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8章天时 (第1/2页)
第268章 天时 永安侯死了,苏先生未曾半分动容,苏澎欢天喜地,唯有苏白,那模样说不上如丧考妣,也似霜打了的茄子。 苏澎于人情世故上向来不大‘精’通,问苏白“你愁眉苦脸个啥?咱家大仇得报,正当高兴。我又得了李翰林的好酒,晚上咱们爷儿俩喝一杯。” 苏白“哦”了一声,兴致缺缺。苏澎问苏先生“阿白这是怎么了?” 苏先生道“为永安侯伤心的吧。” 苏澎去‘摸’苏白的脑‘门’儿,疑‘惑’道“这孩子是不是傻了?”死个大仇人,正当放鞭炮庆贺,有啥可伤心的? 苏先生实在不想看苏白这个样子,问苏白“你要不要去庙里给永安侯做个道场什么的?” 苏白看他娘一眼“娘,你说什么呢。”永安侯活着,苏白难受,永安侯死了,苏白也没多好受。世上怎么会有这种人,还偏生被他遇上了。 苏先生打量着苏白,问“是不是永安侯找你说过些什么?” “也没。” 听这话苏先生就知道永安侯肯定是找过苏白的,苏先生道“永安侯的话,你一句都不必信。我认识他许多年,我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你以为那天我为什么会带‘侍’卫?” “还有,你自己多大你不知道么?长卿五岁的时候,咱们去的赵家,那会儿你比长卿矮一个头,想想也不是真的,要我说多少遍。” 苏白也不想叫他娘生气,只是,不是滴血验过的么。 苏先生道“你真是宁可相信这种处处可以做手段的滴血验亲,也不相信自己,更不相信我。”说着吩咐丫环端来一碗清水再取来‘药’箱,打发其下去后,苏先生自‘药’箱中取出个瓷瓶在里面倒了一滴水‘色’液体,用银针在苏白刺出一滴血。接着,又自苏澎指间取了一滴血,两滴血在清水中飘浮片刻,凝为一体。 苏白都结巴了“娘,这,这,这…”苏先生道“以后别疑神疑鬼的。” 苏白结巴半日才把舌头捋顺,他看着自己微外冒血的指尖儿,问“难不成那天…” “我少时就在永安侯府长大,侯府那些世仆,我认识一两个,恰好有人在永安侯身边当差。”苏先生道“滴血验亲时可做手脚的地方太多,我早说了你不必信。” 苏白抱怨“娘,那你不早点告诉我。”他心里憋闷了好久哪。 “我一早就跟你说过了。” 一想到永安侯不是他亲爹,苏白简直‘精’神焕发,到他娘身边给他娘捏肩敲背巴结讨好他娘,道“你该原原本本的跟我说,有什么事‘交’待我去做。” “你这种随便就能给人骗到别院硬按着滴血认亲的‘性’子,有事也不敢‘交’给你。” 苏澎忽然哈哈大笑起来,口无遮拦的笑话苏白“原来阿白竟以为自己是…唉哟,亏你会想,你亲爹要知道,得气疯了。” 苏先生给了苏澎一个闭嘴的眼神,苏澎一捂嘴巴“当我没说,当我没说。”之后‘交’待苏白苦干晚上他要吃的菜,就回院子里写他的医书去了。 苏白又守着他娘问“娘,我爹到底是谁啊?” 苏先生道“这许多年了,早过逝的人,还提他做什么。” “起码姓什么叫什么告诉我吧。”反正肯定不会姓苏吧。 苏先生道“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没个汉名,就随我姓了苏,也不知后来有没有改。” 苏白大吃一惊“难道我爹不是汉人?” 苏先生没啥兴趣,懒懒道“都死了的人了,还提他做什么,没的晦气。” 晦气? 这可是亲爹。 苏白小心翼翼的问他娘“娘,是不是我爹做过什么对不住你的事啊?” 苏先生道“我都忘了他长什么样了。”言外之意,以前的事都忘了。养孩子就这样不好,总会唧唧瓜瓜的在你耳边问个没完。 苏白依旧好奇的很“娘,你是怎么遇到我爹的啊?” 苏先生再次表达了不愿意谈论此事的意思“有点累了。” 苏白郁闷:别人一生下来就知爹娘,就他,活了二十几年,还险认错了。 苏白只得不再说他爹的事,转而问“娘,卿jiejie那里的紫‘玉’青云是真的吗?” “嗯。”“永安侯难道就为这么点事自尽了?他刚自蜀中回来,立了功劳,哪怕这事真捅出去,陛下也不见得会要他的命。” 苏先生眼睛微阖,缓声道“做什么事都要选对时机。李老太太与夏家并不难对付,难的是永安侯。早在他献上紫‘玉’青云时,我就知道那管笛子是假的,为什么当时没说出来。一个把柄,尤其是一个绝好的把柄,捏在手里的同时,还要寻一个绝好的机会才能一击而中。” “难道这个时机好?永安侯可是刚立了功劳回来,万一他就是不死呢。”苏白如今对永安侯自尽之事可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了。当初永安侯找他,想让他代为转寰,那会儿苏白还以为永安侯是他亲爹呢,都义正言辞的回绝了,他对永安侯道“不论当年还是如今,侯爷的处境我都理解。侯爷是有娘的人,我也是有娘的人。还请侯爷以己心度我心。”他就不信,帝都府三下五除二可以审出当年真相,而在当年,永安侯会审不出。苏白想到就来火,之后永安侯自尽,苏白便有些心里‘阴’影。如今知道自己误会了与永安侯的关系,苏白的心情方重新阳光灿烂起来,也有心思向他娘请教了。 苏先生道“立不立功只是小节,你要学着着眼于天下大势,如今已不是先帝时的天下了。” 苏白悚然一惊。 苏先生接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道理,搁什么时候都不会变的。再者,要谋大事,你就要把方方面面算清楚。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天时便是新帝登基,但凡新帝登基,必是先赏赐天下以施恩,接着三把火以立威,如蜀王,如彭相,此二人,一人宗室亲王,一人朝之重臣,这就是太后娘娘在立威。陛下年少,再天资不凡,如今他也掌不了权。先帝生前就十分信任太后,太后娘娘确有才干,只是也有不足。宋荣出身贫寒,再怎么才高八斗,宋家也无法与那些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