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88章 (第1/2页)
第188章 赵长卿并不打算自己亲自‘插’手‘药’材生意,她这‘药’堂开的年头浅,对‘药’行的了解远比不得那积年的老‘药’行来得深。 赵梨子脑袋灵光,自然想到赵长卿常去青云巷给陈少将军的内眷看病之事,想着或者是走这条路子。他是最不愿意看到冯简坐大的人,忙问起赵长卿的打算。 赵长卿道“少将军那边我有法子疏通,就是‘药’行不知选哪家,平日里我是常去许家‘药’行进货的,只是不知许家‘药’行有没有跟冯简合作,若是许家与冯简有关连,咱们就是为他人作嫁了。” 赵梨子笑“若是你不放心这个,不如我去探探许老板的口风。既是合伙,先得找个说了算的人才行。” “好。”赵长卿笑“军中这么大的生意,整个陕甘,谁不想分一杯羹?冯简的手,未免伸的太长了。” 赵梨子笑“何只是陕甘商贾,那些粮草、‘药’材,还有许多是从湖广江南运来的。咱们边城因战事战战兢兢、万事萧条,做这几样生意的商人可不趁机大发战争财。” 待梨子告辞,夏文送他出去,回来时赵长卿倚在榻上闭目养神,听到响动睁开眼睛,就要坐起来。夏文近前坐在榻沿儿,按她躺下,笑“累了到‘床’上睡会儿。” “倒还不累。”赵长卿有些担心,道“冯简此人,行事不择手段。咱们从庄子里挑几个好手,二弟去官学念书,也得有人帮着背书袋。meimei年纪渐大,身边添一个丫头,既是玩伴,也能服‘侍’。” 夏文安慰赵长卿道“你也别太担心,一行有一行的规矩,除非撕破脸面,方会不择手段。照现在看,冯简还不敢动咱们。”上次他爹进去坐了几日大狱,那位李云李大爷就给免了官,虽不只是冤枉他家的原因,想来将军府定警告过李云了,李云如何敢再轻易伸手?而冯简最大的仰仗,无非是李云借了将军府的偌大名头。 “有备无患吧,添人的事你跟公婆说。”赵长卿本就强势,她不想事事显‘露’,许多事还是夏文出面的好。 “好。”夏文一笑,转而道“我总觉着冯简这粮草生意做的不大对头。” 夏文毕竟是男人,自来眼界就宽阔些,他温声道“先前家里买米,每斗七八文,每石七八十文。今年涨了些,每斗十文,每石一百文。在有战事时,涨得并不算多。要知道前朝有记录的史书,一斗粮食七八十文的时候都有,不过,粮食涨到那个地步,百姓没的吃喝,都反了。所以,粮食不是寻常东西,粮价稳不稳,关乎朝廷安稳。相对的,粮食的利不能太大。我不大懂经商的事,以前也帮母亲算过家里的账。冯简用高利借了银子做军粮生意,军粮是量大价低,即便有利可图,去除他要支付的借贷利息,去除人工损耗、店铺开销、各处‘抽’的干股,还能有多少?” “再有,昨天你说的他成亲遍地洒钱的事,我也想了许久。”夏文道“以前我学里两位同窗,因中午在学里用饭,一位同窗必是大鱼大‘rou’,手上戴三五个宝石戒子,身上不是绸锻便是锦绣,恨不能天下人知道他家有钱。另一位同窗吃的跟我们都差不多,穿的我也看不出稀奇来,后来有一次去了他家里才知道他家里喝一碗青菜豆腐汤,做豆腐时放的水都是一大早从青城山神仙居那里取的山泉水,青菜是现掐的嫩尖儿,汤是放了干贝、海米、自家吃‘药’材长了三年老母‘鸡’等炖出来的高汤,就这样做一碗青菜豆腐汤,多么讲究。我想着,我也算见识过有钱人家,他家里办喜事也没这般遍地洒钱的。我总觉着,真正有钱的人反不会炫耀自己多么有钱,如冯简这样显摆,像你说的,他也不过才做了六年的军粮买卖,就算再暴发能暴发到何境地?要我说,他这根基能深到哪里去?倒显着有些外强中干了。” 赵长卿静静听了,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夏文握着赵长卿的手,笑“你别打趣我,我是不想你太过‘cao’心费神。” “何曾打趣你。”赵长卿道“我心里也觉着冯简这生意做得叫人费思量,没人会做不赚钱的生意。军粮生意更不是小生意,冯简这生意具体怎么个做法,恐怕不是好打听出来的。” 夏文道“要不,晚上回去问问父亲?” 赵长卿问“公爹知道军粮生意么?” 夏文有些不好意思,笑“父亲哪里知道军粮生意,他以前是县学的训导,算是小小公职。县城虽小,也五脏俱全,县里有粮商每年倒腾粮食,时常往县衙孝敬,父亲每年也有干股拿。粮食的事,父亲是知道一点的。”当时论罪,硬给他爹安了条“鱼‘rou’乡里”的罪名,虽不恰当,其实该拿的,他爹也没客气。只是,人人都拿,说鱼‘rou’,谁不鱼‘rou’? 赵长卿不免问起先时夏家吃官司的事,具体什么罪名,发时如何判的案子。夏文也细细的同赵长卿说了。及至傍晚回家,夏文去问老爹粮食的事。 夏老爷这个年岁,自然有其阅历见识,问儿子“好端端的,怎么说起粮食来了?家里粮食不够吃了?” 夏文道“不是。”便把冯简与赵家的恩怨大致同父亲提了提,又道“赵氏跟我商量,说再从庄子上选几个好手,阿武若考上官学,以后念书也有个书童。小‘玉’也大了,添个丫环。娘这里也添个使唤的。”他爹有前科,就啥都不添了。 夏老爷心说,他这傻儿子真是有福,娶了这般能干的媳‘妇’。夏老爷道“你们也别太担心,杀人越货的是强盗,若哪个经商的干这般勾当,断然长久不了的。” 夏文说重点,问“爹,你到底知不知道粮食的事?” “这算什么稀奇的事。”夏老爷拈须道“以前咱们县里的两家粮商,一个是县里粮库的夏老三的亲家,一个认了二老爷做干爹,做些贩粮的苦力,县里有头脸的,他们都得孝敬,余下的也挣不了几个钱,一年二三百两顶了天,这还得是顺风顺水的年头。” “爹,叫你这么说,卖粮赚不了多少钱哪?” 夏老爷道“寻常粮商小打小闹的赚不了多少钱,军粮就不一样了。你想想,整个西北驻兵多少,每天是多少吃喝?哪怕价钱低些,这也是大买卖。就是你说的借高利贷的事叫人生疑,依我说,军粮的事咱虽不懂,可天下这买卖,道理都差不多。他做这军粮生意,上下打点就是一笔银子,再高利借贷,最后算下来,能赚几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