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五十二:中元 (第1/2页)
五十二:中元 用过早膳,张嫣往太子所居院落找陈瑚,见两个侍女立在房外,而陈瑚在窗下梳妆,她探头笑道“舅母已经够美了,不用再对镜细梳描。” “呀。”陈瑚吓了一跳,嗔道“好好的女孩子,这么皮。莫怪你舅舅总说你像个猴子。” “那我这只猴儿还你的大礼,你可还喜欢?” “鬼灵精怪的丫头。”陈瑚轻按她的额头,红了颊。 “嗳,我舅舅呢?” “太子昨夜与羹颉侯一道,在太上皇生前所居庭院喝酒,子时才回房,”陈瑚叹了一声,神情似忧似喜“我命人做了桂花糖,同他吃了半夜,才服侍他睡下,不过躺了一会儿,今早又出去了。我真怕他将心事闷在心里,生生闷出病来。” “那舅母陪他去散散心,他就会好了。”张嫣笑眯眯道,递出藏在背后的河灯。 “这是?”陈瑚若有所悟,星眸闪闪发亮。 “我听我娘说啊,”张嫣洋洋得意道“他们小的时候在老家,若是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就相约去放河灯。一个河灯代表一个悲伤,把他们统统放掉,就能够开心了。” 午后,刘盈在逼仄的房中抄写《孝经》,洁白绢帛之上,兔毫之笔写出字字工整,一丝不苟,祖父之恩,大如深海。他不能一一回报,也只好手抄一卷《孝经》,焚于灵前,聊表寸心。 “殿下,”长骝立于房门之处,瞧着殿外站着的人,笑着弯下腰禀道“太子妇来瞧你了。”适才清冷的小室,只因得陈瑚走进来,便亮得一亮。 “眼圈都是黑的。”陈瑚伸手抚平他的眉角“你这样劳累,太上天上之灵见了,也不会安心的。” 他微微一笑,搁下笔,柔声道“你过来瞧啥?” “一定要瞧啥才能过来么?家里闷热,我听过新丰城里有条河,你陪我去看看好不好?” 他听了这个家字,不由一怔,微微温暖。抬头瞧妻子期盼的眸,便点了点头。 “这儿水流太大,”陈瑚站在岸边,伸手试了试河水,皱眉不快道。 “转过那道弯有一段水要缓一些。”刘盈笑道。 “嗳,”陈瑚讶异回望道“你又没有来前问过人,怎么知道?” “你不知么?”刘盈负手站在那儿,淡淡道“这新丰城的一街一道,都是按丰县建造。”丰沛是他人生中一段清浅的回忆,一道街有几个弯,都清楚的记得。 “瑚儿,”他笑看妻子“巴巴儿叫我倒这儿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陈瑚讶然望他,有些懊恼“你怎么又知道?” “因为你脸上都写着呢。”藏都藏不住的小雀跃,谁看不见? 陈瑚笑着拍拍手,于是有随人捧出数盏河灯“太子可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 他在心中算了算,讶然抬头“今个儿是盂兰节。” 七月半,是一年中时辰最阴的日子。传言道:七月半,鬼门开。每一年中元之节,当年逝去的生魂就会返回阳世,再见一见眷恋的亲人。 爷爷。 陈瑚握上他的手,诚挚道“太子,我陪着你一块儿等到天黑,然后一起放河灯为太上皇祈福,可好?” “好。”刘盈点头,取过灯盏在掌中翻覆,本以为只是凑巧,却越看越是心中有数,这桐漆布质地,这扎灯手法,分明都出自老孙头之手。 这便不能说是巧合了。 天下扎河灯的人也有千百,却偏偏只有一个老孙头。“瑚儿,”刘盈深思叫道“这灯,是阿姐拿给你的么?” “不是。”陈瑚笑笑“是阿嫣。” “阿嫣啊。” 刘盈将河灯放回随人手中,面上神情似笑非笑,喃喃念了几趟之后,慨叹道“原来是她。” 陈瑚看不懂他的神情,只抿唇嫣然道“阿嫣是个好孩子。——她一直很关心你这个舅舅,有这么个贴心的甥女儿,是太子的福气。” “嗯,”她的确是个好娘子“只是有时候很莽撞,有时候又贴心的让人心疼。” 她是感念当日自己在新丰带她放河灯解心事的心意,特意托了陈瑚来安慰自己么? 小小的小心思,一望就望的穿,偏偏却让人觉得窝心。 “嗯。”陈瑚红着脸点点头“所以我一直很开心当日在东市遇到阿嫣。”她瞧着刘盈,意味深长道“阿嫣还我的回礼,我很喜欢。” “没出息的东西。”刘盈笑谑道“几盏河灯就把你打发了?我的太子妇,还真是容易满足。” 才不是几盏河灯呢。陈瑚如鲠在喉,动了动唇,本性里的矜持,让她说不出太热烈直白的话。 “不过那只竹猴儿,说起来也不值几文钱。和这几盏河灯价钱倒也相当。”刘盈又道,叹了口气“只是可惜,那也算是我们相识的信物,却偏偏在阿嫣手上。她性子古灵精怪,开口问她要,她定是不肯还的。” “太子和我,难道非要什么东西见证,才可以在一起么?”陈瑚扬眉微微一笑“妾从小就知道,凡有得,必有失。妾非常喜欢手中得到的东西,就不会抱怨那些失去的。人若太贪心不足,会遭天谴的。” “太子你看,天黑了。” 天色慢慢黑下来,覆罩新丰城,是一种淡漠的黑,有一种黑暗的温柔。夏风吹过河面,个中呢喃的虫鸣,有没有逝去亲人的一声问语?刘盈肃目而对,爷爷,一路走好。孙儿在此送你最后一程。 远方上游上零星飘来三五盏河灯,燃着豆大的星火,在苍茫的暮色中跳跃。 离他们最近的那盏灯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