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圈_第四章古玩圈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古玩圈井 (第2/6页)

不着急拿走,我没有自己的店,拿走也没处放,我还是希望你自己挣了钱赎回去。可是,宁海伦短时间根本挣不出那五十万。

    她虽然出生在古玩商家庭,却从来没想子承父业,对店里形形色色的瓶瓶罐罐说不出所以然来。父亲去世后,她不得已接过了这一摊子,等于是硬赶着鸭子上架,买卖之中上当打眼就成了家常便饭。眼看父亲留下的家当就快被她抖弄光了,她找到古玩街的张先令。那时候张先令的买卖正做得有声有色。张先令用一套清代赵之谦的设色纸本五连通景屏《老梅图》一次就帮她挣出了那五十万,但提出要和她来一次。那是在一个旅馆里,客人买完东西走了以后,张先令抱住了宁海伦,说:“海伦,你真漂亮,简直就是女妖!老实说,我就是冲你漂亮才帮你,如果你是丑女,就算你赔到家我也不会管的!”

    宁海伦使劲挣扎,说:“张老板,你这么做是对不起你夫人的!”

    张先令亲着宁海伦的脸颊,在她身上胡乱摸着说:“别提她!用不了多久我就不要她了,她现在更年期,根本不让我弄,可恶的老女人!”

    宁海伦咬了张先令肩膀一口,终于挣脱了张先令的怀抱,从屋里逃出来。

    她听到张先令在身后喊道:“宁海伦,你欠我的!你早晚得还我!”

    从此以后,宁海伦再也不敢去求张先令。而且,一想起这件事就毛骨悚然。感到毛骨悚然并不是因为被张先令搂一把,亲一口,而是张先令故意的买假卖假。如果属于无意,或货品小小不言,也就罢了,而张先令帮宁海伦进的就是高仿,但却是按真品价格卖的。宁海伦由此方知,很多喜欢倒腾古玩字画的人其实和自己一样,完全是半瓶子醋,拿着放大镜认认真真看那《老梅图》的颜色、技法和纸质,像模像样地鉴定,却明明白白地被骗。张先令与客户签合同时用的是假身份证,与客户见面时戴了假胡子假头套和眼镜,看上去很像艺术圈里的人,其实是经过了化妆的,好在对方来的是个外地人。而且,张先令很会给对方下马威,一见面就能让对方处于尴尬境地。比如,他问对方:

    “晚清书画大家赵之谦的艺术特色你能说上几条吧?”

    对方不是专家,自然说不上来。说不上来就好办,张先令就取得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就可以按照事先的准备给客户背一通“赵之谦的艺术特色”然后就随心所欲了。

    事情过后,宁海伦越想越觉得可怕,但她对别人不敢说起张先令,因为她感觉张先令心狠手毒,害怕张先令会暗算她。提心吊胆地过了好几年,她终于和于博彦取得联系以后,她把于博彦请到饭店,包了单间,对于博彦说:“我可以把钱还给你了。”

    “恭喜啊,说明你这些年没白过,练出来了!”

    “什么呀!差点没把我自己搭进去!”

    “怎么回事?很凶险?我很想知道。”

    “你先告诉我纸质画作如何鉴定吧,怎么有的人会明明白白上当受骗呢?”

    “这里面学问很大,一知半解肯定不行。但真讲起来的话,又不是一两句话就说得清的。”

    宁海伦看着于博彦的眼睛,恳切地说:“我诚心诚意地请你,就是想听你仔细讲讲。”

    于博彦不得已便讲了起来:“中国书画最讲究用纸,有些书画家的书画技法,就是根据纸性演绎而来。当今,要想了解中国书画,离不开研究用纸。现在我根据自己的体会向你介绍几种书画用纸:一是宣纸,因为你也是开古玩店的,宣纸肯定是耳熟能详的,我就不说了。二是毛边纸,这是一种竹纸。明末江西出产竹纸,纸质细嫩,色呈米黄,正面光,背面稍涩,质地略脆,韧性稍差,耐久程度次于太史连纸。但托墨吸水性能好,既适宜于写字,又可用于印刷古籍和书写书画,而且纸边并不毛。明代大藏书家毛晋嗜书如命,好用竹纸专刻书籍,所用纸张,极为讲究,用纸量大,常到江西订购稍厚实的竹纸,并在纸边盖上一个篆刻的‘毛’字印章,久而久之,人们习惯称这种纸叫‘毛边纸’,并沿用至今。书载:‘天下购善本书者,必望走隐湖毛氏(毛晋)所用纸,岁从江西特造之,厚者曰‘毛边’,薄者日‘毛太’,至今仍存其名不绝。’毛边纸的由来可能缘于此。清乾隆以后用纸,除太史连纸、棉纸外,有很大一部分书是用毛边纸印刷的。”

    宁海伦爱看于博彦说话时的表情,那是一种相当认真、沉湎其中的表情。张先令虽然也钻研古玩,也背书,但与于博彦相比,张先令只能算没有道德观念的赚钱机器,与于博彦不可同日而语!

    “三是高丽纸。又名韩纸、高丽贡纸。古代高丽国(又称高句丽、朝鲜)所产之纸。色白、质厚,有绵性,很坚韧,有明显的直纹。据北宋文献著录:‘高丽纸以棉、茧造成,色白如绫,坚韧如帛,用以书写,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此纸多为粗条帘纹,纸纹距大又厚于白皮纸,经近人研究,宋元明清时我国书写所用高丽纸,大部分是桑皮纸。

    清乾隆时我国有仿制的高丽纸。四是玉版纸。一种洁白坚致的精良笺纸。宋黄庭坚《豫章集?次韵王炳之惠玉版纸》诗:‘古田小笺惠我白,信知溪翁能解玉。’元费著《蜀笺谱》:‘今天下皆以木肤为纸,而蜀中乃尽用蔡伦法,笺纸有玉版,有贡余,有经屑,有表光。’《绍兴府志》:‘玉版纸莹润如玉。’五是连史纸。又叫‘连四纸’、‘连泗纸’,纸质较厚者又称为‘海月纸’。原产于福建省邵武,以及闽北地区和江西省铅山县一带。采用嫩竹做原料,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纸质薄而均匀,洁白如羊脂玉,书写、图画均宜,多用来制作高级手工印刷品,如碑帖、信笺、扇面原纸等。相传是福建邵武连姓兄弟经过多年研制,精工抄造而成,因他们排行‘老三’、‘老四’而得名。此外,还有机器连史纸。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