服,夏太太自然更不会说什么。 夏太太闲来与赵长卿唠叨,道“其实,杨丫头也是好意,她自小就这样,对谁都好。有了好机会,心里记着咱们。就是老爷,兴许是想多了。” 赵长卿不好说什么,夏太太问“你说呢?”长子是出人头地了,但,家里还有次子幼‘女’未娶未嫁,将来亲事都是不小开销。机会难得,夏太太是打算让媳‘妇’劝劝长子什么的,再让长子与丈夫说一说。家里攒下几个,将来儿‘女’亲事也好看。 赵长卿自然不会直接说杨‘玉’芙的不是,她斟酌道“赚银子的事,不是坏事。要依我的见识,如今相公在朝为官,说官儿小,相公还年轻呢,熬个几十年,以后兴许能熬个前程出来。就是二弟,以后也是走科举的。咱们家,还是要以相公和二弟的前程为要。” 夏太太皱眉“这是怎么说的,难道咱家赚些正当银子,还影响文哥儿,武哥儿前程了不成?” 赵长卿温声道“上等蜀锦向来是织造局官造的居多,蜀王在蜀中四五十年,这织造局就是蜀王家的作坊。蜀王是藩王,朝中大臣,小官不提,二品以上大员,没人敢跟藩王太过紧密的联系的。” 一说这个,夏太太就懵了,不解道“我听说蜀王是陛下的亲叔叔,这要是能跟皇帝亲叔叔搞好关系,难道不是于文哥儿官场上有益么?” 赵长卿耐心道“汉武帝时有一员大将,名叫李广,李广战功赫赫,结果终生未能封侯,便是因为李广曾与汉武帝同胞弟弟梁王来往过密,遭到汉武帝的忌讳。这就是李广难封的故事了。皇室王族的事,咱们宁可远着些,不然哪里做错一星半点儿,官做不做的不打紧,恐怕平安都难了。” 夏太太是经历过的,蜀王世子一句话,夏家便是灭顶之灾。那点发财的心思立刻烟消云散,夏太太忙道“你这话很是,咱们消消停停的过日子就好。” 夏家父子颇是能干,这入股的事最终没成。 倒是杨‘玉’芙,瞧着未受丝毫影响,只是到夏家与夏老太太说话时,不经意的提一句“永安侯爷的生母李老太太极‘精’明能干又平易近人的,听说这蜀锦的生意好,有一回恰好遇着了,也不知道怎么三说两说的,李老太太就拿了五千银子给我,非要算她一份。实在推辞不得,只得应了。何况她老人家人头广,也与我介绍了许多大主顾。红利三月一结,我给她送红利,她老人家还不收,非说再把红利入股。我说,这可不成,生意也不是我一家的,还是得族兄做主呢。” 夏姑妈忍不住问“芙丫头,李老太太三月红利有多少啊?” 杨‘玉’芙笑“今年运道好,行情也好,有一千五百多两银子。寻常一处三进的宅子,也能置起来了。” 夏姑妈惊的眼珠子险掉出来,问“三个月就一千五百两的红利?” “夏天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到了秋冬,天冷了,豪‘门’大户的都要裁制新衣,秋冬的料子更好,那才赚钱呢。”只当未看到夏姑妈放光的双眼,杨‘玉’芙笑“上回表嫂给我介绍的匠人班子极好的,我们老太太的屋子已经收拾妥当了。今天我来,是特意来跟表嫂道谢的,怎么不见表嫂呢?” 夏太太笑“她有事出‘门’了。” 夏姑妈嫉妒的抱怨着“成天出‘门’,也不知去做什么。不是赏‘花’就是出游,一家子谁都没她逍遥自在。” 夏太太还是很维护赵长卿的,笑道“看姑太太说的,是郑太太寿辰,媳‘妇’过去给郑太太贺寿了。” 杨‘玉’芙笑“表嫂的能干,无人不知。只可惜表嫂看不上我这小生意。” 夏姑妈道“我看,还是你更能干。每月能给李老太太赚出那许多的红利,就是文哥儿媳‘妇’也不如你的。” 夏太太听这话不禁皱眉。 杨‘玉’芙温温柔柔的笑着“姑妈真是太抬举我了。表嫂在边城给西北军捐银子,一年便有上万两。听说表嫂来了帝都,每月都给皇后娘娘的义塾捐钱,一月足有六百两,一年就是七千二百两。我这点小钱,算什么?不及表嫂一根手指。” 夏家自夏老太太、夏姑妈、夏太太,到赵莲、夏‘玉’,一听这话,都惊的下巴掉一地。 良久,夏姑妈方找回自己的声音“天哪,这是真的吗?” 杨‘玉’芙笑“怎么,难道姑妈不知?” 夏姑妈简直浑身发抖:这,这都是老夏家的钱哪! 夏老太太脸都挂不住了,拍着桌子转头质问夏太太“这事,你究竟知不知道!” 夏太太道“边城的事,我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多。”赵长卿有做‘药’材生意,当时是把银子都捐出去的,那会儿夏太太以为就是千头八百的呢,哪里知道是上万两的银子! 夏老太太呼吸急促,怒道“我看,你们是不气死我不罢休!” 杨‘玉’芙‘露’出尴尬为难之相,上前给夏老太太抚‘胸’捶背,温温柔柔的劝道“老太太,您莫恼,这都是我多嘴了。我以为您知道呢,早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