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34章 (第1/3页)
第234章 夏文做事素来有始有终,搞定自家‘女’眷,他也没忘记去夏少卿府上通气。 夏文道“二伯知道我家,一辈子就在咱们蜀中老家呆着了,老家人淳朴,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的。祖母年岁大了,心疼我在帝都过得不容易,再有杨姑娘三番五次的上‘门’,当真是巧舌如簧,何况又顶着亲戚的名义,自然她说什么,祖母便信什么。我刚知道此事,深觉不妥,先跟祖母讲明白了究竟,心下着实又担心伯娘这里,着紧的过来,跟二伯说一声。” 夏少卿低声问“蜀锦阁当真与蜀王府相关?” 夏文道“二伯在帝都多年,自比我有见识,二伯想一想,蜀锦阁的事是不是有蹊跷?” 因是族人,且夏文刚在翰林当差没多久,两家关系还是很亲近的。夏文都能看出不妥,夏少卿更不是瞎子,道“凡在帝都站住脚的铺子,哪个没有靠山?蜀锦阁自然也有自己的道道儿,这位杨姑娘原是蜀王世子的‘侍’‘女’,何况如今做这蜀锦的生意,与蜀王府有些关连也不为过。但是,若说她受到蜀王府的指使,你不觉着她行事太笨拙直接了吗?” 夏少卿点拨侄子,道“这世上,不是没有细作,我看杨姑娘笨的,实在不像细作。若说她靠着蜀王府的出身谋些好处,或是得了些见不得光的钱财,我倒是信的。” 夏文道“她深恨内人,并且对内人在边城之事了如指掌。如果不是特意查过,绝不可能这样清楚的。” 夏少卿道“去年‘春’闱大比,西北文运大昌,我算了一下,尤其那些年轻的进士,竟多是西北出身。你向来与他们走得近,他们有许多就是边城人,而且还多与你岳家沾亲带故,侄媳‘妇’的事,他们定都很清楚的。再者,你岳父舅家朱氏,朱家大老爷以三品户部‘侍’郎之位致仕,也是高官了。侄媳‘妇’的事,朱家一样清楚。杨姑娘不见得神通广大到去西北打听,何况,侄媳‘妇’大小也有些名声。” 这些人虽然清楚,但‘交’情皆不错,谁会将赵长卿的事泄‘露’给别人知道呢?夏文不好拗着夏少卿来,他叹道“她对内人的恶意,令我百思不得其解,总觉着还是远些的好。” “‘妇’人的脾气,我们男人一般都不能明白,按理有吃有喝有银子使便罢了,她们偏能生出许多古怪心思来。你远着杨姑娘些是对的,咱们不论做官做人,最不能少的便是风骨。你父亲因她颇吃了些苦处,谁心里真能毫无芥蒂,何况这不是小事。咱们不多议论,不找旧账,看在亲戚的面子上,见面还能点个头,是咱们夏家的涵养。但,亲近是不必了。”夏少卿道“你伯娘做这事,竟都没知会我一声。一会儿我去问她,若真的入了股,还是撤出来好。咱们家不等那几两银子下锅,何况我这个年岁,再过几年该致仕了,平平安安到致仕,才是福气。” 夏文道“二伯正当年轻力壮,这个时候就说致仕,也忒早了些。我们小一辈的,没您这样的长辈指点一二,做官都心里没底。” 夏少卿笑“咱们夏家也是世族书香人家,只是近朝未出过内阁高官,未免对不住祖宗哪。到我这里,熬了一辈子,熬到正四品,要说再进一步,难上加难。你们这一辈的孩子们,我家里你兄弟们,你也见了,只能说中规中矩…” 夏文忙道“在帝都中规中矩,已是难得出众。说句老实话,帝都最不缺天才,各处才华横溢之人汇聚帝都,侄儿只怕连中规中矩都算不上。” “你也太谦了。你是正经进士出身,如今在翰林,是最清贵的差使。你兄弟们都是我给他们补的官,只凭这一点,将来就有限了。”望着夏文,夏少卿颇是欣慰,这个族侄,虽然还欠些历练,但心肠是正的,自己觉着有危险,立刻过来跟他说,凭这一点,也值得他提点一二。夏少卿道“阿文,你现在或许不觉怎样。先前,你也颇吃了些苦头,都说在边城是你家歹运,所谓福祸相依,你家走了背字到了边城,要我说,边城也是你的兴旺之地哪。你想一想,你现在‘交’好的朋友,与你同科的进士,多是来自边城。如今朝中这些老家伙们,包括我,有朝一日总会退下来的。你心里要有数,好生做官,将来咱们夏家一族的兴旺,就看你了。” 夏文哪里敢应这话,谦虚不已。夏少卿勉励他几句,晚上还令厨下备了几样家乡小菜,留夏文用饭。 待夏文告辞,夏少卿方回屋去问老婆蜀锦阁的事。 夏恭人道“我都打听过了,那位杨姑娘是族弟媳‘妇’的娘家外甥‘女’,最是可靠不过,为人既机伶又实诚,我拿了五千银子入了进去。” “你怎么不事先与我商量一下?”夏少卿大为皱眉,语气都冷了三分。 夏恭人很是无辜“是我娘家嫂子说给我知道的,何况我又特意去族婶家打听了底细,的确是可靠的亲戚。她使别人的银子也是使,使咱家的也是使,何必去便宜外人?” “赶紧去把入的银子要回来,你去打听些什么?族婶多大年纪了,何况一辈子就呆在老家,内宅‘妇’人,耳根子软,险被人骗了。阿文特意与我说,蜀锦阁不大可靠,族婶入的银子都要回去了,你也别去发那个财。”夏少卿脸沉如水。 夏恭人不敢犟嘴,何况在帝都行事,的确要千万小心。夏恭人忙问“老爷,可是出事了?” 夏少卿道“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