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记_第22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1章 (第4/4页)

戚氏出身公府,嫁入侯府,父母俱在,夫妻恩爱,儿‘女’双全,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上佳人选。

    梨子对梨果道“看你卿jiejie,这真是实心实意。”

    梨果笑“也能震慑震慑陈家。”

    梨子问“那陈家是什么来历,真个臭不要脸,这要是在边城,我早收拾了他。”不是自己地盘儿,说话便不硬气啊。

    梨果道“陈老爷在兵部做五品郎中,他家倒没啥,就是族长一支在户部为户部‘侍’郎。”

    梨子道“那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惹不起。”

    “那位陈太太,简直不可理喻。”梨果是个心里有数的人,道“我也打听过了,王姑娘‘挺’不错,陈公子过逝后,说过几回亲,陈家是狗鼻子,闻着味儿的上‘门’搅局。要不,也轮不到我。人无百日好,‘花’无千日红。陈家在帝都算不得一流人家,难道还能一辈子显赫下去。”可是,若能娶个好媳‘妇’,是子孙都受益的事。梨果对他哥道“能请得宋大太太出面最好不过,不为别的,听说宋大哥的父亲承恩侯爷做过十几年的户部‘侍’郎,咱们狐假虎威一回,也能让陈家消停一二。”

    梨子连连点头,觉着弟弟在帝都大有长进。

    梨果真心结这‘门’亲,梨子手里不差钱,且定要给弟弟长长脸的,聘礼丰厚,直吓了王家一跳。王太太心里慌慌,与丈夫‘私’下商议“说‘女’婿家以前穷的很,就算如今富了,我想着,在帝都置那样大的宅子就罢了。这许多聘礼,咱们可如何给‘女’儿陪嫁呢。”

    王翰林倒是洒脱的很“就按原先商量的就是。赵家是真心结亲,不然,谁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

    王太太念声佛“咱闺‘女’终于转运了,赶明儿我得去西山寺还愿。”

    王翰林一笑,并未扫老妻的兴致。‘女’儿终于有了合适的人家,王翰林也打心底高兴。梨子八面玲珑的人,几次上‘门’,王家自主家到仆下,没有不喜欢他的。王太太知道梨子尚未成亲,还思量着给梨子说‘门’亲事。

    倒是夏恭人听闻梨果定了王翰林家的闺‘女’,一日上‘门’说话时,咂巴咂巴嘴,对赵长卿道“按理不该说这话,只是,听说赵公子是侄媳‘妇’的族兄弟,亲近的很。我要知道了不说,这心里委实不能安。你们或者不知呢,那王家姑娘先前定过陈家,还没过‘门’陈家公子就过逝了,孝都不给陈家守,就张罗着说亲。阖帝都谁不知他家的名声。他是欺生,才忙不迭的把闺‘女’嫁给你们这不知根底的呢。”

    赵长卿笑“这王姑娘又没进陈家的‘门’儿,也说不上是陈家媳‘妇’,怎么还要守孝?就算要守,也是名不正言也不顺哪。”

    夏恭人将头一摇“反正,我觉着王家有失厚道。”

    赵长卿一笑,不再言语。

    夏姑妈偏添油加醋的“侄媳‘妇’还是听嫂子的,别耽搁了你族弟。”

    赵长卿笑“伯娘自是一片慈心,姑妈也是好意,只是,难不成姑妈也觉着未进‘门’儿的去守寡守孝是正道不成?“

    夏姑妈向来智商不高,脱口便道“那是自然,‘女’人贞烈,自当如此。”

    赵长卿笑“姑妈又拿话来哄我。”

    夏姑妈刚要说啥,夏老太太狠瞪了长‘女’一眼,正‘色’道“陈家的确不妥,也忒刻薄了些,人家好端端的‘女’孩儿,尚未过‘门’儿,因他家儿子命短,倒要‘逼’人家守寡,简直没了天理!”

    夏姑妈此时方想起,自己便是个三嫁,当下嘎巴嘎巴嘴,不敢再说什么。唯夏恭人这挑起话题的一张老脸撂在了地上,颜面扫地。

    赵长卿自知,那陈家就是夏恭人的舅家,那位正三品的户部陈‘侍’郎,是夏恭人的舅家表兄,与王家定亲的陈家,与陈‘侍’郎是同族,也难怪夏恭人特意来说这一套话呢。

    梨果的亲事定下,转眼便是新年,夏文忙着当差,‘抽’空还要各家送年礼,忙的脚不沾地。夏文是个有心人,送年礼的时候,他都带着夏武一道去。夏‘玉’年纪渐大了,赵长卿寻些简单的家事‘交’给她去做,让她慢慢学着管家理事。

    倒是杨表妹又送了鞋来,红儿道“我算过了,一月一双,准时的很。”

    赵长卿道“让她送吧,她有她的道理。”

    红儿问“‘奶’‘奶’你说,表姑娘到底有什么道理。反正我觉着,不可能是为了讨好太太吧。”

    赵长卿把玩着苏先生给她的‘玉’戒,戒身上雕刻着弯弯曲曲的‘花’纹,苏先生说是藏语,祈祷吉祥的意思。赵长卿道“怎么这样说。”

    红儿咬咬‘唇’“我也不知道,就是觉着很怪。要是我讨好人,肯定今天送鞋,明天送袜,后天送些点心果子才正常。总不能就知道送鞋吧?这也忒单调了,这人得多笨哪。”

    赵长卿将戒子套入指间,笑“我就做过这种笨事。”

    红儿一吐舌头“我可不是说‘奶’‘奶’您。”

    赵长卿道“多亏你给我提了醒。”她做过这种笨事,小时候,每年在太爷生辰时给太爷做一双鞋,的确是她做的事。

    红儿一朝说错话,再不敢言语。

    半夏笑嘻嘻的端了一盘子新烤好的红薯进来,笑道“‘奶’‘奶’,外头下雪了。”

    “一会儿正好赏雪。”用粗纸包了一块红薯开始剥皮,红薯的味道香甜至极。赵长卿御下素来宽和“你们若喜欢,一起吃吧。”

    半夏笑“以前家里粮食年年不够,就用红薯磨了粉做口粮,许多富贵人家见都没见过这个,就算知道的,嫌是粗粮,也少有吃的。‘奶’‘奶’竟也喜欢。”

    “各人口味儿不一样吧。”不知为何,她最近总是会想起前生的事。前世,凌腾远去帝都‘春’闱,她在凌家服‘侍’凌二太太。凌二太太晚上总要吃一点夜宵,那时,她便要去厨下给凌二太太做吃的。边城的冬天那样冷,她都会在晚饭后悄悄的在尚有余温的灶灰里放上两块红薯,到夜里给凌二太太做宵夜时,灶灰已将红薯煨熟,既香且甜。

    瑟缩、冰冷的冬夜里,温暖又悄无声息的时光。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