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包金铜门 (第3/3页)
衡,他不敢往脚下看,但又不得不看。看着那满满一池子水银,他一阵头晕,身体一晃,险些失去平衡。好在他及时蹲了下来,重新保持住平衡。 唐风慢慢地重新站起来,继续向前。三十四步!唐风牢牢记住了他在木板上的每一个步伐。终于,唐风看到了胜利的北岸,但他不敢纵身一跳,还是用小步一步步挪到了北岸。 马卡罗夫也很顺利地走了过来,唐风和他对视了一眼,又不约而同地朝北岸的高台上望去。那里会有什么?西夏王朝的宝藏?还是他们苦苦追寻的第三块玉插屏? 通往高台之上的阶梯正好可供两人并行,唐风和马卡罗夫并排走上了阶梯,共十四层。当唐风的脚踏上最高一层阶梯的时候,他不禁浑身一颤。因为借着电筒的灯光,隐约看见了让他震撼的景象。 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台展现在他们面前,七尊高大的佛像在佛台上一字排开,蔚为壮观;再看佛像旁边,各个菩萨、罗汉环列四周。这个景象让唐风瞬间想到了西天灵山,难道这里就是西天极乐世界? 唐风极力使自己保持镇静,他只一眼便判断出,这些都是西夏风格的佛像,不用问,这里仍是昊王的杰作。但更让唐风和马卡罗夫震撼的景象,并不止于此。 唐风用手电往佛像后照了照,他发现佛台后面仍然没有到头,黑漆漆的,像是还有巨大的空间。唐风和马卡罗夫转到佛台后面,两人惊奇地发现佛台后面的石壁上又出现了一个形制规整的洞口。 唐风刚要迈步,忽然脚下传来一声清脆的金属响动。他忙用手电朝自己脚下照去,在细细的浮土中,隐约出现了两块硬币一样的东西。他弯腰拾起那两块“硬币”只看了一眼,便失声道:“果然有人来过这里。” “怎么?你发现了什么?”马卡罗夫问。 “老马,你看这是民国时期的银元,我们管这种银元俗称‘袁大头’。”唐风把银元递给马卡罗夫。 马卡罗夫看了看:“也就是说民国时,就有人来过这里。” “看来确实如此。包金铜门门环上的绳子、门缝中的尸骨,还有石殿南面那个早已不见踪影的大门,这一切都说明在我们之前就有人来过这里。但这些人又比我们要早得多,这两枚银元基本上将进入这里的那伙人定格在民国时期。”唐风推断道。 马卡罗夫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唐风,你这么一说,我忽然想到了我们在七色锦海石瀑洞里发现的那两具骸骨。” 唐风眼前猛地一亮,惊道:“是啊!当时我们在石瀑洞里还发现了一些军火和工具,都是民国时期的,所以就判断那两具骸骨也属于民国时期。” “后来七色锦海的大喇嘛曾对我们提到过上世纪四十年代,曾有四个人进入七色锦海,寻找阿尼玛卿雪山的那块玉插屏。为首的那个人自称是国民政府保密局上校。”马卡罗夫回忆道。 “老马,你要不提这茬儿,我都忘了。大喇嘛确实提到过闯入七色锦海的四个人,后来大喇嘛的族人设计将四个人骗进了石瀑洞中…今天我们在黑鹫寺山里又发现了民国时期的遗物和尸骨。难道…难道在民国时曾经也有一伙人为了玉插屏的秘密,展开过一场血雨腥风的争夺?” “一场延续了百年的争夺!”马卡罗夫喃喃道。 “也许这场争夺从未停止过!”唐风叹道。 马卡罗夫没说什么,用手电对四周照了一圈。突然,他指着中间那尊大佛的后背,喊道:“唐风,你看这里有字。” 唐风跃上佛台,用手电照射佛像后背,一行竖写的西夏文显现在佛像后背。唐风仔细辨认,慢慢读出了声:“戒——台——上——寺——中——殿——吉——位…” “唐风,这是什么意思?” “看来这里就是我们寻找的上寺!”唐风言语中带着一丝激动。 “想不到党项人竟然在山里面开凿出这么宏大的寺院!”马卡罗夫再一次惊叹地环视四周。 “更重要的是这句话透露出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这里是上寺的中殿,那么也就是说前面我们看到的那座石殿是前殿,同时,还告诉我们后面应该还有一座后殿。”唐风越说越激动。 “唐风,我知道在中国的建筑文化中,往往后面的恰恰是最重要的。对吗?”马卡罗夫问。 “不全是,但一般陵墓地宫是这样。”唐风脱口而出。 等唐风说完,两人都怔住了。陵墓地宫?难道他们所在的地方是一座西夏王陵?唐风很快打消了这个想法,西夏王陵都在贺兰山下,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那咱们快点去后殿看看吧!”马卡罗夫指着他面前的那个洞口催促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