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虎谣_第一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4/4页)

你打哪儿来的?”老妇上下打量过她一遍,怎么看都觉得这位姑娘实在不像是京城人士。而且瞧她一身陈旧布衣,还以帷帽覆面,行为举止畏畏缩缩的,似乎很害怕。

    “咱打乡下来的。”宋丹雅特意压低嗓子,掩饰京城的口音,回答老妇。

    “难怪,不过天色这么晚,你戴着帷帽又覆面,可看得到路?”老妇真担心她走着走着就跌倒了。

    “咱的脸小时候被火给烫着,丑得很,不想吓到路人,所以戴上帷帽。咱已经习惯,不会看不到路。”宋丹雅纯熟地说着早已想好的说词。

    “可怜哪!”老妇听见她的脸被火烫伤,同情地直摇头。

    外头项子麒的呼喊声已渐渐远去,此地不宜久留,宋丹雅对老妇欠了欠身,便赶忙离开“百酱铺”

    ************

    宋丹雅离开了“百酱铺”后不敢多做逗留,立即回到她与老夫妇所居住的小屋舍去。

    “思麒,你回来了,外头很热闹吧?”童婆婆和蔼地漾着笑,询问刚进门的宋丹雅。

    “是的,奶奶,外头挺热闹的。”为免童婆婆发觉异样,宋丹雅敛住心神报以一笑。

    自她被童公公所救,且让两位老夫妻收留后,便为自己取了个假名,也编造出假的身家背景…

    在童公公与童婆婆面前,她叫“向思麒”母亲早年因病去世,父亲是个穷秀才,家境小康,三餐足以温饱,但后来相依为命的父亲突然因急症去世,同乡的恶霸看中她,欺她孤苦无依,欲强娶她回家当十姨太,她不从恶霸的强抢逼婚,又感叹身世悲凉,不愿屈服在yin威之下,因此便投江自尽。

    之所以改姓“向”是因为在她心中唯一想嫁的人仅有子麒一人,所以私自取同音,冠上他的姓。至于“思麒”二字则是将所有对子麒的思念与情爱,全都灌注在名字当中。

    尽管他们俩分隔千里,尽管他不晓得她还活在这世间,但她对他的爱始终不曾改变,并且只会增多,绝不会短少。

    “你一个人出门去,我老担心你人生地不熟,会找不到路回家。”童婆婆将她当成自个儿的孙女看待,担心她在龙蛇杂处的京城会被人欺负。即使她戴上帷帽了,但谁晓得会不会有人窥见她清丽的容颜,因而起了色心呢?在乡间,她和老头子还能护着,可到了京城,人生地不熟的,要真出了事,可是会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

    “奶奶别担心,真找不着路,我可以问人。”宋丹雅取下帷帽,轻笑地扶着童婆婆坐下,为她倒了杯茶。

    “唉!京城毕竟不是咱们的地方,你说我怎能不担心?老头子也真是的,听人家说京城容易谋生,便冲动地带咱们来到京城,可咱们年纪都大了,哪会有人肯雇用咱们干活啊!”童婆婆对于上京谋生一事感到不安。

    “奶奶,既来之,则安之,咱们就安心住下。虽然日子会过得清苦些,但我会努力绣花挣钱的。”在京城,她不宜抛头露面,唯有躲在家中做针线活,贴补家用。

    “这岂不是苦了你?”童婆婆心生不舍,拍抚着她的手背。

    “不会的,我觉得这样的日子挺好。”宋丹雅轻笑,要童婆婆别在意。过去她的确是过着养尊处优、不愁吃穿的日子,可在这六年间她学了很多,明白付出劳力赚取生活所需也是会感到满足快乐的。

    “如果你爹娘还在,你未被jianian人给逼得跳江,如今也用不着陪咱们试凄了。”童婆婆想到她可怜的遭遇就心疼地淌下泪来。

    “奶奶,您千万别这么说!我能被爷爷救起,和你们一道生活,是我的福气,怎能说是试凄呢?”想到自己编造出来的谎言让童婆婆如此难过,宋丹雅就感到万分抱歉。

    童婆婆和童公公待她的好,点滴在心头,她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至于父亲,自从哥哥死后,爹与项家结下深仇大恨,她便成了爹拉拢曹谋成的筹码,她爹一心一意想要摆布她的人生,痛恨她抢先一步将心给了子麒,因此全然不顾她愿意与否,硬是要将她嫁给曹谋成。

    母亲对她的求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她不断受到逼迫,寻求不到一线生机,最后才会走上绝路。

    童公公救了她,让她逐步见识到生命的多样化,这六年来她在乡间学习到许多,她学会了自食其力,也学会了面临绝境时,该如何另谋生路。她觉得自己成长也坚强了不少,而这些全都是童公公与童婆婆自生活中教导她的。她完全不敢想像,倘若当初救她的人不是像童公公、童婆婆这样的好人,而是恶人,她会有怎样凄惨的下场。

    “像你这么个漂亮善良的好姑娘,合该找个好人家过上好日子。”在乡间时,童婆婆总是帮忙留意着,看有没有适合她的年轻男子?可每回提及,她总是以微笑带过,似乎无意于婚嫁之事,让她这个在一旁观看的老婆子只能兀自干着急。

    “再说吧。”宋丹雅一笑带过,她不想欺瞒童公公与童婆婆太多事,所以过去的种种能不提就尽量不提。

    “我会帮你多多留意的。”童婆婆笑道,当她是害羞。

    宋丹雅转移话题,道:“爷爷这么晚还没回来,会不会是在路上被其他事给耽搁了?”

    “没事的,老头子他机灵得很,不会碰上麻烦,许是瞧见啥新奇有趣的事儿,忘了要回家了。”

    “那么我先去准备饭菜,等爷爷回来时,差不多就可以吃饭了。”

    “好。”

    窄小又家徒四壁的小屋舍比宋丹雅以前所住的楼宇小上许多,却得挤下她和童公公、童婆婆三人,然而她并不引以为苦,反而甘之如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