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第3/5页)
长卿道“先去你们屋吧,也歇一歇。”又跟长子道“好生看顾阿宁阿白,他们小。” 赵长宁实在牙酸,又不好表‘露’什么。在外头,他还是极懂规矩的。苏白面含微笑,风度翩翩,将本宅的几个丫环看得脸上微热。 夏文赵长卿先去了西厢,见预备的还周全,赵长卿道“一会儿我叫红儿过来,她是个伶俐的,有什么事你们只管吩咐她。” 赵长宁道“知道了,姐,你跟姐夫去歇着吧。” 赵长卿一笑,夏文道“宁弟、阿白,若有什么事,我跟你们jiejie就住对面,直接过来就是。”到底啰嗦了几句,方携赵长卿回自己屋去了。 以往夏老爷虽只是在县衙当差,可见当初还是有一份家业的,夏家这院子相当宽敞。正房一溜六间的屋子,东西厢俱是五间,宽敞的很。尤其屋里只有几件家俱而无摆设时,便更宽敞了。 夏文都有些不好意思,道“先时的东西,值钱的都卖了,就剩下这些笨重物件儿。”这是没来得及卖的,案子便结了。 赵长卿‘摸’‘摸’一张条案,细看竟还是紫檀的,笑道“无妨,摆设什么的咱们都带了来。”赵长卿原是不想带太多东西的,还是凌氏有见识,说她道“你就是十万两银子揣身上,别人见不着,就会小瞧你。家俱不带倒罢了,太粗笨,也沉重,衣裳帐幔、玩器摆设、胭脂水粉…这些都妥妥的带上,拉他二三十车去,不叫人小瞧。”于是,连带亲戚朋友送的,还有赵长卿自己的东西,真的装了二十几车,夏文的也有两车,余下的是夏老爷、夏太太、夏武、夏‘玉’,还有丫环小厮的东西。 如今东厢就有五间,很够摆放。 赵长卿笑“咱们各屋都看看。” 五间屋子,有两间是夏文的书房和会客的地方,另外三间是起居所用。房前种着芭蕉,绿油油的叶子宽阔舒展,看出来有些年头了。永福已经命人将东西抬到了屋子外头,先验过外头封条,同小丫环一箱一箱的打开,每开一箱,先把东西对着单子如数点过搬进去摆好,再开第二箱。除了玩器摆设,另外帘栊帐幔、被褥铺盖、茶盅茶具、香盒妆镜、胭脂水粉、盂盆巾帕等一一换了新的。有些暂且用不到的,便汇起来放在几个箱子里,密密的锁起来放好。还有些尺寸不对要做新的,都一一记录下来。 赵长卿素来规矩如此,样样清楚。 不过大半个时辰,永福便带着紫儿、绿儿、香儿都收拾好了。绿儿香儿都是新选上来的丫环,原是赵家庄子上的闺‘女’,当时赵长卿有意要给家里添人,庄子上送了四个丫环两个小厮,丫环都是按颜‘色’取的‘色’儿,四人分别的是绿儿、朱儿、丹儿、香儿;其中朱儿跟了夏太太,丹儿服‘侍’夏‘玉’,绿儿、香儿便在赵长卿屋里学着服‘侍’,如今多是做些粗使活计。小厮是平安、平贵,平安在夏文身边,平贵跟了夏武。 赵长宁带了小厮永寿过来,苏白也带了随从永康。 夏文都不禁赞道“永福真是能干。” 永福微身一福,紫儿端来新沏的香茶,赵长卿道“你们也下去歇歇吧。永福记着,这个月大家辛苦了,多发一月月钱。” 紫儿‘露’出喜‘色’,忙行过礼,同永福退下了。 夏文自在的坐在榻上,笑“还是这样摆设舒坦,跟咱们原来的屋子一样。” 赵长卿笑“我也这样觉着。” 夫妻两个说起些‘私’密话来。 后头夏姑妈守在夏老太太身边,咋舌道“唉哟,我听丫环说,文哥儿媳‘妇’可是不得了,光嫁妆都拉了二十几车回来。母亲算算,这得多少台。金的‘玉’的银的铜的,能叫人闪瞎了眼。就这,听文哥儿媳‘妇’的下人说,许多大家俱笨重,都没带回来呢。文哥儿当真是好运道,娶了这样的媳‘妇’。” 夏老太太笑“那孩子原就是个有福的。”其实当初她接了信还不大敢相信,那会儿儿子背井离乡的,身上还带着罪,孙子身上虽无罪责,却是受儿子的连累,身上的秀才功名都没了。人家六品武官家的千金怎么会肯嫁呢?她还寻思了好久,如今真正见了赵长卿,饶是夏老太太也得说生得模样秀丽,举止也端庄大方,很是不错。 夏姑妈咂‘摸’着嘴里的滋味儿,道“还是六品恭人呢。娘,你说以后我见了侄媳‘妇’,要不要行礼问安哪?” 夏老太太皱眉“她就是做了一品夫人,也是咱家媳‘妇’,你这是什么自轻自贱的话,叫人听到笑话!” 夏姑妈笑“我就是觉着稀奇,文哥儿还是秀才呢,他媳‘妇’就是六品诰命了。文哥儿可得争气,不然就给媳‘妇’落下了。” 夏老太太微微不喜,道“文哥儿的前程在后头呢。‘女’人到底得靠男人,这才有底气。” 夏姑妈忙恭维起母亲来,把母亲哄的眉开眼笑。 就是住在后邻的夏二老爷家,夏二太太也有一番感叹“刚咱们从前‘门’走,你见没?” 夏二老爷没明白“什么?” 夏二太太两眼晶亮,道“文哥儿媳‘妇’拉来的东西。我的天哪,几十辆大车的东西,一直排到胡同口,排到了街上去,大哥大嫂这可发了一笔。” 夏二老爷斥道“‘混’账话,难道大哥是去享福的不成?这把年纪受了许多罪,如今好容易平安回来了,就是有些东西,也多是文哥儿媳‘妇’的嫁妆!看什么看,没的小家子气!” “搬东西那般热闹,我又不瞎,还不能顺便看一眼了。”夏二太太委屈道“难道我不知大哥受了苦,哎,如今给文哥儿娶了个好媳‘妇’,也算苦尽甘来了。”夏大老爷是举人出身,以往在衙‘门’当差,一家子都跟着受益。话里话外虽有几分酸气,夏二太太也实盼着长房一家回来呢。 “一会儿你过去瞧瞧,今天来的人多,拿些银子多买些酒‘rou’,别薄待了亲家,也叫老太太省省心。” 夏二太太道“我知道。” 傍晚,赵长卿提早去了夏太太那里,请教家里的规矩。夏太太道“咱家是书香‘门’第,你本就是个懂礼的,你与文哥儿早过了大礼,只是头一遭回老家见家中长辈。这才是咱们一家子,待后儿我还得带你到族中走动。你是新媳‘妇’,没人为难你,就跟咱们在边城时一样就行了。” 赵长卿道“我记得了。头一遭见长辈,先时婆婆叫我预备的针线,我预备好了。婆婆帮我看看,可还妥当?” 知道要来蜀中时,赵长卿已请教过夏太太,这都是之前在边城偷空做的,都是做的鞋子,料子是上好的,针脚细密,老太太是一双宝蓝的软鞋,鞋面上绣的是寿桃。给夏二叔的鞋上头绣的是翠竹,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