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十三 (第4/4页)
者。初八,因为雨灾而下诏责备自己并要求臣下进言直谏。起初,学士草拟诏书说:“执政大臣一定要从天气的变异上引起警惕。”英宗又在草诏后接着写道:“雨灾是专门告诫我的德行不高的,可以改作‘协德交修’,共同修养提高。”十二日,因为水灾而停止开乐宴。二十五日,任命工部郎中蔡抗等担任祝贺契丹生辰使,侍御史赵鼎等担任祝贺契丹正旦使。二十八日,减省皇帝礼服和礼帽的供给。二十九日,陕西设置壮城兵。 九月初五,降雨,罢除大宴。十二日,以灾异风俗策试举人。二十五日,太白星侵犯南斗星。二十八日,因长期降雨,派遣使臣在岳读名山大川祈祷。冬十月十九日,降木冰。 十一月十四日,朝祭景灵宫。十五日,祭祀太庙。十六日,祭祀南郊,赦免全国。敬上皇太后宝册,又册皇后。以齐州为兴德军节度。二十五日,文武百官都得到朝廷恩惠。 十二月二十六日,太白星白天出现。这一年,蒋、波、绣、云、龙赐等州来进贡。 治平三年春正月初一,契丹派遣使臣耶律仲达等人来祝贺新春。初三,契丹派遣使臣萧惟辅等人来祝贺寿圣节。十一日,到降圣院,朝拜神御殿。十八日,契丹改国号为辽。二十四日,温州发生火灾,烧毁百姓房屋一万四千间,死亡五千人。二十二日,皇太后下命中书门下省:“封攫安爵王应该像前代发生过的事一样看待,王的夫人王氏、韩氏、任氏,皇帝可以称亲。尊攫安爵王为皇,夫人为后。”英宗下诏遵循皇太后训示;以莹为园,设置守卫官吏,在园里立庙,让王的子孙主管祠事,像皇太后旨诏说的一样。二十六日,下诏大臣和百姓回避骥安爵王的名字,任命王的儿子宗爵为骥国公。二十七日,罢默御史吕诲、范纯仁、吕大防。 二月初一,一道白色虹横贯天空。三月初六,彗星早晨出现在室宿。初七,罢除谏官傅尧俞、御史赵鼎和赵瞻。十四日,英宗亲自讯察全国囚犯的罪状。十六日,因彗星的缘故不上正殿,减少饮食。十七日,彗星早晨出现在晶宿,像太白星,有一丈五尺长。二十八日,彗星出现在毕宿,像月亮。夏四月二十三日,下诏有关部门查处所管辖范围内邪恶、yin祀及杀害善良、不执行朝廷法令的人,罪行不赦免。五月十一日,罢除知杂御史、观察使以上官员每年推举的人才。十二日,彗星到张宿消失。十五日,英宗对宰相说:“我想同你们一道每天讨论治理国家的办法,中书省有要处理的日常事务,交给有关部门代理执行。” 六月二十六日,讯察囚犯罪状。秋七月十三日,提升攫王子孙及鲁王孙爵位一等。 八月十八日,派遣傅卞等人祝贺辽主生辰,张师颜等人祝贺正旦。九月初一,日食。十二日,制定待制、谏官、朝官少卿郎中迁选岁月补员标准。二十九日,禁止妃殡、公主以下推荐服亲之夫。 冬十月初一,以仙游县君任氏坟地为园陵。初四,下诏两天到迩英阁一次。初六,下诏礼部贡举三年举行一次。十三日,下诏宰臣、参知政事推举德才兼备可以担任馆职的人才各五人。 十一月初八,英宗染疾,在大庆殿祈祷神明保佑。初九,宰相开始奏事。十一月,全国死罪囚犯减刑一等,流刑以下全部释放。 十二月十五日,宰相向天地、宗庙、社翟祈祷。二十二日,立颖王赵项为皇太子。二十三日,举行大赦。赐给文武官员的儿子为父后裔者勋爵升转一级。辽朝派遣萧靖等人来祝贺新春和寿圣节。 这一年,派遣使臣因违约数次攻打宋朝而责备夏国,夏主谅柞派人进贡当地土特产表示谢罪。 治平四年春正月初一,大臣们敬上尊号为体乾膺历文武圣孝皇帝。全国囚犯减刑一等,徒刑以下全部释放。刮大风,天空阴晦。初二,免除京城拖欠的酒曲钱。初八,英宗在福宁殿逝世,终年三十六岁。溢号为宪文肃武宣孝皇帝,庙号英宗。 英宗从居住在睦亲宅时起,孝顺贤德就很出名。父亲攫安爵王逝世后,把所佩带过的玩物分给各位儿子,英宗所得到的,全部分给了那些等安葬父亲后就要离开这里的王府旧人。宗室子弟中有人借了金带却拿铜带还,主管的人把这事告诉他,英宗说:“这真是我的带啊广便接受下来。曾让殿前侍者给他卖掉犀带,那犀带值钱三十万,被弄丢了,英宗也不追问。开始推辞当皇太子,请潭王宫教授周孟阳撰写奏疏,周孟阳做了些劝诫,英宗连忙拜谢。奏疏上了十多遍,仁宗没有同意,才答应做皇太子,并告诫舍人说:“谨慎地守好我的屋舍,皇上有了后嗣,我就回来。”当了皇太子后,谨慎谦恭,没有丝毫野心,全国臣民隐隐约约得知英宗具备了圣德。即皇帝位后,凡是命令臣子,一定是称呼其官职而不直呼其名,大臣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讲自己的意见,英宗说:“我即使是命令宫中小臣,也从来没有直呼其名。” 有一天,英宗对神宗说:“按照国家的旧制度,士大夫的儿子有娶皇帝女儿的,公主们都因身价高升而避开公婆的尊长地位,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我总是在想这件事,醒时睡时都为此感到不安,怎么能因为富贵的缘故,而违背一般的人伦长幼之序呢?可以下诏有关部门改掉这个规矩。”遇上患病,英宗没有实现这一愿望,神宗叙述了这件事。 评论说:先人有言,上天的安排,人是不能违背改变的,这确实是不妄之言啊!英宗凭聪慧英明的资质,本可接受继承帝位的任命,但他诚心、执意推让,好像要这样终其一生,然而最终还是登上了帝位,这难道不是天命吗?到他执掌国政的时候,臣子每有奏章,一定先问朝中先例及按古代治国之策应该怎样,每当有下结论的事,都出自大臣们的意见。虽然因为疾病早逝而不能大有作为,然而却使百代以下,都钦佩敬仰他的高风,歌颂叹服他的大德,这是多么壮观的政德啊!那隋朝晋王杨广、唐朝魏王李泰,图谋帝位,变换曲直是非,以庶子嗣位而废嫡子,开启祸端,人的居心怎么会到这一步呀!怎么会到这一步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