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1/2页)
第十八章 【第八章】 饭后,李重熙独邀窦天琅辟室相谈,两人之间没了未央,话题、气氛也严肃了起来。 “重熙兄,对于此场战事,你认为胜率几成?” “如今我们握有舒、泾、郢三城,广朝将士民心浮动,我认为要想一鼓作气攻下其他城池,直抵要塞宣城,并非难事。” “可战争一起,受苦的毕竟是百姓。”前来舒城的路上,窦天琅看见许多流离失所的百姓,这才真正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有没有其他办法能减少百姓的苦难,不要只用攻城略地解决问题。” “我知道天琅弟心地纯善,不忍百姓受苦,我也希望将损伤降至最低,我们是为了解救广朝百姓,不能因此伤害他们,对吧?” 摸透他的心意,李重熙换个方式建言。“你放心,我会交代前将,每次攻城前先对百姓劝离招降,让百姓有机会先撤到我们的守城内,以减少无关人等的损伤,你以为如何?” “如此甚好,重熙兄就这么办吧。”窦天琅赞同颔首。“我身体不好,不能与你上战场,我会把军符交代予你,并吩咐南襄国的将士务必遵守规定,一切以东巽国军令是瞻。” “好。”李重熙微笑。“那明日我们在大帐见了,到时再商议进攻路线。” 简短谈话后,窦天琅便告辞回居处了。 待他走远,一旁的崔暐也上前。“殿下,依您之见,南襄王是否惧战了?” “只是妇人之仁罢了。”李重熙瞥他一眼。“他自幼生在王宫,未曾见过战事,想必杀人之念也从未有过。” 不像他,生父死于兄弟之手,就连手上也沾有萧元展的血,所以他从不心软,因为心软就是愧对那些死去的人,是一心报仇之人最要不得的想法。 “可是属下听出月说…” 李重熙转头看他。“出月说了什么?”出月至今仍在他身边,是最了解窦天琅的人。 “听说南襄王正在秘密调查窦天彬的命案。” “是吗?莫非他怀疑窦天彬不是窦天佑所杀?” “听说窦天佑在被羁关的小岛写了封血书给南襄王,力争自己清白,要南襄王主持公道,南襄王可能因此心软了…” “窦天佑还真不是安静过活的人…那么,窦天琅查到什么了吗?” “依出月之见,没有。” 怎么可能没有?若没有,当初被两位太子企图暗杀的窦天琅不会至今还记挂着此案不放,肯定是他找到了什么古怪之处,才会重查此案… “告诉出月,要她也小心点。”出月以为没事,代表窦天琅恐怕连她都开始提防了。“窦天琅不会没查到什么,窦天佑呈给窦天琅的血书上一定有什么证明,崔暐,立即要她找出来——” “是,属下从命。” 好不容易拢络了窦天琅,让他与自己同仇敌忾,如今共同联军起事,眼见只差一举便能让自己登上帝位,他绝不允许在这重要时候出任何差错。 如果窦天佑不想安静活着,他也不在乎将他一并除去——他绝对有办法让他永远“安静” 黑眸一冷,他想起另一件事。“对了,崔丞相何时会来舒城?” 忠心于他的崔丞相曾被北宫澈下狱,是他动用计谋救出他,如今,他正需要他前来共商大事。 “回殿下,三日内必到舒城。” “很好。”眯起眼,他彷佛瞧见广都的帝位已近在眼前。 在这关键时刻,无论什么人什么事,都不能阻止他复仇大业,左右他势必取得天下的意志。 “瑶娥,看看还有什么可以打包的?动作快点,得在天黑前送去南门才行。” 白露宫里,未央看着几位宫人正搬来能用的衣物、外袍、锦被…将之捆在一起准备运出宫外,也忍不住想动手整理那些保暖的衣物。 “殿下,请您不要动手。”瑶娥见她竟要主动帮忙,立即过来阻止她。“宫里收集的衣服绝对够,时间也够,请您千万不要动手,不然瑶娥可就有罪了。” “别紧张,我只是帮帮忙,能有什么关系?” 继郢城后,又有许多守城将领投降,主动让城给李重熙,其他没有让城的守将们也在李重熙的喊话下,开城让百姓们出逃,自己选择留下或投降。 于是,舒城聚集了许多为了躲避战事、逃奔而来的百姓,甚至是只携着草席便逃出城的难民,全聚集在南门,尚无居所栖身。 眼见冬夜寒冷,难民们甚是可怜,未央主动要来宫里能用的多余衣物,送去给无家可归的难民保暖。 “您是太子妃,怎可随意动手?请您让小的们来处理,好吗?”瑶娥担心地劝她,她知道未央一片善心,可身分毕竟不同,如果让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