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6章 (第1/4页)
第136章 哭归哭,骂归骂,该为冯简走动的还是要走动。 家里成日间‘乱’糟糟,五太太干脆让朱唐休息的日子住到三舅陈三老爷家去,正好与陈三郎做个伴,省得在家不得清静。五太爷对老妻道“待简哥儿之事一了,便让他们搬出去另过吧。”他倒不是没见过死人,也不是没做过一两件不能诉诸于口的事。只是赵家这事却又不是,那丫头能把自己父祖叔三人砍死,且逃亡在外,若死在外头还好,万一… 五老太太落泪道“我思量着,给那家送些银子去可好?” 五太爷没说什么。 朱赵两家扯皮,一家说‘花’轿未过‘门’,一家说过了纳妾书,无非就是各自使力罢了。 赵家是军户家族,朱家却是大族人家。 只是,这事赵老太太早提前去跟朱老太太说明了来龙去脉,朱老太太这等见多识广的人都不禁唏嘘“好个心狠手辣的丫头!” 之后严令六房‘插’手此事,朱老太太将话与朱六老爷说的明白“不是咱家就怕事。也不是没见过‘逼’死人命的事,此事与别事不同。叔父祖三人皆被这丫头宰了,这丫头也算个人物了!这等人物,死在外头是天收了她!倘若九死一生活了回来,寻常人惹她不起。如今伸手容易,怕日后为子孙招祸。” 朱六老爷显然也是听说此事了,叹“为着不大点事,真是…” 朱老太太道“这世上,为一个馒头杀人的都大有人在。”只不过,为一个馒头杀人的不过是莽夫,莽夫无甚可惧之处。最可怕的是小梨‘花’这种人,聪明,狠心,打破了世俗的约束力,这种人能干出什么事来,常人绝对想像不到。小五房这次真是做得过了。 其实,如这种事,倒不一定看真理,往往是看哪家的关系广、靠山硬,哪家就占据优势道理。 这次情形却与以往不同,知府大人倒想糊‘弄’过去,无奈边城还有个铁面御史郑岩。初听闻这等骇人听闻之事,郑岩便去知府衙‘门’了一趟,痛斥边城民风野蛮,其人不识教化! 郑岩是个茅坑里的石头,不过七品小官,一张大嘴喷四方,江南的兄弟姐妹们忍不了他才将他一脚踹来大西北。自从郑岩到了边城,知府大人忍他不知忍得多辛苦。偏生前些天郑岩因为楚家上书之事得了陛下的夸赞,且这臭石头帝都里还有知己同年相帮,知府大人等闲也不好‘弄’死他。只得集中‘精’力审这件案子,又下大力气缉捕小梨‘花’儿。 其实审案子不收礼倒没什么,知府大人不见得就缺那仨瓜俩枣,知府大人郁闷的是,若辖下发生此等骇人听闻案件,其吏户考核必然会受极大的影响。尤其是有郑岩在,他也不好随便‘弄’个人来搪塞。抓不到凶手,便更是无能加一等。知府大人已经可以预料自己仕途是何等悲凉了。 寻了许久也未寻到小梨‘花’儿的下落,这案子却也审得颇是分明了。既过了纳妾书,不管小梨‘花’儿有没有过‘门’,都是冯家妾室。毕竟朝廷律条上可没写着,纳妾是以喝酒过‘门’为依据,凡是过了纳妾书的,这关系就成立。 小梨‘花’儿杀人逃蹿,知府大人报到刑部,举国发通缉文书。 小梨‘花’儿跑了,冯简身为夫主也有责任,打了四十板子后罚银五千两抚慰苦主。这抚慰苦主时又发生了纠割,小梨‘花’儿说是冯家‘妇’,亦是赵氏‘女’,杀赵老头与赵二还好说,结果小梨‘花’儿还把自己亲爹赵大宰了,这真是…于是,知府大人判这五千抚慰银,二房得三千五百两,长房得银一千五百两。 余者赵氏族长赵承也受了训斥,说他教导族人不利。 这官司打到六月中,只得这么一个结果。至于冯简同赌场的人做套让赵大输银子之类,赵大赵二赵老头父子三人皆身死。赌场如何会认?冯简如何会认? 赌场虽矢口否认,也收到了整改通知书,令其关‘门’整休。 冯简在衙‘门’使了银子,四十板子太太平平的过了。回到家后,冯太太心肝儿‘rou’的一通哭,又忙请早在一畔提前请来的大夫给儿子诊视身子。 待大夫开了方子,冯太太一面打发管事婆子去买了‘药’来煎,一面又守着儿子问长问短,又骂一通“不过是为着个包子铺,值当的吗?你这样熬心熬肺的盘算,又有谁会知你的情呢。” 冯简面‘色’微白,‘精’神倒也还好,闻言冷笑“定是二舅妈又说我的不是了。” 冯太太叹“罢了,你也别嫌你舅妈说你,你也是,算计谁不好,偏算计个小夜叉,自己爷老子都能下手!还有谁不敢下手的?亏得你没给她捞着机会,不然连你都砍死,难道是说笑的不成?咱家也不等那几两银子买米下锅,以后可千万别这样了。” 冯简道“母亲就放心吧,我既然没死,这回的买卖,亏不了!” 冯太太叹口气“我这就给你看看伤,这‘裤’子得剪下来,你忍着些。” 冯简微窘“让丫环们来吧。” “我是你亲娘,哪儿没见过!”冯太太将冯简被打烂得‘裤’子一点点剥下来,心疼得直掉眼泪,冯简劝道“娘就别哭了,这是衙‘门’里的障眼法,瞧着厉害,其实不大疼。” 冯太太掩泪道“都伤成这样,怎能不疼。”连给儿子用‘药’水擦洗了一遍伤处,又敷上‘药’粉。纵有千言万语哽在‘胸’口,冯太太都不再说了,待上好了‘药’,抚一抚儿子微汗的颈项,温声道“睡一睡吧。睡一睡就好了。” 冯简在家养伤,梨子将家里收拾了干净,与赵老太太凌氏道谢后,便要将母亲移回自家养病,凌氏道“你娘病得这样厉害,还是别动了。” 梨子轻声道“不瞒婶子,先生说我娘差不多就这几天了。总不能…”总不能搁在赵家,也晦气。 凌氏叹“有什么要吃用的,只管过来要。” 梨子磕了个头,就用个绑好的藤架子与梨果两人将母亲裹好棉被抬回了家,不过三两日,杏嫂子就过逝了。这个悲苦了一世的懦弱‘女’人,过逝前的最后一句叮咛就是“别忘了,给你…你姐…立个碑…”说完这句话,便溘然长逝。 杏嫂子这一生实在乏列可陈,哪怕要赵长卿说,哪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